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二代”摸索徽茶创新之道
茶友网首页 个人中心
下载APP 下载APP
手机访问 手机端二维码

“茶二代”摸索徽茶创新之道

近年来,安徽培育了一批大企业、大茶商、大平台,打造出一批标杆性茶叶企业,安徽的“茶二代”们逐渐肩负起传承和创新徽茶的重任,正在用属于年轻人的方式为徽茶产业振兴贡献力量。这些“80后”“90后”加入茶叶行业,在坚守徽茶品质的同时,融入新理念、新技术,从传承到发展,他们踌躇满志。连日来,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对话了几位安徽的“茶二代”,听他们讲述如何从一名初出茅庐的新人蜕变成为独当一面的茶人,从而寻求徽茶创新之道。从零基础到创新推出新茶饮品牌

讲述人:安徽天方茶业合肥有限公司总经理 郑珊珊

我2011年大学毕业,学习的是英语专业,毕业后直接回到自家公司工作。英语专业其实跟茶没有什么关系,我到公司从基层开始学起。这十多年来,我去过车间学习制茶流程,也去过门店做管理,还去过公司成立的书院从事茶文化业务……基本上把公司各个业务板块走了一遍。

因为之前对做茶不了解,所以我需要一直处于一种学习的状态,补习一些自己未知的东西。当时公司机制已经比较完善,我进入公司后主要跟着前辈、同事们学习做茶、管理等。

除了在公司里学习,我也会寻找外部学习机会。比如,我会跟一些权威的、专业的制茶老师或者茶文化传承老师学习,还会去其他省份一些产茶区拜访非遗传承人。在销售方面,我会去学习相关的管理、创新营销等知识。

说实话,前期我对茶叶并没有特别多的了解,谈不上什么喜好,主要是遵循父亲的意愿进入公司。他希望我在公司快速发展期回来。后来在不断接触过程中,我逐渐对茶产生了浓厚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进入公司以后,主要是在公司产品和销售方面有所创新。所谓产品端,其实就是发现新市场、新人群和新需求。茶叶可能在大多数人的认知里受众是中老年群体,应用场景上更多偏向送礼,我想改变这一认识。

随着新的消费人群、新的消费习惯、新的消费场景出现,如果茶想要和这些接轨,必须做一些改变和创新,这能提升产品销量和品牌知名度。

2018年,我们在公司旗下做了新茶饮品牌——七分喜,从产品口味、研发种类到包装形式、品牌定位等,都是完全围绕着“90后”人群去做的。茶起源于中国,对年轻人来说也是健康的补水饮料,我觉得做新茶饮是未来发展的一个方向。

2019年,我们公司开始布局直播带货。2020年,我们承接了石台县的硒茶推广助农直播活动。那次直播取得了很不错的成绩,所以我们后来更加坚定要拓展直播带货渠道。

未来,我们会不断摸索消费群体的真正需求,做出相对应的茶产品。我们明年会考虑在合肥开一些茶健康和茶科技方面的线下体验店,更好地推广茶健康理念。

做主播卖货希望能推广家乡茶叶

讲述人:安徽省六安瓜片茶业股份有限公司新媒体负责人 曾宇

我父亲一直在做茶叶,他身上的匠人精神让我很感动。我之所以选择回公司做茶,其实是受到我父亲的影响。2019年,我从英国留学回来,源于对茶叶的热爱,并且想要为家乡茶产业的发展出一份力,我最终决定回我爸公司,帮他一起打拼事业。

到公司以后,我一直在新媒体部门工作。2019年,我开始在抖音、快手等平台推广茶,这是在新媒体方面的创新。功夫不负有心人,在2020年的“市长来直播”活动中,我带领团队日夜奋战,从前期策划到后期工作方案连续跟进,最终做到茶叶销售额全网第一,一场直播销售额达500多万元。

之所以能取得这样的销售额,我想主要是有两个方面原因。首先是茶叶的品质,毕竟是中华老字号,省级龙头企业,我们对茶业品质的把控是很注重的。另外,还有对产品的一些改革。我们在产品包装设计和份量上做了一定微调,更加适用于年轻人。

我原来学的是金融管理专业,和现在从事的行业关系不大。坦白来说,这几年的工作还是有些坎坷的。因为我刚接触新媒体行业时完全就是一个小白,在主播、场控方面都要学习。

为什么我要自己做主播卖货呢?因为我可以对产品更好地进行介绍,无论是对茶叶的知识,还是对公司的情况,我都更了解。另外在茶产业方面,我有自己的一些看法和观点。直播带货不仅仅是单一介绍茶,更多的是传达我对茶的热爱,希望把家乡茶叶六安瓜片推广出去。

在茶创新这块,我们也在进行探索,目前遇到最大的困难是我们家的茶叶比较单一,属于原叶茶,相对来说它的消费群体偏单一化。我们现在也在想办法进行调整,进行一些茶叶拼配,比如像茉莉绿茶、茉莉花草茶等,看看能否更加符合年轻人的消费需求。

非遗技艺传承和科技创新并行

讲述人:黄山六百里猴魁茶业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凡涛

2009年,我和爱人回乡帮岳父运营企业,进入了比较传统的茶叶行业。经过十多年摸索打拼,我们对整个茶业行业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

茶产业是比较依赖于传统经验、慢周期的一个行业,非常缺乏年轻从业人员。我们接手公司以后,带来了一些思路上的创新和变革。

这几年,大家都在说茶文化、茶科技,这是未来茶产业发展必然的方向。以前,茶文化挖掘基本上是挖掘自身企业传承的文化,我们想着除此以外还可以重点挖掘徽文化和茶文化结合的部分。

我们请了专业团队,试图挖掘更有创意的点,并通过视觉的方式呈现出来,比如通过产品设计、文案来展现马头墙等徽文化元素,在色调和线条上做了一些国际化视野的设计。

产品首先要吸引消费者眼球,才会有后续更深层次的关注。我们的产品给消费者的感觉就是很新颖,很时尚,摆脱了大家对茶产业较为古板的视觉感受,这算是“老戏新唱”。

在茶科技方面,我们提出了一个新的理念:我们要通过科技创新,摆脱茶叶制作重度依赖经验的现状。现在茶叶质量如何,与制茶师傅密切相关,但是如今行业内的制茶师傅越来越少。为此,我们正在和安徽农业大学合作,做一些数据化的分析,把依靠经验得出来的东西通过数据化表现出来。通过数据建模做出来的产品,不会出现重大偏差。目前,我们的数据还在进一步建模,希望通过两到三年的时间建成整个数据模型,让企业走标准化、规模化道路。

当然,我们依然会保留非遗文化传承。为此,我们成立了一个大师工作室,在全区范围筛选部分优秀的手工制茶从业者。我们不仅要给他们物质上的奖励,未来还想通过区块链的技术做产品溯源,让大家知道茶是哪位师傅做的,把师傅的人文价值和产品价值进行结合。

我认为,非遗文化最好的保护就是要与市场结合,吸引更多从业者愿意去传承和保护。我们希望通过大师工作室的方式,慢慢吸纳更多年轻群体参与进来,在非遗文化保护上做更多事情。手工技艺传承和科技创新都是必须要走的路,这样才能在保证产品品质的同时,不失人文价值。

来源:新安晚报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