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白茶产业现状分析及发展建议
茶友网首页 个人中心
下载APP 下载APP
手机访问 手机端二维码

温州白茶产业现状分析及发展建议

白茶是中国六大茶类之一,属微发酵茶,主产于福建省福鼎、政和、松溪和建阳等地。白茶加工工艺主要为萎凋和干燥,因其不炒不揉的独特制法,具有满披白毫、独特口感而得名。按照鲜叶采摘标准和加工工艺通常将白茶分为白毫银针、白牡丹、贡眉和寿眉。白茶具有口感醇厚、耐煮耐泡、易于储藏的特点,且富含多酚类、咖啡碱、氨基酸与茶多糖等活性物质,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菌、抗癌及降血糖、降血压、降血脂等独特的功效,深受消费者的青睐。

2022年,全国白茶产量9.45万吨,同比增长15.41%,总产值77.93亿元,同比增长7.94%,内销量8.13万吨,同比增长超过15%,白茶已经成为我国茶业发展中一抹亮色。

温州产茶历史悠久,茶品类丰富,以名优绿茶为主,有特色早茶系列永嘉乌牛早、瓯海黄叶早、瑞安清明早、平阳早香茶,精品绿茶系列雁荡毛峰、泰顺三杯香,传统黄茶系列平阳黄汤,及近年来大力发展的红茶、白茶等。茶产业是温州重要的特色农业产业,是发展山区经济、促进农民增收、实现共同富裕的支柱产业。温州市一直高度重视茶产业发展,积极聚焦“一片叶子,成就一个产业,富裕一方百姓”的发展目标,在推动茶产业、茶文化、茶科技统筹融合发展方面取得重要成绩。

据温州市农业农村局统计,2023年,温州市茶园总面积1.92万公顷,茶叶总产量7420吨,年总产值15亿元。然而,随着人工成本的不断上涨以及茶叶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温州市茶产业发展也面临一些挑战,亟待采取创新措施来提升整体发展水平。

01

温州市白茶产业的现状

目前,温州白茶产业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据温州市农业农村局统计,温州市2023年白茶产量为857吨,占温州市茶叶总产量的11.5%;产值1.01亿元,占温州市茶叶总产值的6.7%。温州白茶发展空间较大,若利用好白茶这一赛道,可以帮助温州茶产业充分利用夏秋茶资源、提高茶叶产量和产值。

1、温州生产优质白茶具有先天优势

温州地处浙江南部,属于亚热带气候,温度适宜、降雨充沛,且茶园多处于海拔适度的丘陵之上,散射光强,具有地理条件优势。同时,温州大面积种植嘉茗1号、福鼎大白茶、迎霜、鸠坑等优良茶树品种,具有丰富的白茶适制原料。温州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以及茶树品种都非常适宜生产优质白茶,具有较大的开发潜力。

2、温州生产优质白茶的发展空间较大

常年以来,温州更为注重名优绿茶的生产,多以生产早春茶为主(如永嘉、乐清),茶季过后就对茶树进行重修剪或是直接台刈。研究表明,浙江地区的夏秋季鲜叶非常适合制作白茶,但温州地区传统的修剪模式导致大量春末和夏秋季鲜叶被浪费。通过适当调整现有修剪模式、改良茶园水肥管理,在不影响春季名优茶生产的情况下,充分利用春末和夏秋季鲜叶开发白茶,能够提升茶园亩均效益,增加茶农收益。

3、温州白茶是温州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温州白茶文化历史悠久。早在唐代,茶圣陆羽在《茶经》中就有引用《永嘉图经》:“永嘉县东三百里有白茶山”,瞿炜、黄向永对其进行考证,证明这是温州茶文化历史的一部分。清末,瑞安洪炳文在《温州茶述》中记载:“温州之茶,以平阳南北港为大宗,北港以南雁为最,南港(以)华洋、藻溪为多(江南垟金乡多出白眉)……色味以平阳之南雁、乐清之雁荡、瑞安之集云山、泰顺之牙洋为佳。”

泰顺生产的白毫银针属于白茶类,也称泰顺银针,明朝崇祯年间产品已行销天津、上海以及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市场;清朝嘉庆十五年(1810年)泰顺银针被列为贡茶;1986年在浙江省名茶品评会上获得一类名茶奖。多项文献记载表明,温州生产白茶历史悠久,在温州茶文化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4、温州白茶是温州茶叶品牌建设重要内容

目前温州所产茶叶已囊括六大茶类,多茶类协同发展是温州茶产业发展的战略目标。然而当前温州茶叶品牌发展以绿茶、红茶、黄茶为主,白茶还未建立完善的品牌体系,在宣传推广和知名度等方面都较弱。发展温州白茶,打造强有力的温州白茶品牌,将丰富温州茶叶品牌内涵。

02

温州白茶产业面临的挑战

1、产业发展程度较低

温州茶产业发展是以名优绿茶为主,白茶作为温州茶产业的新品类,不仅能实现温州多茶类发展战略,还能增加茶园亩产效益,在推动乡村振兴和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等方面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温州市泰顺、苍南、永嘉、乐清等县市加工生产白茶。其中,泰顺、苍南地处与福建接壤的南部山区,受到福鼎白茶的影响,有一定数量的白茶生产。据温州市农业农村局数据,2023年,泰顺县生产白茶600吨,产值7000万元,苍南县生产白茶253吨,产值2897万元。

然而,大部分生产企业主要以鲜叶、毛茶的形式销售,缺乏标准化的加工和茶园管理技术,品质参差不齐,且市场占有率和品牌知名度不高,缺乏规模化生产企业。

2、白茶产业竞争较为激烈

我国白茶主要产于福建的福鼎、政和、松溪和建阳等县市,2023年,“福鼎白茶”以60.70亿元的品牌价值荣获“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十强”,是获评“最具品牌溢价力”“最具品牌传播力”的品牌之一。在福鼎白茶品牌的带动下,云南、四川、广西等地都已经将白茶作为新的产业方向来发展,“遵义白茶”“景谷大白茶”等白茶品牌开始崭露头角。白茶产品的迭代创新和市场扩大都面临着激烈竞争和挑战。面对外部环境压力,温州白茶需要找到独特的竞争优势来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尽管温州白茶品质优秀,但相较于其他茶叶产区,还缺乏全面的市场推广战略。

因此,温州白茶亟需增加资源投入,更好地推广其独特的品质、文化价值以及健康益处,以提升市场认知度。

3、产业思维模式有待转变

一是多元化发展思维不足。茶企、茶农甚至茶产业管理者都需要认识到发展白茶产业与温州早茶“绿为主红为辅多茶类发展”的战略思路并不冲突,并且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需要应用多元化的角度看待产业发展,传统的产业结构是温州茶产业的核心,已有稳定的市场份额和消费群体,白茶的发展不是替代,而是作为一个新的发展机会,与现有的茶产业和品类相辅相成。

二是以原料销售为保底的产业思路束缚发展。目前,温州白茶产值产量大部分来自于直接出售原料,大量茶鲜叶与毛茶被销往外地,而未深度加工以及品牌化。一方面限制了温州白茶的附加值和市场渗透力,另一方面随着各大品牌开始对原产地进行限制,销售原料的发展路径只会越走越窄,届时若既没有发展出自己的产业,又失去原料销售渠道,大批茶青将滞留在茶园中。

03

建议与意见

1、明确茶产业发展路径

在土地功能管制十分严格的新形势下,温州茶园面积扩张难度大,但亩产值提升潜力较大。

一是要坚定多元化发展战略思路,以名优绿茶为主导,推动多茶类协同发展。茶产业管理者、从业者要采取多元化发展策略,维护并提升温州早茶的地位,创造更广泛的市场。政府也应当做好产业发展规划,鼓励地方根据实际情况做好茶叶多品类开发,最大程度利用茶资源。

二是要有可持续性发展意识,目前销售茶青确实是温州茶产业重要的组成部分,但如何走出原料销售的模式、掌握主动权是未来的重要方向。应当将白茶的发展视为产业升级、全产业链补齐的一部分,培育建设温州市白茶自有品牌,推动白茶由原料销售转向品牌化,提高产品附加值,减轻对销售原料模式的依赖。

2、利用优势提升产业

一是要充分发挥自然优势。利用温州现有生产白茶的优势,即良种茶树的基础与较长生产空窗期。试验研发新修剪机制,充分利用春末以及夏秋季节鲜叶生产高品质白茶。利用温州茶树品种优势,创制研发适合嘉茗1号的白茶生产工艺。

二是要加强白茶加工技术培训。“请进来”模式,邀请白茶加工技术专家从理论到实践培训,建设白茶加工技术能手队伍;利用好地缘优势,增进交流,学习福鼎、政和等邻近白茶生产大市的经验,突破加工瓶颈,全面提升温州白茶生产加工技术水平;建立培训机制,提高茶农和从业人员的白茶加工技能,提升产品质量。

三是要推动白茶标准化。浙江白茶标准已制定发布,温州应当积极学习现有标准,并根据本地情况制定并实施白茶的标准化生产流程,确保产品品质的稳定性。

3、寻找独特竞争优势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需要探索出温州白茶特色发展路径。

一是要积极创新,发展差异化、创新化的产品,结合温州本地茶文化开发具有本地特色的产品,例如充分利用苍南本地中药材市场的优势开发白茶养生茶,联络本地企业如一鸣等开发白茶新茶饮。

二是要加强科研协作,依托温州茶产业研究院等科研院所平台,提高加工技术水平,生产更高附加值的白茶产品。

三是要立足品牌,在宣传推广温州早茶大品牌的同时,也要将温州白茶搬上舞台,多茶类协同发展,打造温州早茶品牌纵深。

四是要讲好温州的白茶故事,通过挖掘恢复温州白茶历史文化,恢复温州白茶的历史地位,进而补全补齐温州茶文化大篇章。

作者简介:

林海裕

浙江大学茶学硕士毕业,现就职于温州市农业农村局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要从事茶叶技术推广工作。

来源:中国茶叶加工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