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春争“鲜” 手工明前茶这样制成
茶友网首页 个人中心
下载APP 下载APP
手机访问 手机端二维码

与春争“鲜” 手工明前茶这样制成

3月26日,眉山市洪雅县槽渔滩镇兴盛社高山茶园,采茶工人将奶白茶鲜叶背回称重,属于童云祥的手工制茶时间到来。“手工制茶都是用当天采摘的新鲜茶叶,尤其是明前茶叶,色泽翠绿,质地柔软。”他称取一斤二两鲜叶倒入簸箕,一边翻动,一边剔除其中的细叶、烂叶、老叶。

明前茶飘雪,洪雅县槽渔滩镇高山茶园千亩“奶白茶”采摘忙。

“手工制茶分为四步,杀青、揉捻、提毫和挥锅。”说话间,童云祥将手背靠近锅底,待灼烫感无法忍受时倒入鲜叶,双手迅速翻炒、抖动,让高温杀死叶细胞,使其停止发酵。一时间,一股浓郁的焦香气味弥漫开来。

鸟瞰茶园。

接下来是整个手工制茶流程中,花费一半多时长的揉捻环节,它关系到成品的外形和口感。童云祥将右手手掌伸入锅中,以顺时针方向反复揉捻茶叶,“这一道工序,需要去除茶叶中90%的水分,将鲜叶变成细条,轻重的掌握和火候的控制是最重要的。”他说,力道轻了,起不到定型作用;重了,就会把茶叶揉碎。

采茶姑娘采摘明前茶。

随着时间流逝,锅中的鲜叶逐渐收缩,颜色从嫩绿慢慢变成了灰绿,一些白色的绒毛也开始漂浮到空中。童云祥抓起一团茶叶置于掌心,顺一下方向搓团4—5转,放回锅中抖散,如此重复直至白毫显露。“这个过程叫做提毫,就是让茶叶与茶叶互相摩擦,将茶芽尖上的茶毛提至竖立,冲泡时茶汤才能更好地渗透茶芽。”

奶白茶鲜叶与炒制好的奶白茶叶。

“如何判断是否干透?拿一颗茶叶,看能不能捏成粉末。”不过童云祥说,起锅时机的拿捏更多凭经验,太早尚未断生,太晚茶叶就老了。

童云祥炒制茶叶。

大约40分钟后,一锅手工明前茶终于炒制完成,童云祥倒出一杯白开水,放入一小撮刚刚炒好的茶叶,茶叶立马沉到了杯底,随后在水中逐渐展开,恢复了刚刚采摘时的绿意。“成品干燥、紧实,才会‘好茶沉底’。”童云祥解释道。

童云祥炒制茶叶。

童云祥的家乡,素有种茶和手工制茶的传统,从小他就跟着父亲上山采茶,后来也学着制茶。在传承和借鉴的同时,童云祥还想方设法创新。过去,父辈通常在杀青后,将茶叶取出晾冷再进行揉制;童云祥改进工艺,后续整个流程都在锅中完成,“手不离茶,茶不离锅”,不仅一气呵成,口感更好,也大大节省了时间。

童云祥

四川洪雅人,1971年9月出生。四川省农村手工艺大师,洪雅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川种雅茶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洪雅县优秀农村乡土人才。其手工制作的“童老幺”卷曲型绿茶,外形内质俱佳,荣获四川省第九届国际茶博会金奖。近年来培训手工茶农300余人,带动周边群众人均增收3000多元。

来源:川观新闻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