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桶壶,亦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器型。因其造型简练、敦实,便于提携,深受众多壶友所喜爱。
“洋桶”壶初创时,因其壶身上下等粗,壶壁直挺,壶口大敞,宛若桶,因此称之为“羊桶”。关于名字的由来,不同书籍的记载略有差异。大致有以下两种说法:
①丁蜀一带,在明清时出产小罐称“子羊坛”。而“子”则是说它小,“羊”是代表吉祥之意。最初是仿造“羊坛”的美好寓意,意谓吉祥之桶。
②后因外销南洋较多,洋桶壶以「洋」为名沿用至今。
“洋桶”壶大致有三种,“独钮”、“牛盖”、“海盖”,以牛盖洋桶壶常见。其主要区别在壶盖的样式和壶口的线性及阖盖的方式上。
独钮洋桶
①最早出现的是“独钮洋桶”壶,约在清光绪年间开始外销出口。
②其肩线、口线、脚线匀称,壶流圆浑有势,整器简练直率。
牛盖洋桶
①“牛盖洋桶”壶是后来出现的。清末,紫砂艺人何士芬参照宜均“子羊坛”创制出“牛盖洋桶”壶,出口日本、南洋各国。
②将独钮洋桶的平盖改成牛鼻盖后,有了线条的迂回感,其盖面的凸面与壶体的立面形成了错落,视觉上美观舒适,使用时既不烫手又很方便。
海盖洋桶
①出现最晚的是“海盖洋桶”壶,亦称“平盖洋桶壶”。是仿造“寿星”壶盖变化而来。
②肩部有凹线转折,肩深势足。壶流贴身而起,流口收分渐变细小,在清末较为流行。
注:文中内容参考《紫砂壶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