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茶是我国重要的木本油料,泛指山茶科(Theaceae)山茶属(Camellia)植物种子油脂含量较高具有经济栽培价值的植物总称。目前,有一定栽培面积的油茶物种有20多种,以普通油茶(C.oleifera)栽培面积最广。其它如小果油茶(C.meiocarpa)、攸县油茶(C.yuhsiensis)、浙江红花油茶(C.chekangoleosa)、腾冲红花油茶(C.reticulata)等也有一定的栽培。油茶种植于山区,不与农争地、不与地争水、不与粮争工,兼具生态、经济效益,一次种植多年受益。充分利用宜林荒山、丘陵,积极发展油茶产业,对保障我国粮油安全、促进生态建设和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省光山县司马光油茶园考察时指出:“种油茶绿色环保,一亩百斤油,这是促进经济发展、农民增收、生态良好的一条好路子。路子找到了,就要大胆去做。”国家高度重视油茶等木本油料产业发展并作出了重大部署,持续出台支持政策,扩大油茶种植面积、优化产业结构,为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基础。经过近20年发展,全国油茶产业和规模迅速增大。
我国油茶产业发展迅速
油茶籽全身都是宝,用途广泛。油茶籽制取的油茶籽油是一种高品质的食用油,在南方地区有长期的食用历史,其脂肪酸组成合理,油酸含量可以达到80%以上,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榨油后的油茶粕可以用来对鱼塘清塘消毒,防治鱼病,也是提取油茶皂素的优质原料;油茶果壳和油茶籽壳含有大量的木质素、半纤维素和纤维素等,在工业上有广泛的用途。
我国油茶产业规模迅速增加。至2021年,全国油茶面积近7000万亩,油产量达到90万吨,占国产植物食用油生产总量的6%左右,产值1529亿元。全国茶油加工企业达到2990家,规模以上企业931家,油茶籽设计加工能力可达到424.83万吨,年可加工茶油110.79万吨,加工能力在500吨以上的企业有178家,油茶加工业已形成一定规模。油茶加工利用技术进一步成熟,建立了“适时采收-快速干燥”为核心的油茶果标准化采后处理技术和油茶籽质量分级体系;形成了以油茶籽分级为基础的“低温压榨-适度精炼”营养低损耗加工技术。逆流连续提取、造粒、复合膜和柱色谱等技术也在油茶皂素提取分离纯化等方面得到了应用。
油茶加工存在的问题
加工业是油茶产业的下游和产品终端,其发展的程度和市场竞争力直接影响油茶产业能否持续健康发展。由于多种原因,我国油茶加工水平整体不高,产业链条较短,企业规模小,自动化智能化水平不高。
油茶果采后规模化处理程度不高。油茶果采摘已成为油茶产业发展最为薄弱的一环。目前,油茶果“抢收”现象普遍。油茶主要种植在山地丘陵,早期种植缺乏规划,交通运输极为不便,多数地区采集油茶果依靠人工采摘,劳动强度大,劳动力需求大、成本高、作业效率低下,传统的人工采收方式已经无法满足产业化的需求。另一方面由于长期粗放经营,油茶花果同期的特性,采摘考虑地形、油茶树损伤程度、采收率和制造成本等因素,油茶果实的机械化采摘成为难题,目前还没能实现高效机械化采摘。
油茶籽油营养功能研究缺乏。油茶籽油与橄榄油脂肪酸、功能脂成分类似。橄榄油经过国际营养学家的功能评价和对人群慢性病的干预研究,功能活性成分和作用机制相对明确,形成相对完善的高值产品链和超过千亿的产业。油茶籽富含丰富的功能成分,具有多种功能。但由于油茶籽油营养成分和作用机制研究相对较晚,对其营养和功能活性成分的作用机制缺乏系统研究,因而缺乏功能食品等高附加值产品开发的理论基础。目前和油茶相关的主流产品是初级加工的食用烹调油,产品附加值偏低,基于营养功能设计的高值产品较少,难以满足不同阶层消费者需求。少量的油茶相关的功能强化产品也是以复方或调和为主,但由于产品配方不强制公开,一些厂商倾向可采用成本较低的油种作为主要成分而以营养成分高的种类命名,损害了产品的信誉度和消费者利益。
油茶果加工剩余物综合利用不够。随着产业的蓬勃发展,油茶籽油加工的副产物迅速增长。全国年产油茶籽近300万吨,理论上可产生油茶蒲、油茶饼粕近700万吨。目前对油茶粕的主要应用是提取油茶皂素,年产油茶皂素约10000吨,消耗油茶粕约5万吨,仅占全部油茶粕不到2%,而油茶蒲等还没有规模化的应用,如此巨量的加工副产物如果不能有效利用,不仅会给环境造成巨大的压力,也降低了油茶产业效益,成为产业发展的瓶颈。
企业市场竞争能力不高。企业是市场竞争的主体,近年来我国油茶籽油加工企业数量和产能迅速增加,产能已经大于资源供给能力。企业为争取原料无序竞争,导致油茶果提前采收,降低质量;另外,企业规模普遍较小,未形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企业和品牌,市场开拓能力和竞争力不足,未能有效地将油茶籽油推向全国市场。
发展建议
强化油茶果采后规模化处理,提升原料品质。针对油茶林分布在立地条件复杂的山地、油茶具有花果同期、树形随机多变等特性以及人工采收劳动强度大、成本高等现状,开展油茶轻简、自行走、高效机械化采收装备研发,实现油茶采收“机器换人”。及时推进油茶果规模化脱蒲和油茶籽快速干燥技术,在采收季集中油茶果的脱壳和烘干处理,既有利于控制油茶籽的品质,也有利于果壳等加工剩余物的收集和再利用。
开发多层次产品满足市场需求。油茶产业发展,需要充分挖掘市场,形成丰富多样、层次分明的产品线,满足市场需求。不同地区消费者对油茶籽油色、香、味有不同的要求,可针对性地开发不同风味、色泽和档次的食用油茶籽油,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油茶籽油除食用外,还可用于生产保健产品、医药和日化用品,可以用油茶籽油作为护肤产品的基础油和护肤产品;通过对油茶籽中活性功能成分的发掘和营养功能作用机制的研究,针对不同人群进行产品设计和生产,如利用油茶籽油中山茶甙、角鲨烯等多种活性成分,进行预防高血压和心血管疾病的功能产品设计。应用大数据和物联网技术建立多谱融合的油茶产品溯源体系,建立从油茶籽采收处理到成品油生产运输全过程的安全控制体系,保障产品质量。
通过油茶籽全资源利用提升产业效益。油茶加工剩余物主要包括油茶蒲、饼粕及油茶籽油精炼剩余物。油茶蒲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达75%,可用来生产糠醛、水凝胶、提栲胶、制木糖醇、活性炭、胶黏剂的固化剂、非甲醛改性胶粘剂等多种产品。油茶饼一般有7%-10%的残油,油茶粕的皂素的含量高达10%-15%,提取油茶皂素后的残渣可作饲料或肥料。饼粕中还含有丰富的多糖、蛋白质等,茶籽多糖具有凝血和降血糖等多种生理活性功能。精炼剩余物中富含维生素E、甾醇、角鲨烯等功能活性物。因此,需要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开发化工、医药、日化等不同系列产品,将油茶果“吃干榨尽”,提升产业效益。
作者:方学智杜孟浩(中国林科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
来源:《中国农村科技》2022年第11期
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