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政府精准施策 安康茶产业迎来新机遇
茶友网首页 个人中心
下载APP 下载APP
手机访问 手机端二维码

省政府精准施策 安康茶产业迎来新机遇

日前,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陕政办发〔2023〕13号),提出以打造平利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为引领,加快构建陕南茶区名优绿茶、优质红茶和关中茶区茯茶加工产业带,到2027年把陕西建成中国茶文化展示交流中心、茶产业示范引领基地、茶科技研发创新高地。

加强示范引领。按照《协同支持平利县建设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强化政策统筹与支持保障,创建以蒋家坪为核心区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高产高质茶基地示范产业园,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推进茶产品精深加工,加快数字农业产业园建设,深入挖掘区域传统文化,开发“茶旅+民宿”“茶旅+研学”等新业态,把平利县建成感恩奋进实践区、链式发展先行区、茶旅融合样板区、乡村振兴示范区,示范引领全省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强化科技支撑。发挥杨凌示范区和秦创原平台作用,产学研联合、技工贸协同,开展科技攻关、成果转化、产品延伸、推广服务和技能应用培训,推动产业创新发展。支持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加强茶学科建设,加大职业茶农教育培训力度,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提升茶产业科技水平和从业人员职业技能素养。

推进品种培优。保护开发陕茶种质资源,建立省级种质资源圃、繁育圃,推进良种选育示范基地建设,加强优良茶树品种选育。支持“陕茶一号”等区域性优良品种示范推广,提高良种覆盖率及无性系茶园比例,满足不同茶产品适制需求。引进中黄、中白、中茶等系列名特优新品种,加快老旧茶园更新换代。

做强产业园区。支持涉茶县(市、区)统筹产业集群、产业园区、产业强镇等项目建设,聚集资源要素,推行“一县一园、一园多区、一园多业”模式。优先支持300亩以上的低产低效茶园标准化改造,创建环境优美、品种优良、土壤健康、设施健全、防控有效、数字赋能的“六位一体”生态茶园。严格执行禁限农药使用规定,增施有机肥,全面推行病虫草害绿色综合防控,创建一批茶畜循环有机茶园。

培强龙头企业。完善上中下游联结机制,引导“链主”企业联合育种育苗、仓储流通、加工销售等各类经营主体做大做强。鼓励涉茶县(市、区)通过招商引智引资,培育年营收超亿元的国家级茶叶龙头企业2-3家。支持市场体量大、实力强、基础好的市级以上龙头茶企跨区联营重组、合资合作。支持中小企业、专业合作社组建联合社,聚集优势资源抱团发展。

提高夏秋茶利用。制定黑毛茶加工、采购的奖补措施,支持陕南茶区建设黑毛茶生产加工基地,鼓励关中茯茶企业自主选用陕南黑毛茶原料。支持“链主”企业研发应用高效加工技术,提高夏秋茶茶花、茶籽、茶枝、茶渣等副产物回收利用率,开发茶花粉、茶籽油等伴生品和基料、肥料、新型材料、清洁燃料等衍生品。

提升加工水平。支持经营主体新建或改扩建清洁化、连续化、自动化、标准化生产线,提高分等分级、产品包装等商品化处理能力。支持拓展精深加工,创新超临界萃取、超微粉碎、生物发酵等技术,提取茶多酚、茶多糖、茶色素等功能成分,开发抹茶、含茶食品、调味茶、保健品、化妆品等产品,满足多样化消费需求。

加快全程机械化。加快研发适合秦巴山区耕作、植保、采摘的自动化、智能化机械设备,推广机剪、机采、机耕、机防配套集成技术,提高茶园管护、茶青采摘、茶叶加工、产品封装机械化作业效率。优化生产加工机具购置补贴种类,逐步将茶叶成套加工设备纳入农机购置补贴范围,支持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茶企、社会化服务组织购置使用茶叶加工机械。

培育知名品牌。组建统一质量检测、品牌形象、产品包装的区域品牌运营中心,落实全过程质量追溯,加强标识管理,严格市场准入。打造陕茶知名品牌,构建以汉中仙毫、安康富硒茶、咸阳茯茶、商洛茶等区域公用品牌为引领的品牌体系。支持区域公用品牌授权企业与大型批发市场、电商平台对接,拓展线上线下销售渠道,提高品牌综合影响力。

创新金融服务。落实“行长+链长”工作机制,开发茶叶贷款、保险、担保等金融产品,构建政府引导、金融支持、资本参与的多元投入机制。对接支农支小金融机构,提供茶叶基金、信贷担保、免抵押贷款和政策性贷款费率等专项服务,联合出台贴息贷款、企业上市奖励等奖补关键政策措施,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作用,激发市场主体加大投入力度,实现社会资本和产业发展互惠共赢。

促进文旅融合。挖掘文化资源,开发文创产品,延伸茶文化多元功能,展示陕茶文化魅力。建设茶文化博物馆、举办茶文化旅游节,用好陕西丝绸之路、茶马古道向西开放的独特优势,传承茶艺、茶道、制茶技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讲好陕茶故事。培育认定茶文旅融合示范基地、精品景区、特色小镇,打造茶文旅精品线路,拓展茶文旅与民宿、研学、康养融合发展新业态。(

来源|《安康发展》副刊,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