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如玉:一位台湾制茶大师的两岸茶缘
茶友网首页 个人中心
下载APP 下载APP
手机访问 手机端二维码

左如玉:一位台湾制茶大师的两岸茶缘

弟子向左如玉(右)呈拜师帖。


茶山“行脚僧”

迎师、盥洗、拜茶圣、颂帖拜师……近日,一场特殊的拜师礼在位于福州三坊七巷的台湾会馆举行。台湾制茶大师左如玉一袭中式长衫,面带微笑,笔直地坐于首座。座下,来自海峡两岸的8位茶业业者、茗茶爱好者依循唐代《通典》记载的“束脩礼”行礼。左如玉则动作轻柔、态度谦和地回礼,举手投足间淡雅如茶。

古人云,茶品如人品。今年56岁的左如玉出生于台湾苗栗的一个制茶世家,家中四代种植、制作东方美人茶,6岁起她就学着制茶。然而,渐渐地,她发现,茶的世界浩瀚无边,若照本宣科地沿袭祖辈制作东方美人茶的技艺,只会停滞不前。于是,20多岁时,左如玉立下“愿做茶中‘行脚僧’,哪里有好茶哪里去”的志向,开始四处探访茶园,琢磨着如何创新制茶法。

大陆是茶文化的发祥地,为了让自己的制茶技术更加精湛,左如玉走遍了福建、广东、四川、安徽等茶区。“大陆许多地方茶树品种好、土壤好,若能配以更合适的制茶技术,就能做出更多好茶。”行走在大陆的茶山间,她一边寻好茶,向同行求教取经,一边帮助当地茶农改善茶叶品质,由此结识了不少大陆茶友。

“每一株野生茶树茶叶的颜色和香气都不一样,需要不同的制茶方法才能把它们各自的特点表现出来。”数十年来,左如玉从传统制茶工艺出发,按照“适茶适种、适茶适做”的理念,不断推陈出新,推出了超过百种茶品。

随着年岁渐大,左如玉希冀能在两岸找到志同道合的传承人,让更多人能承袭茶叶技艺。“这辈子,我只做一件事,那就是研究茶文化。”几年前,左如玉入驻位于厦门的龙威台湾青年创业就业基地,并成立了公司。通过一场场的茶会以及教学活动,分享种茶经验、制茶技艺,让更多人认识和了解茶文化。

跨界共传承

此次拜左如玉为师的8位弟子,皆因“茶”而结缘。

蒋智炜是漳平水仙制茶技艺的传承人,90后的他也出生在一个制茶世家,家族的高山茶园已有60年的历史。两三年前,在一次茶友交流会上,他结识了来漳平探访茶园的左如玉,并从她身上看到了漳平水仙发展的另一种可能。

“客观地说,漳平水仙虽然历史悠久、品质珍奇,但市场知名度并不高。许多人以为漳平水仙是花茶,事实上它属于乌龙茶系列。”蒋智炜说。

“水仙茶树品种是好的,当地土质也好。如果能改进制作工艺,有助于提升消费者对这里水仙的认知度。”左如玉对于漳平水仙的评价如此。不过,当地茶农最初并不服气,他们沏了自己做的茶给左如玉品尝,不料她竟准确说出每个制茶环节的问题,令茶农叹服。胸怀光大漳平水仙的梦想,蒋智炜与漳平水仙的种植者刘士舟选择主动拜左如玉为师,只为进一步打响家乡茶的知名度。

魏宏羽与文剑龙都是潮州市潮安区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凤凰单枞制茶技艺”的传承人。5年前左如玉在潮州协助当地村民改良凤凰单枞的传统制作工艺时结识二人。“通过左老师,我们引入了新的红茶制作工艺,如今潮州的凤凰红茶已逐渐打出知名度。”魏宏羽说,过去他曾以为凤凰单枞是最好的茶,为了拓展自己的茶学知识,跟随左如玉走访了许多茶园,发现两岸的制茶技艺应互学互鉴、融会贯通,这样才不会“坐井观天”。

左如玉的8位弟子来自各行各业,包括制茶、包装设计、销售、餐饮等,正好形成一个完整的茶业产业链。

来自台湾高雄的杨超闳是一名设计师,认识左如玉之后才开始学习识茶品茶。“相比起咖啡的浓郁,我更喜欢茶的清雅。品茶既可以领略传统礼仪之美,也有助于陶冶情操、去除杂念。”杨超闳说,未来希望将学到的茶叶技艺与自己的专业结合,通过文创设计及营销策划传播茶文化。

余耀琴来自三明泰宁,从事餐饮业,也是8名弟子中唯一的女弟子。她的梦想是,将茶入菜,研发出更多关于茶的菜品,让茶文化跨界走进更多领域。

“小小一片茶叶,传承并不容易,从茶园到茶汤,这过程需要许多环节的合作。”左如玉希望弟子们从学习茶园管理起步,了解茶叶是如何生长、怎么制作出来的,再深入到各自的领域,未来通过跨界合作,共同传承和弘扬茶文化。(记者 吴洪)

原标题:一位台湾制茶大师的两岸茶缘

注:内容来源福建日报,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