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着iX去甲碟,原来家在中国遇见茶文化这么香
茶友网首页 个人中心
下载APP 下载APP
手机访问 手机端二维码
一头大象-普洱茶

开着iX去甲碟,原来家在中国遇见茶文化这么香

其实,宝马举办中国文化之旅系列活动至今已有 17 年了,今年之所以选择行走福建邂逅茶文化,理由与去年 11 月," 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 " 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有关。

再加上福建茶文化历史悠久,是中国最重要的产茶省和茶类最齐全的省份,也是中华茶文化发源地之一,在此行走中国文化之旅,格外具有意义!

说回大标,什么是 " 甲碟 "?其实如果你懂福建厦、漳、泉一带闽南语,就知道它代表 " 吃茶 " 的意思(闽南老话一般不说喝茶)。而 " 碟 " 这个音,其实就是来自英语的 Tea ──由于早期国内生产的茶叶多是从福建厦门港输出到荷兰、葡萄牙、英国 …… 等地,外国商贾在这里一天到晚说 Tea,碟这个音成为闽南语中茶的意思,也就这么水到渠成了。

沿海城市厦门本身不产茶,茶多来自靠内陆些的丘陵高山地区。但由于古早时代的运输条件艰困,只经杀青 …… 工序制作的绿茶不易长期保存,相反经过发酵、烘焙处理的红茶保鲜持久,所以光绪时期以前厦门出口的茶叶,基本多是来自福建武夷的红茶,以致茶叶到了欧洲国家后,当地人民把来自中国的茶叶概称为 " 中国武夷(Bohea)" 或 " 红茶(Black Tea)",上至皇室,下至平民都以饮用武夷茶为时尚。

好啦!此行为何从武夷山走起,答案揭晓!

大红袍我来了

武夷茶什么最有名?相信大家都知道是 " 大红袍 ",其有 " 茶中状元 " 之称,更是岩茶中的王者,堪称国宝。在早春茶芽萌发时,从远处望去,整棵树艳红似火,仿佛披着红色的袍子,这也就是大红袍的由来。

在活动现场,我听专家讲述 " 大红袍 " 的来历――明洪武年间,有位学子丁显上京赶考,路过武夷山时突然得病腹痛,巧遇天心永乐禅寺一和尚,和尚取其所藏茶叶泡给他喝,病痛即止。

考中状元之后,丁显回到武夷山致谢和尚,问及茶叶出处后即脱下身上红袍将其披在茶树上,从此有了 " 大红袍 " 之名。另有一说是丁显将带回的茶叶献给皇后治病得奇效,于是皇上赐红袍披在茶树上,从此成为皇家专用贡茶,大红袍的盛名也被世人传开。

大红袍的母树仅有 6 株,虽然目前已有相应技术作无性繁殖,但还是弥足珍贵。

小编也体验了 " 点茶 ",也就是将茶叶末放在茶碗里,注入少量沸水调成糊状,然后再注入沸水,或者直接向茶碗中注入沸水,同时用茶筅搅动,让茶末上浮,形成粥面。

茶百戏是点茶的升华,是宋人茶道的艺术,以茶为墨,在茶汤里凭一小茶勺绘制纤巧如画的汤纹,称为 " 分茶 "、" 水丹青 "。

点茶是两宋饮茶的主流形式,是中国古代茶艺的代表之一,对日本抹茶道和高丽茶礼产生较大的影响。可以说,中国的茶文化对中西方历史、文化、艺术等有着重要的影响和价值。茶文化中蕴含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思想源泉,与宝马追求的可持续发展之道不谋而合。

茶之父

离开武夷山,我们继续前往下一站──德化。这里是中国三大古瓷都之一,但它与此行的主题 " 茶 " 有何关系呢?

嘿嘿!在陆羽的《茶经》中,烹茶、品茶的器具就有多达 24 种,古人甚至有 " 水为茶之母,器为茶之父 " 之言,可见茶具对饮茶来说有多么重要。而德化白瓷与茶文化就这么紧密相扣了!

德化白瓷因其产品质地坚密,晶莹如玉,釉面洁白似脂,故有 " 象牙白 "、" 猪油白 "、" 鹅绒白 " 等美称,在我国白瓷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而德化的建白瓷、高白瓷,以及传统瓷塑,被称为国际瓷坛 " 三朵金花 "。2006 年,德化白瓷被列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正统的德化瓷器是以木柴作为燃烧原料的柴窑烧制,这种窑整体呈长条形依山坡而建,自下而上,像是一条长龙,故又名龙窑。现今唯一还可以柴烧瓷器的古代龙窑,距今已有 405 年历史了。

我们来到 " 月记窑国际当代陶瓷艺术中心 ",了解到这里原本是明清时代的名窑,2009 年时本来要面临拆除问题,后来有心人士吴金填为了保护这座古窑,也为了让自己的艺术之梦落地生根,从而在此投资创办了陶瓷艺术中心。

月记窑是德化窑青花瓷中的翘楚,烧制的瓷器早在明清时代就已远销海内外。现今,薪火不熄的 " 月记窑 " 吸引了许多国内外陶瓷艺术家加盟,在此推进中国瓷器与世界文明的交流碰撞。

赋能文化之旅

这次的旅程很知性,让我在行走过程中接触到许多难忘的人、事、物,也让我对生活有了不同的体会!

与此同时我还知道,宝马不是简单行走一趟旅程就好,而是把推动文化发展当作一份职责,例如此行就结合了当下文旅融合赋能乡村振兴的社会议题,遴选资助七位福建传统手工艺者,进入以 " 循环经济视野下的传统手工艺文创设计 " 为主题的 "BMW 中国文化之旅传统手工艺文创设计大赛 ",与高校设计专业大学生进行跨界共创。

这场大赛是由宝马中国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联合主办,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公益支持,通过 " 政、企、学、研 " 的社会协作模式,创新赋能传统手工艺人,激发其文化创造力,以可持续发展思想助力 " 非遗走进现代生活 "。

历时 17 载的 BMW 文化之旅,已先后扶助了 410 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资助并赋能培训近千位非遗传承人,影响并带动近 1.6 亿人次加入非遗传承与保护行列。

很高兴能亲身体验这样一个富有意义的活动,也希望未来 BMW 文化之旅一直走下去,将更多宝贵文化发扬光大。

来源: 啊车网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