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刚刚申遗成功,填补茶文化世界遗产空白
茶友网首页 个人中心
下载APP 下载APP
手机访问 手机端二维码
一头大象-普洱茶

这里刚刚申遗成功,填补茶文化世界遗产空白

北京时间17日晚8点33分,在沙特阿拉伯王国首都利雅得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5届世界遗产大会通过决议,将中国“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成为全球第1个茶文化世界遗产、中国第57项世界遗产、云南省第6项世界遗产。


航拍景迈山。卢磊 摄

要素:5片古茶林、9个传统村落、3片分隔防护林

景迈山古茶林位于普洱市澜沧县,遗产地总面积19095.74公顷,共有人口1586户6535人。其中,遗产区涉及澜沧县惠民镇的景迈、芒景两个村,内有10个村寨,其中9个为传统村寨;缓冲区涉及惠民镇景迈村、芒景村、芒云村和糯福乡勐宋村,内有5个村寨。遗产地居住有傣族、布朗族、哈尼族、佤族、汉族5个民族。


景迈之晨。饶绍刚 摄

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遗产要素包括5片古茶林、9个传统村落、3片分隔防护林。保存完好的5片古茶林面积1180公顷。根据样方调研,茶树种植密度超过1000棵/公顷,估算古茶树数量超过120万株,大多茶树树高2米—5米,较大的古茶树接近12米。在古茶林中分布着9个传统村落,古茶林之间的3片分隔防护林,面积为617.65公顷。

“首家”:填补茶文化世界遗产空白

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于2010年6月启动,迄今已有13年时间。

其成功申报,填补了全球茶叶世界文化遗产的空白。

专家表示,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符合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文化遗产普遍价值六项评估标准中的两项。其中,标准Ⅲ要求,能为延续至今的或已消逝的文明或文化传统提供独特的或至少是特殊的见证。而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是中国西南地区世居民族延续至今的林下茶种植传统的典型例证。这一种植方式利用森林系统创造适宜的茶树生长环境,并利用生物多样性预防病虫害、促进授粉并提供天然养分,持续生产出高品质有机茶叶,在当今世界规模化台地茶种植园主导的背景中十分独特,显示出了对当今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生态伦理和智慧。世居民族延续至今的社会治理体系,独特的茶祖信仰、以“和”为核心的当地茶文化、保护生态的村规民约,以及互敬互爱的风俗习惯,实现了人与茶、人与自然的高度精神联系。


景迈古茶园。赵汀 摄

标准Ⅴ要求,是传统人类聚居、土地使用或海洋开发的杰出范例,代表一种或几种文化或者人类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特别是由于不可扭转的变化的影响而脆弱易损。而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是世居民族保护并合理利用山地和森林资源的典范。世居民族利用因地制宜的土地平面、垂直利用技术和村寨选址、建设技术等传统知识体系,通过以古茶林为核心的生产、生活和生态用地的合理分配和可持续利用,创造了茶在森林中、村在茶林中、耕地和其他生产活动在茶林外的智慧的山地人居环境,是可持续发展的山地森林农业文化景观的杰出代表。

未来:坚决防止资本无序进入

成功申遗后,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下一步将如何发展?

普洱市有关部门表示,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将健全完善遗产保护体制机制。学习借鉴先进理念、技术和经验,进一步理顺景迈山管理机制体制,加快制定遗产区、缓冲区及周边区域管理制度,完善古茶林、传统村落、遗迹遗址等要素保护管理长效机制,强化产权保护,发挥群众主体作用,一体推进景迈山文化传承、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坚决防止资本无序进入,防止过度商业化,确保遗产的真实和完整。


景迈山手工杀青古树茶。谭春 摄

同时,打响景迈山文化品牌。充分挖掘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的突出文化价值,不断凝练和传承“村寨建在茶林中、茶林隐在森林中”,“林茶共生、人地和谐”,“山水为体、人文为魂”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智慧,研究策划系列推介活动,争取世界级绿色发展论坛落户景迈山,大力发展特色文创产业,不断提升景迈山知名度和美誉度。

此外,这里将深耕茶产业。按照做响茶文化、做强茶产业、做深茶科技、做活茶旅游,擦亮普洱茶“金字招牌”的要求,以景观突出普遍价值引领带动一产提质增效,以景观可持续发展需求带动二产落地建设,以景观品牌效应带动三产扩面增效,谋划好“茶+旅游”“茶+健康”“茶+生活方式”等融合发展,着力构建以茶为核心的系列产业集群,促进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来源:中国环境APP 作者:中环报记者 陈妍凌,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