中国唯一正宗六堡茶产地——梧州巡礼
茶友网首页 个人中心
下载APP 下载APP
手机访问 手机端二维码

中国唯一正宗六堡茶产地——梧州巡礼

“一片叶子,成就了一个产业,富裕了一方百姓”。自从党的十八大以来,梧州六堡茶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从销路单一的“侨销茶”发展为“畅销茶”,呈现产销两旺、量价齐升、加快发展良好势头,承载缕缕茶香的千年“茶船古道”,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

凭借红浓陈醇、陈香丰富的魅力,在2022年,六堡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已达到37.64亿元,居全国黑茶类第三位,广西茶叶第一位。是如何的发展潜力,让六堡茶在近几年的市场中声名鹊起的?

很多老茶客都说六堡茶,只有原产地的才算正宗,今天小编就带着大家一起走进中国六堡茶的故乡——广西梧州,找找答案。

1

为正宗六堡茶?

带你梧州找答案!

苍梧县六堡镇,因为原产、主产于六堡茶而闻名于世。近些年来,依托丰富的六堡茶资源,引进和培育龙头茶企集聚发展,构建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产业格局,让茶产业成为苍梧六堡,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

清康熙年间修编的《苍梧县志》记载:"茶产多贤乡六堡,味醇隔宿而不变,茶色香味俱佳"。

“以醇滑口感服人”的梧州六堡茶,经过两百多年的技艺沉淀,现在已发展出多种香型,包含槟榔香、樟香、糯香、木香、蔗香、陈香等香型的六堡茶,也在茶桌上征服了无数爱六堡人儿。

从梧州主城区向北进发,车辆从20米左右的河谷平地,拾级而上,到达梨埠后,再向西逐步深入相对高差达1124米的桂东大桂山脉,在群山中走过无数弯道后,才到达六堡茶最有名最好的产地——六堡镇。

这里属于大桂山脉的延伸地带,位于北回归线北侧,六堡镇境内群峰叠立,海拔在500米以上的高山多达72座,如亚燕顶(1054米),鸡婆顶(1023米),扶薯顶(1016米)等都有茶园分布,茶树就生长在这样的山腰或峡谷间。

清朝时,乡以下设堡(读bǔ,泛指村庄),当时的六堡镇隶属多贤乡,属于第六堡(bǔ)

因此被叫做六堡。为了尊重当地人的方言习惯,六堡的“堡”用的是“bǎo”的读音。

好山好水出好茶,六堡茶森林覆盖率75.27%,排名广西第一——梧州山高多雾,绿水萦绕。区内的黄赤色沙土,含磷、铁质较多,土层深厚。区域内高温多雨,林区溪流纵横,植被异常茂盛,林间腐殖质较多,有机质含量高,湿润的气候也使这里终年云雾缭绕,日照短。

六堡茶以苍梧县群体种、广西大中叶种及其分离、选育的品种、品系茶树的鲜叶为原料,这些茶树就在梧州市内的群山之间蓬勃生长,品质优秀,茶叶嫩且厚而大,味独浓而香,茶叶的采摘期甚至能从3月延续至11月。

而当地的“原著居民”——苍梧县群体种的茶树的鲜茶叶,品质最佳,是许多六堡茶厂追逐的“宠儿”。

有了来自梧州市内的新鲜茶叶做原料,六堡茶要想成为正宗梧州六堡茶,还不够。其实,每一杯“红浓醇陈”的六堡茶背后,都蕴含着繁琐的工序和时间的酝酿。

特殊风味的形成,离不开“独特”的工艺——来自大山深处的六堡茶,以传统工艺起家。

传统工艺六堡茶,又叫“农家茶”,黑石村的农家茶人仍在使用这种制作方法,他们白天采茶,采摘标准为一芽二、三叶或一芽三、四叶,晚上做茶;只需5道工序:杀青、揉捻、堆焖、复揉、干燥,茶叶做好后,放进竹筐内,稍压紧存放,需凉置陈化后才能取出饮用。

和传统工艺相比,六堡茶的现代工艺更加精细化、标准化,也给茶客们带来了丰富选择和口感体验。

现代工艺分“两步走”,一是初制,二是精制。根据加工工艺的不同,六堡茶往往分为3种常见类型,一是只经过初制加工的是六堡茶毛茶,而在毛茶的基础上,经过精制加工后未压制成型的是六堡茶散茶,反之便是六堡茶紧压茶。

在这两个制作流程中,六堡茶发生了两次发酵,且都和“堆”有关:首先在初制的堆闷步骤中完成了第一次发酵,而后在精制的渥堆或初蒸焗堆中得到了二次发酵,正是“双发酵”促成了六堡茶甘醇滑润的滋味。

在这“三堆”中,精制流程中的渥堆和初蒸焗堆工艺,才是关键工序,两者都利用了湿热作用,促进茶叶物质的转化,茶叶中的茶黄素、茶红素等有色物质在发酵中不断增加,使得六堡茶的色、香、味更浓。

都是发酵,不过两者的区别还挺大。

渥堆,属于冷发酵,即在茶叶中喷洒冷水后,再堆置发酵;焗堆,焗带火,是热发酵,做法是通过汽蒸,对茶叶加热加湿,然后把茶叶堆压在一起,让其发酵。

渥堆发酵需要的时间更长,冷发酵期间还有微生物的加入,这样生产出来的六堡茶汤色更加红浓,口感也更加顺滑。

而焗堆工艺的发酵时间更短,几小时以上就能完成二次发酵,物质转化比较有限,所以茶汤颜色更浅,口感也稍带涩味,但回甘更强。

无论是冷发酵茶还是热发酵茶,都是要遵循“正宗法则”:产地必须在梧州,采摘和加工在外地的都不算;茶叶香气干净,无杂味无杂菌不发霉;口感醇和顺滑,汤色红浓明亮。满足了这些条件,才是正宗的六堡茶。

2

翻越千山万水?

六堡茶凭什么“侨销”南洋!

西江,珠江流域的主流,广西人的母亲河。流淌在广西境内的西江水系,干支流形成一个树状体系,千江万河汇集到总出口梧州后,直下广东,冲出珠江口,奔向南海。

其中一条不起眼的西江支流——六堡河,便是六堡茶翻山越岭下南洋的起点。

载满六堡茶的茶船沿着六堡河,经东安江入西江,在西江沿岸处处留香,为钟爱饮茶的广东人和香港人,带去了“红浓陈醇”的新口感。他们喝着喝着就发现,这茶竟然还有清热祛湿的功效!

精明的粤商、港商也从茶香中嗅到了商机,于是顺流而上直抵原产地,开始收购没有“中间商差价”的六堡茶。

晚清时,六堡镇沿河两岸茶铺如云,最多时曾有二三十家有名号的茶庄,如文记、万生、同盛等,可见当时的六堡茶是何等威风!

经过商人们的大力推销和宣传,六堡茶也在两广和港澳地区站稳了脚跟,甚至扬名海外,在东南亚市场中也得到发扬光大。其实,东南亚的六堡茶消费者,本就是“老乡”。

明清时期,为了讨生活,有大量两广和福建人下南洋经商、打工,经过长时间的海上颠簸后,踏上了这个比故乡更湿热的地方,又有大部分人做的是“苦力工”,这使得初到东南亚的华人出现了水土不服、四肢疲软,甚至是高烧不退的症状。

在生命垂危时,一位华人煮了一壶从家乡带来的六堡茶,并分享给身边的老乡,一碗浓郁温暖的六堡茶下肚后,病况得到舒缓,熟悉的茶香,也使此时的思乡之心得到慰藉。

这个“秘方”随后在华人群体中流传开来,于是南洋华人也渐渐开始依赖六堡茶。凭借便利的水运条件,源源不断的六堡茶从梧州出发,集运到广州、香港后,再转运销售至南洋,南洋市场也曾是六堡茶最大的消费市场,直到现在,这种茶叶仍是东南亚常见的日用品。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香港茶庄常用大字标榜"正宗苍梧六堡茶"以广招来客。当时由于产量有限,很多人只闻其名而没能喝上六堡茶。

在文革时期,大批广西苍梧六堡茶上献中央,就连毛主席也喝过六堡茶,据2009年第10期《文史春秋》杂志刊载,毛泽东主席与李济深副主席的友谊桥梁和革命纽带却是李济深家乡(苍梧县)的六堡茶。

一片片六堡茶叶,翻山越岭、漂洋过海,宛如一根来自故乡的弦,一头连着祖国,一头牵着游子。看看那极具南洋风情的梧州骑楼城,这便是南洋华侨通过六堡茶,与故国明月割舍不断的丝丝情怀吧。

3

剑指500亿发展目标?

六堡茶需要一个“出圈”链条!

按照规划,广西茶产业在“十四五”时期要实现千亿元产值目标,对梧州来说就是500亿元,意味着要在今年基础上增加400亿元。由于历史原因,梧州六堡茶产业呈现“二产强一三产弱”的纺锤形结构,虽手握优势制茶工艺,却缺乏上游茶园和下游产业有力支撑。因此,梧州要在短短4年间,将现有茶园面积由15万亩发展到60万亩,任务艰巨。

“这一特点决定了我们发展六堡茶产业要系统把脉,全产业链梳理薄弱环节,并打上‘补丁’。传承与创新结合,以全产业链思维打造全业态发展格局,就是我们打造500亿元产值茶产业的路径。”梧州市委副书记张惠强说。

当前,梧州市抓两头补中间、扬长处补短板,“抓三带二促一”,有效提高了各地种植茶叶的积极性。记者看到,六堡镇的许多荒山坡地,又重新种上了茶苗。

在全产业链思维指引下,梧州市积极探索“茶+康养+旅游”模式,大力培育集生产加工、市场交易、技术研发、产品展示、茶旅融合等功能为一体的特色优势产业集群,推动六堡茶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公共茶仓的建设,正是补齐产业链的一大举措。在梧州市六堡茶股份有限公司公共茶仓,记者看到,这里建设有自动化的温控和湿控设施,可为来自各地的六堡茶提供仓储陈化服务。

与此同时,苍梧六堡茶创意产业园、茶船古道田园综合体等一批在建项目,正在助推茶旅融合异军突起。记者看到,六堡河河道及两岸整治改造工程正在建设,一条沿河茶文化观光带正在形成。

“苍梧县作为六堡茶原产地,去年接待游客200万人次,产值约10亿元。如今正积极打造茶船古道‘百里茶廊’旅游经济带和生态旅游区。”

茶船古道是六堡茶的品牌核心竞争力,内销崛起,外销也要跟上,打造国际化茶叶品牌。近年来,梧州市沿茶船古道南下马来西亚、泰国等东盟国家开展宣传推介活动,推动六堡茶行销全球。

‘一带一路’建设为六堡茶产业发展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今天,六堡茶已沿茶船古道再次扬帆起航,助推梧州市加速融入新发展格局,续写海上丝绸之路新篇章。

来源:广西六堡茶网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