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聪安:大山里的滇红茶文化传播者
茶友网首页 个人中心
下载APP 下载APP
手机访问 手机端二维码

杨聪安:大山里的滇红茶文化传播者

杨聪安,这名普普通通的共产党员,自1986年参加工作以来,一直在云南滇红集团勐统茶场工作。他用35个春秋默默地在山寨里推广着茶园种植、滇红茶生产加工技术,他用行动践行着自己入党的誓言,发挥着一名基层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俐侎山寨茶农带来了技术和希望。

赤诚之子志在服务农村

杨聪安出生于凤庆县雪山镇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从小了解农民的艰辛,为此他刻苦读书,但和大多数人读书是为了跳出农门不同,他读书是为了学成以后更好的服务乡亲们,帮助他们过上好日子。茶叶技校毕业分配时,杨聪安本可以留在县城,但是他主动申请到距离凤庆县城最远、条件最艰苦、工作最难开展的勐统茶场工作(原勐统初制所)。勐统茶场位于凤庆县与永德县的交界处,隶属于凤庆县营盘镇,是俐侎族集居之地。30多年前的勐统初制所,房子是用木块当瓦片、木桩做房梁的“檐片房”。夏天漏雨,冬天漏风,居住和工作环境都非常的艰苦;从营盘街子到勐统初制所,只有一条山间小路,运送茶叶(物资)全靠人背马驼,尤其是雨季,道路泥泞不堪,运输的队伍只能小心翼翼,蹒跚前行。那时居住在勐统村的俐侎族人基本听不懂汉话,与其沟通交流十分困难。就是这样的环境,杨聪安带着满腔热血,来了,带来了制茶技术;带来了茶园管理方法;带来了帮助俐侎人摆脱贫困的“致富经”。

走进俐侎村寨普及推广种茶制茶技术

杨聪安是第一个将红茶加工工艺及茶园管理技术引入俐侎山寨的人。在他来到俐侎山寨之前,当地的俐侎人不会制红茶,只会粗制滥造、脚搓手揉的制作黑茶,不但产量少,而且交易价格极低;同时也没有管理茶园的概念,茶园中的茶树肆意生长,与比人还高的杂草混成一片,茶园效益极低。他进入俐侎山寨后,把滇红茶制作工艺带进了俐侎山寨,耐心的教俐侎族人制作红茶,教会了俐侎人科学管理茶园,使俐侎族人在茶园产量大幅度增加的同时,产品质量得以提升。俐侎人有了属于自己真正意义上的茶园,原来不起眼的茶树变成了摇钱树,从此打开了俐侎人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大门,俐侎族的“阿爹阿妈”们一说起杨聪安,无不竖起大拇指称赞他的!俐侎阿柱还记得,看到寨子里的人家都在栽茶苗,自己也心动,但是苦于没有技术,想去请教杨聪安,但是自己家穷,拿不出手像样的礼品,语言交流又障碍重重,阿柱愁眉不展。当杨聪安知道这个信息后,带着“翻译”(当地汉族村民,熟悉俐侎语言),主动上门服务,手把手的教阿柱栽种茶苗,分文不收,并告诉阿柱,有问题随时可以找他。勤劳的阿柱在他的帮助下,栽种了大片茶园,走上了致富的“康庄大道”。

密织民族团结“情”网推动勐统茶产业发展

1991年俐侎山寨开通了公路,俐侎族人本应结束人背马驮的历史,但由于俐侎山寨长期过着基本与世隔绝的生活,对外交流不多,改革开放的春风还没有吹醒沉睡多年的俐侎族人,他们仍然过着封闭的生活,没有人会开车,更没有人买得起车,杨聪安仍然摆脱不了人背马驮的古老运输方式。从营盘镇到茶所近50公里路程,走小路至少要6个小时,他就这样一走就走了10多年,每年运输茶叶物资所走的路程超过2500公里。直到1997年,他为了改善交通运输条件,结束人背马驼的历史,报名学车并贷款买了拖拉机,将第一张拖拉机开进了俐侎山寨,既方便了自己,也方便了俐侎族人,推开了俐侎族人对外开放的大门。35年来杨聪安克服了语言交流上的障碍,想办法与俐侎族人沟通,改变原来的生活习惯,与俐侎族人同吃同住。经过长期地与俐侎族人沟通及交往,不知不觉中汉文化在俐侎族人里生根发芽,而他在改变俐侎族人生活习惯的同时,自己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俐侎族人的语言及生活习惯,他的言行举止融入了俐侎族人的风格。正因为这种相互交融,彼此信任,他在俐侎山寨一干就是30多年,也正因为是这种相互融入,他才能在工作中年年创佳绩,才能将汉文化在不知不觉中传播到俐侎族人中,在带动别人的同时也方便了自己。

血溶于水,扎根热土默默奉献三十五

1987年,根据杨聪安扎根农村,吃苦耐劳的工作表现,集团(原凤庆茶厂)领导决定给杨聪安加担子,提拔他当初制所主任,考虑他年纪不小了,想把他调回县城周边,解决他的婚恋问题。当领导找他做工作的时候,杨聪安斩钉截铁的回答“感谢各级领导的关心,我就留在勐统了!”。经过考虑,领导决定尊重他的意见,让他留在勐统初制所,任命他为勐统初制所主任,成为当时最年轻的初制所主任。担任初制所主任后,杨聪安兢兢业业,把初制所管理得井井有条,把“规范”两个字深深地镌刻在初制所工作的全过程中。勐统村上了年纪的人永远记得,初制所那盏昏暗的灯光是这个山寨里最明亮的灯塔,无论多晚来交售鲜叶,杨聪安都等在那儿,准备好热水热茶,劳作了一天虽然很累,但是心里无比的温暖!集团随后又在勐统村设立了贺费茶所、帮景茶所。但很多人无法接受当地的生活习惯及艰苦的生产环境,这两个茶所先后换了好多主任,都是工作不到一年就提出申请调动,没有一人能在那个地方长扎,最终还是杨聪安管理了三个茶所,当上了三个茶所的主任。他一扎就是35个春秋,在勐统村安家、落户、结婚、生子,现在一双儿女已经大学毕业,杨聪安还驻扎在勐统茶场,像一棵不老松矗立在那里。多年来,杨聪安克服了重重困难,用自己的一技之长——滇红茶生产加工技术,服务着俐侎山寨,用自己的一腔热情,感动着俐侎族的同胞们,将自己的生命融入到俐侎山寨的茶产业发展中;将自己的灵魂画上了俐侎族人的符号。在杨聪安的带动下,勐统村茶园面积从30多年前的800多亩发展壮大到现在的5000多亩,杨聪安用他毕生的精力推动着勐统村茶产业的发展,为俐侎族人民的生活水平的改善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挥洒汗水,播散滇红茶文化种子

杨聪安始终保持着一颗好学向上的心,集团组织的每一次培训,他都专心的听,认真的学,回到茶场仔细认真的揣摩,经过多次的实践,自己技术娴熟后再向俐侎同胞推广。集团领导考虑杨聪安长期扎根农村,年龄渐渐大了,身体不太好,为集团的基地建设付出了那么多,再一次提出想把他调回集团工作,但都被他婉言谢绝了,他说:“这么多年,我已经习惯了,我深深的喜欢上了俐侎山寨,我的根在勐统,我的家在勐统,我会一直在勐统干下去!”。杨聪安,扎根勐统这片热土,用自己的行动描绘着民族团结、共发展、共繁荣的“梦想”,为勐统村茶产业的振兴奏响了华美的乐章,是滇红茶文化在山寨的缔造者、传播者。他用35年的汗水,把“为社会负责、为茶叶产业负责、最大限度回报社会”的滇红精神带进了俐侎山寨,把滇红的旗帜插到了俐侎山寨,在俐侎山寨奏响民族团结的最强音,成为俐侎群众发展茶叶生产,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领头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