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茶旅:年轻的从业者们
茶友网首页 个人中心
下载APP 下载APP
手机访问 手机端二维码
一头大象-普洱茶

西藏茶旅:年轻的从业者们

易贡茶场内的“雪域茶谷”标识

在位于拉萨天海路的西藏健康茶展示展销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我享受了一次关于西藏茶文化、茶产业的解说服务,为我做解说的是中心的工作人员金巴。

“我从大学毕业之后,就来到了中心工作,我也是来这里工作的第一批人员。”金巴一边给我们泡着易贡茶场产的红茶,一边说着自己的故事。她的泡茶动作舒展而优美,而讲述自己的故事时则时不时露出幸福的微笑。

金巴来自西藏日喀则,她毕业于江西南昌的一所高校。“因为专业对口,我比较喜欢,同时是在拉萨嘛,工作条件也不错。”金巴一边给我讲述她的一些事情,一边认真娴熟地为我泡着茶。

此时,另一位藏族姑娘也正在泡茶,她泡的是西藏易贡产的黑茶,泡出的茶汤颜色枣红,汤色透亮,飘散着淡淡的芳香。她替换了金巴,给我斟了一杯黑茶茶汤。“这黑茶泡得真好!”“这是西藏自己产的好茶嘛,而且,我不是泡的茶,是用煮茶机蒸的,所以更好喝。”她边用茶巾擦拭着茶桌的边缘,边自豪地给我讲解着。这位藏族姑娘叫次旦。她与金巴是同乡,来自日喀则的南木里县,她们既是同事,也是好朋友。次旦在大学中学的是农学,毕业后就直接来到了中心工作。

金巴、次旦有二十四五岁的样子,中心里如同他们年龄的年轻人共有10多个。在中心的工作是倒班制的,他们说这样不累,自己有时间读书,还可以出去逛街。我问她们是否满意在茶行业里就业,金巴说:“这样很好的,工资也不错,关键是自己喜欢这样的工作,能泡茶、喝茶,也可以为人讲解,所以很有存在感。”

我问他们有没有进一步的打算,他们先是低头不语,金巴第一个说:“有啊,虽然这个工作我们也喜欢,但还是想进一步找到更好的工作,我和次旦都考了公务员,但是因为复习得不好,考的人也比较多,所以还没有考上。”她低头微微地笑了一下,“第一次考得最高,后面两次都不如第一次高,因为准备复习的时间很少。”我开玩笑一样提醒她们:“复习可要小心点儿,不能让老板知道,要不然会被扣工资的!”出乎我的意料,她们居然异口同声地说:“不会的,老板也支持我们!”。

我买了一些茶叶,需要开发票,金巴说开票人现在不在,可能要明天才能开好。她向我索要了我住的宾馆的地址,说开好后给我送过去。在回宾馆的路上,我心理涌上莫名的欣慰和感动。现在西藏的年青人们真的有着属于他们的善良、努力和奋斗,从他们身上,我既看到了踏实,也看到了梦想和他们的乐观。

从拉萨至林芝的复兴号

从拉萨乘坐复兴号高铁,只用3个小时多些就抵达了美丽的林芝市,然后再乘坐林芝到波密县的客车沿318国道行驶约3小时5分钟,就抵达了通麦大桥。再从通麦大桥沿省道行驶20多分钟就抵达了西藏最早的规模茶场:易贡茶场。

易贡茶场标志建筑

在易贡茶场,讲解员玉珍向我们详细讲解了易贡茶场的历史、文化和产品。玉珍20多岁,一头长发,眼镜下是一双大眼睛,仿佛会说话一般。

玉珍就出生在易贡茶场,通过努力考上了大学,毕业后回到了茶场工作,由于专业对口,所以在生产部工作,同时由于喜欢看茶场的历史和文化,几乎烂熟于心,所以也成了场里最有名的解说员。玉珍说上午已经为两批参观考察的团队做了解说,每一批都要连续讲近2个小时。她说,有一次,她从早上一直工作到晚上9点多,结果第二天嗓子出了问题,失声了。

西藏易贡茶场。(新华社记者 张汝锋 2021年5月22日摄)

当玉珍讲到茶场遭遇的困难以及十八军战士为了茶场建设、援藏干部们为了茶场发展付出的努力时,都非常动情,泪水几乎打湿了眼眶。我能感受到她对茶场的那份真情实感。或许也正是这份深厚的感情,她才毅然返回茶场工作。

此次到西藏调查西藏茶文化、茶产业,无论在拉萨、林芝还是易贡,许多事许多人都给了我许多感触,但对这些年轻的茶产业从业者们,我的印象尤其深刻,从他们身上,我似乎看到了西藏更加美好,更加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明天。

*作者系博士,西藏民族大学副教授,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理事、学术委员会委员。

来源: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