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指山返乡大学生王启望:一方茶山天地宽
茶友网首页 个人中心
下载APP 下载APP
手机访问 手机端二维码

五指山返乡大学生王启望:一方茶山天地宽

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海南省第八次党代会报告明确的重点任务之一。

2021年5月27日,海南省乡村振兴局正式挂牌成立,海南从决战脱贫攻坚进入到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新阶段。一年来,“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强力引擎,一支乡村振兴干部队伍在实践中迅速成长,全省各市县涌现出一大批在种植、养殖、创新创业等方面富有影响力的乡村致富能人……即日起,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国都市报、海南乡村振兴网推出《我和我的家乡——聚焦海南乡村振兴建设》系列报道,以最接地气的视角展现海南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所做的努力和收获。敬请关注。

青山相连,白云绕山间,一茬茬茶树一层层绿,一阵阵茶香沁人心扉。站在五指山水满乡毛脑村委会的茶山上,王启望望着家乡的山水,看着美丽的茶园,听着山林的虫鸣,仿佛在画中游。

“最近,水满乡的红茶越来越好卖了。”王启望熟稔地采摘着茶叶,把小小的叶片放进竹篓里。眼前这片绿色的海洋里,长势正旺的茶树寄托着他新一年的期望。

这是王启望种茶的第十二个年头。“在乡村振兴的推动下,在海南自贸港建设的浪潮里,即便是一片小小的茶叶,也能让年轻人有足够宽广的舞台。”

返乡创业12年,返乡大学生王启望见证了家乡热土的变迁,也在一方茶山上闯出了一片天地。

返乡大学生王启望(右二)见证了家乡热土的变迁,图为王启望一家四口在自家的茶园摘茶叶。记者李昊摄

回乡当农民

说起王启望回乡当农民这件事,还要从12年前说起。

王启望是家里最小的孩子,但没有得到想象中的偏爱,他住过茅草屋,挑过重担,走过山路,凭着苦读,成为村里的第一批大学生。

2010年,为了方便照顾年迈的父母,26岁的王启望放弃了广州的工作,回家创业。

“那个时候,家里的年轻人很少,同龄人都外出打工,连个能说上话的人都没有。”最初的创业时光是难熬的,父母的不理解,乡亲们的好奇,同龄人的劝说,冲击着王启望年轻的心,他干脆在山上搭了一间茅草屋,潜心做农民。

在农村创业并不容易。海拔高,气温低,农作物效益低,交通不便,资源匮乏,幸好有茶产业作为支撑。随着海南建设的步伐不断加快,风景优美的水满乡开始走进大众的视野。

为了发展茶产业,水满乡引进企业,鼓励村民创办合作社种植大叶茶,产业规模逐年扩大,“琥珀汤、奶蜜香”的五指山红茶美名远扬。

在号召下,王启望开辟茶山,扩大种植规模,开始尝试立体有机农业。

跟着王启望走上茶山,茶园内建设有沼气池,铺设着沼液喷灌管道,套养鸡鸭鹅,王启望还尝试以草治草等方式,探索立体的生态种养模式。

沼气液充当有机肥,沼渣还田改良土壤。再用养殖与种茶结合,产量、质量双双提高,养殖业的短期回报反哺回报周期较长的茶园,实现了“以短养长”。茶园和养殖互相促进,沼气液滋养土地,效果出奇地好,普通茶园在丰产期一般亩产300斤,王启望家的茶园亩产有400斤以上。

俯瞰五指山水满乡毛脑村委会的茶山。记者李昊摄

生态与产业相融

为了守护好家乡的青山绿水,王启望家不用农药,不用化肥,在雨林植物周边套种茶树,有机肥滋养雨林土地和茶树,最大限度保护茶园生态环境,形成了茶树与雨林植物和谐共生的独特景观。

王启望还利用本地优势的水资源,发展特色田螺养殖,增加稳定收入的同时,丝毫不影响干农活、做家务。村里的快递站也开到了王启望家,村民外销特色农产品更加方便。

茶山分布青山绿水间,王启望将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农产品外销进行深度融合,为农业发展拓宽更多空间。

王启望创建合作社,带动更多村民发展茶产业,利用临时工的方式提供就业机会。合作社带动村民把土地综合利用起来,规模化经营,降低经营风险和成本,给农户带来更多的收益。

“五指山正在水满乡打造水满雨林茶产业小镇,我们未来会往茶旅融合的方向努力。”王启望向记者规划着茶园的未来,他要把茶山打造成一个家庭农场,给游客提供采茶、制茶、垂钓、抓田螺等体验,结合特色养殖,他还将把美味的茶叶炒蛋、竹林鸡等特色农家菜端上游客的餐桌。

如今,王启望家的茶园已经增加至60亩,“绿色有机”是一大卖点,他要做的是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

“家乡的变化很大,越来越多大学生回乡创业,这是个好趋势。”王启望告诉记者,随着茶产业的发展,五指山市政府加大政策扶持,越来越多大学生回乡做“茶文章”,在种茶、售茶、宣传上下功夫,以年轻人的视角打造“网红产品”。

“年轻人就是要敢于创新,常常创新,踏实走好每一步。”王启望的青春绽放在茶山,更宽广的天地正在等待着他一展身手。

来源: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国都市报记者 钟圆圆,

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