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胜璋:我与紫阳白茶的情缘
茶友网首页 个人中心
下载APP 下载APP
手机访问 手机端二维码

李胜璋:我与紫阳白茶的情缘

作者介绍

李胜璋,男,1963年出生于陕西省旬阳县蜀河镇。大学文化程度,系陕西省摄影家协会会员,安康市作家协会会员。供职于紫阳县市场监督管理局。主编《紫阳茶人》,参与编写《可爱的紫阳》《紫阳脱贫攻坚纪实》《走出贫困》《希望的田野》等书籍;策划编辑《紫阳脱贫攻坚记事》《汉水硒陶》《紫阳园区印象》等摄影画册;为《襄渝往事》等书刊策划拍摄照片。写作、摄影既是原来自己喜欢的工作,又是后来个人业余爱好。在国家级以上刊物发表作品100余篇(幅)。撰写的《企业文化—企业发展壮大的灵魂》讲稿受邀到多地讲授。

在紫阳工作的很多年里,我一直不知道紫阳县有白茶。偶尔尝鲜喝点白茶,也都是外地朋友寄给我的。

后来,看到光绪三年紫阳贡茶信票,才突然发现历史上紫阳是生产白茶的。紫阳贡茶历史悠久,且具有连续性的特点。清代紫阳贡茶数量不多,以品质取胜。进贡的除了绿茶还有白茶,这是光绪三年紫阳贡茶信票记载清代紫阳出产白茶的铁证。据贡茶信票记载,紫阳贡茶涉及该县任河流域权河、麻柳坝、毛坝关、盘厢河等地。该地区是古老的茶区,到了建国后,也是紫阳名茶的主要产地。光绪九年增加了该县汝河、洞河流域,几乎覆盖了该县3/4的地区。

本以为仅仅是增长了一点历史和茶文化的知识而已,想不到的是后来我竟和紫阳茶、紫阳白茶结下了不解之缘。2012年2月,我到县质监局担任局长,面对于一个全新的工作领域,既然干,就要干好,要干好,就要学习。特别是带着“要创建紫阳绿茶全国知名品牌示范区”这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而来,还要了解和掌握紫阳支柱产业茶叶产业的相关知识。在与省上一些茶叶专家打交道中知道了陕西打造茶文化的三张名片是:汉阳陵出土茶叶、法门寺皇家茶器(后来改为泾阳茯茶)和紫阳贡茶信票。让陕茶文物活起来,让文化为产品背书,为产业赋能。

为此我向紫阳本地茶叶专家求教相关贡茶信票中有关知识,他们给我的答案是,信票上说的白茶就是“绿茶类白毛尖茶”,这个答案让我很是失望,觉得他们从来就没心思研究过贡茶信票。我又专门拜访居住在安康的紫阳籍著名茶文化专家丁文先生,进一步确认了“紫阳白茶”茶品因芽头肥壮,满披白毫,如银似雪而得名紫阳白茶的贡茶答案。通过茶叶专家和茶文化专家共同认可的“紫阳白茶”,为什么多年来市面上没有产品,作为一个管理茶叶生产加工的职能部门有责任,有义务组织茶叶企业开展白茶生产加工。

为此,我查阅大量资料,做了充分准备后召开了“紫阳县‘紫阳白茶’生产加工座谈会”。与会人员一致认为:“紫阳白茶”是紫阳祖宗留给后代的一块金字招牌,“紫阳白茶”是紫阳富硒茶未来发展的希望。座谈会上达成了提高认识,统一思想的目的,因而就有了2012年紫阳县全面研发试做“紫阳白茶”的局面,至今我还收藏着天茗、闽秦等茶叶企业2012年研发的“紫阳白茶”产品,它们同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云南大益茶及普洱亨丰祥七子饼茶、高黎贡山熟茶一起摆放在茶柜里,他们都是我心中的好茶。

紫阳绿茶全国知名品牌创建工作有序推进,到初验时我们向专家组提出把创建名称改为:“紫阳富硒茶全国知名品牌示范区”,专家组觉得我们的提议是紫阳茶产业发展的大事予以支持,要求我们迅速完善相关变更手续,当时的想法是“紫阳富硒茶”系列产品包括绿茶、红茶、白茶三个茶类,为紫阳茶叶走出“绿茶”单一品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最终以变更后的创建名称顺利通过验收。紫阳富硒茶知名品牌示范期内,县质监局牵头做了《紫阳富硒茶地方标准综合体》,并由陕西省质监局颁布实施。紫阳白茶恢复了生产,但中断百年的白茶产品上市,而白茶销售市场开拓属于起步阶段,生产技术推广难度大,产品质量把控难。为此我就动员关南春等龙头企业制定“紫阳白茶”企业标准,稳定产品质量。

为做好企业白茶标准,我还做了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我在紫阳县茶业局组织的对紫阳贡茶产地调查的基础上按照紫阳贡茶信票上所述贡茶产地又一一走访老茶农,获得第一手资料。在调查过程中,我有一个重大发现:解放后茶叶作为统购统销管理物资时,紫阳县高山地区一些茶农偷偷的采摘老树林中的野茶树鲜叶,不杀青不揉捻,只用老辈人简单做茶的萎凋、干燥技艺做茶。茶做好后放进火炉边的陶罐中煮着喝。

恰恰是他们这样的生活习惯把紫阳白茶传统技艺及饮茶习俗传承了下来。我这里说一个白茶饮茶细节,我们大多数人喝白茶也像喝绿茶习惯一样,用开水冲泡后就喝,特级白茶在茶杯颜色达不到杏黄这个标准,而我们在高山茶农火炉边喝他们陶瓷罐中煮的白茶,把茶汤端到阳光好的地方看,就是优质白茶的标准颜色——杏黄色。所以我就告诉同行的人,以后喝白茶一定要煮到喝,由此也验证了清朝知府叶世倬“自昔关南春独早,清明已煮紫阳茶”的诗句中喝的紫阳茶就是紫阳白茶。实质上紫阳高山地区茶农他们一致在延续老祖宗的传统制茶技艺,只是被我们忽视了。2022年,“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7届常会上通过评审,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消息传来,在茶的故乡,人们欢呼雀跃。“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申遗成功,再次体现出中华文明对人类文化多样性的重要贡献。”我也在2023年7月再次到杭州参观了中国茶博馆,对“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做了全方位、多角度的了解,认为“紫阳白茶传统制作技艺”最有实力申报国家级非遗保护。

为此我先后与省、市、县文化部门申遗专家及工作人员交流对“紫阳白茶传统制作技艺”的意见,大家一致认为“紫阳白茶传统制作技艺”申报国家级非遗保护前景可观,但必须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前行。在8月份我与县茶叶中心领导商议后决定做“紫阳白茶传统制作技艺”及“紫阳白茶传统制作技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申报工作。我们想的是通过三到五年扎实的工作,在有关茶叶企业的支持下完成“紫阳白茶传统制作技艺”及“紫阳白茶传统制作技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国家级申报工作。

看来,我和紫阳白茶的情缘还有广阔的前景,我也会珍惜这一情缘,用我对紫阳茶的挚爱之心为紫阳白茶的生产鼓与呼,把热爱化为动力,书写新时代的紫阳白茶史。

来源:陕茶网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