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新云荟柑普茶董事长罗青峰:柑普茶发展法宝——品质与创新
茶友网首页 个人中心
下载APP 下载APP
手机访问 手机端二维码
一头大象-普洱茶

访新云荟柑普茶董事长罗青峰:柑普茶发展法宝——品质与创新

导读:被誉为茶行业“风向标”和“晴雨表”的2016广州春季茶博会已完美落幕。纵观本次茶博会,参展茶企与品牌可谓是浩瀚如烟,品牌林立,囊括了六大茶类、数百家优质茶企以及各类茶具等,却有一匹黑马以睥睨之势杀出一片江山,大放异彩,引行业瞩目,它就是新会柑普茶。借此,我们走进柑普茶企中的一股新锐力量——新云荟柑普茶,与其董事长罗青峰探讨柑普茶未来发展趋势。

一、十年磨一剑,扬眉剑出鞘

新云荟,一个不太起眼的名字却又有着其特殊的含义,它取义“新会柑与云南普洱茶的美妙相会”,广东新会柑与云南普洱茶远隔千里却奇妙相会的浪漫更是“创新云集、精英荟萃”的美丽企业愿景落地。

2015年年初,一家名为“新云荟”的茶企在广东江门新会落地生根,它就像一颗小水滴滴入了茶行业这个大海,看似毫无波澜,实则开始掀起阵阵涟漪。

自筹建至今,已有一年半的时间,新云荟始终未曾进行真正的大面积推广,2016年广州春季茶博会,算是它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次正式登台。“因为新云荟有着自己的理念和追求,我们用一年半的时间努力沉淀,做好准备,才能走好品牌发展之路,同时这也是对我们的消费者负责。现在,无论是品质、品牌VI、还是整体策划亦或是产品定位,都已经比较成熟了,所以我们来了。”罗青峰充满自信地表示。

二、产品三分天下,占据市场制高点

如何才能从品牌林立的柑普茶或者普洱茶乃至整个茶行业中脱颖而出?这是新云荟创立之初便开始思考的问题,经过一年半的摸索,新云荟终于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通过不断研发产品,并多次对消费者进行反馈调查,新云荟最终建立了一套完整成熟的产品体系,主要分为三大块。

首先是柑普茶,具有代表性的三味系列,即“青、醇、甘”三个味道,这款产品有20多项行业第一和7项专利。行业第一:有三种味道,牛皮纸素雅包装、使用核心产区天马柑、普洱熟茶则以云南宫廷级的春芽为原料,纯天然,无污染。

其次是陈皮产品,它与柑普茶有着极大的关联。柑普茶之所以为消费者所喜爱,和陈皮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有一款新会天马7年大红皮尝鲜装它的价格不高,只要区区29元,并且年份已有7年之久,是一款性价比非常不错的产品。

最后就是陈皮和普洱茶的结合,可以说是行业的创新。打开包装,一罐陈皮,一罐普洱茶,可以单独泡陈皮,也可以选择普洱茶,又或者两者混合起来泡,口感各不相同,功效也不错。所以命名为自选三味。

为了让这三大系列产品更好地为消费者所认知,新云荟更是准备了诸多相关文献,比如《陈皮论文集》,它收罗了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著名的专家、教授们关于陈皮作用的研究成果,颇具权威性和科学性,这是整个行业目前首个也是唯一一本,花费了将近一年的时间。“我们想用西方科学的方法,来阐述东方传统茶文化。”罗青峰如是说。

三、柑普茶大发展时代

据相关数据,参展本次广州春季茶博会的柑普茶茶企数量比去年增加了将近十倍,最近两三年的柑普茶,每年产业增长数据更是呈100%——150%的速度在增长。这些数据都表明柑普茶越来越被消费者所青睐。

为什么会受欢迎,被看好?罗青峰为我们解析了其中的原因。

柑普茶有其自身特点:一、造型独特,与传统茶叶不同,它属于圆的,具有绝对辨识度;二、香味独特,果皮香味和茶叶香味混合,独树一帜;三、功效独特,综合了陈皮与普洱茶两者功效,对人体有诸多益处。这些特点让柑普茶在信息化爆炸的时代容易被人记住并加以传播,同时它的功效又恰好迎合了健康时代消费者的需求,所以增长势头是显而易见的。

四、品质与创新,行业发展法宝

当谈及柑普茶产业的未来发展,罗青峰显得颇为严肃。作为食品行业的一部分,厂家一定要有良心,保证它的质量安全,其农残物、重金属等一定要符合国家标准,无农药残留。新云荟始终严把质量关,追求产品零农残,购买了许多安全检测设备,从柑园的田间管理,到采摘的标准尺度,再到加工的质量控制,直至流通的安全保障。

其次是创新,陈皮与柑普茶在中国分别有着将近1800多年与150多年的历史,并且都是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的产品,但始终没有被广大消费者所认识和了解。这其中一个很大的因素,就是整个行业都缺乏创新精神,跟不上时代的潮流,自然就会被时代所淘汰。现在,茶企茶商们应该多多了解消费者尤其是年轻一代的消费习惯。为此,新云荟通过一年半的时间,做了大量的调研,即便销售也是基于调研的一种销售,目的是找到现代消费者所能接受并且喜欢的消费方式、品牌包装等。

最后,罗青峰呼吁每个茶人都能以高标准对待产品品质,并且不断结合时代潮流对产品进行创新改革,只有这样,消费者才能接受并传播柑普茶,行业才能实现更好的发展。同时,新云荟三味柑普茶高级礼盒装,也是此次“爱茶女神、男神、萌宝”大赛的礼品赞助,爱茶的您有口福了。

原创: 亚太茶业微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