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福鼎市磻溪镇赤溪村,福鼎白茶从小茶叶长成了大产业,也让“中国扶贫第一村”成为了近年来的农业品牌打造和乡村产业振兴的示范样板,如今,这片小小的茶叶又要西进内陆,为新疆人民送去氤氲甘醇的茶香。
“中国扶贫第一村”赤溪村,是福建省福鼎市磻溪镇下辖的一个畲族行政村,位于闽东大山深处。30多年前,赤溪村集“老、少、边、穷”于一体,280多户村民分散居住在14个“五不通”的偏远自然村。
30多年来,历经“输血”式就地扶贫、“换血”式搬迁扶贫、“造血”式“旅游+产业”扶贫的探索实践,赤溪村走出了一条“旅游富村、农业强村、文化立村、生态美村”的脱贫路,成为全国闻名的小康示范村。1984年6月24日,《人民日报》头版刊登了一封读者来信——《穷山村希望实行特殊政策治穷致富》,反映福建省宁德地区福鼎县磻溪镇赤溪村下山溪畲族自然村的贫困状况,并配发评论员文章《关怀贫困地区》。这封来信和配发的评论员文章,引起党中央的高度重视和全国各地的强烈反响,全国各地纷纷给下山溪村寄来粮票、油票、布票和现金。
当年9月,党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帮助贫困地区尽快改变面貌的通知》,全国性的扶贫攻坚工作由此拉开序幕。原本默默无闻的赤溪村,成为全国最早的扶贫对象之一。为让子孙后代永远记住党和政府的恩情,2008年1月15日清晨,赤溪村村民在鞭炮声中把镌刻着“全国扶贫第一村”的石碑竖立在村头。2009年,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将其改为“中国扶贫第一村”。
陈贤玉是福鼎市茶产业发展中心茶技站站长,国家二级评茶师、二级茶叶加工工,多年来奋战在福鼎白茶公共品牌和产业发展第一线,曾获评脱贫攻坚专项嘉奖、服务茶产业工作表现突出个人等荣誉。2021年福建省智力援疆农业技术团建议福鼎市茶产业发展中心选派一名品牌农业专家对口援助昌吉州农业品牌工作,陈贤玉得知后第一时间报名,并如愿开启了援疆之行。
福鼎市茶产业发展中心前身为福鼎市茶业管理局,主要致力于宣传推广福鼎茶产业,普及茶叶生产技术及成果,推介福鼎茶叶品牌形象。
4月22日,到昌吉州农业农村局报到的第一天,陈贤玉就主动参与昌吉州畜牧业高质量发展项目推进暨产销对接会的会务工作。他结合历年“福鼎白茶”的品牌推介经验,就昌吉农业品牌、农畜产品特色陈列等现场细节提出改善思路,突出展现了原生态沙棘汁、排酸羔羊肉和有机纯牛奶酸奶等特色农产品,强化了昌吉农业品牌和“昌吉礼物”的影响力。在陈贤玉和同事们的努力下,这次产销对接会取得丰硕的成果,现场签约重点畜牧项目6个,签约供销协议3个,累计签约金额28.1亿元。
通过这次产销对接会,陈贤玉更加直观地体会到了昌吉州重点推介发展的馕、畜牧业、葡萄酒“三大产业”在产业公用品牌的困境和援疆工作的着力点,他随后梳理出一套福鼎白茶在领导专班、资金政策和品牌推介等方面的系列资料与同事交流分享。在办公室,陈贤玉时常和市场信息科科长关妍等同事一起品鉴福鼎白茶,讨论如何借鉴白茶在基础建设、组团参展等方面经验来推广打造昌吉农业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他还帮助完善了昌吉州农产品外销平台(旗舰店)建设、农产品保鲜库电费财政资金补助、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申报等工作事宜,按在闽工作经验改进流程和归档,受到单位同事一致赞誉。
福建是产茶大省,统筹做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这篇大文章。作为福建援疆农技干部,陈贤玉在援疆期间,他努力践行“知行合一”的茶文化思想,积极与农技援疆专家项丽慧等援友一起到昌吉州各地开展茶文化交流和茶叶审评,他们用标准的茶叶审评器具按流程学习品鉴茶叶,让昌吉群众感受到了“清新福建·多彩闽茶”的茶文化;一起完善了以沙枣叶、沙棘叶、海棠叶等为原料的援疆茶制茶工艺,让当地农牧民丰富了日常饮品种类;一起在木垒县大棚试种福鼎大毫茶苗,为这一闽茶良种走进昌吉拓宽道路。
来源:福鼎论坛,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