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洱县黎明乡的岔河村曾经是全县“知名贫困村”,地处偏远,产业基础薄弱。乡村要振兴,产业兴旺是基础,近几年来,在县、乡两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岔河村“两委”班子坚持党建引领,发展农特产业,打好茶叶、多依种植两张牌,引进“大芽头”新型茶叶品种、野生多依嫁接改良技术,带领村民增收致富。目前,全村有茶叶3000亩、多依3200多亩,2020年全村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达13166元,村民的“钱袋子”鼓起来了,新房子盖起来了,车子也开起来了,日子越过越红火,昔日的“穷山村”彻底变了模样。
技术改良低产茶树发出“金叶子”
天才微亮,岔河村党总支二支部书记、上寨村民小组村民郑云波和妻子带着几口干粮就摸黑出发了。“家里种了三十多亩茶地,家里主要劳动力就我和媳妇两个人,不早点去茶叶根本摘不完,茶价又好,晚去一个小时我就损失几百块钱,谁不心疼啊!”郑云波这样说道。自从岔河村从景谷县引进的“大芽头”新型茶叶品种投产后,郑云波就投入到这样的忙碌之中,他家去年仅茶叶这一项的收入就超过了十万元,盖起了新房,也开上了小车。
据了解,岔河村原来种植的老品种茶叶产量低,经济效益不高,农户种植的积极性也提不起来。面对茶叶产业发展困境,村“两委”班子经过考察研究,在2015年从景谷县引进了“大芽头”新型茶叶品种,对村里老品种的茶叶进行改良。但刚引进时农户却持观望态度,谁都不愿意做第一个尝试者。为此,岔河村“两委”班子成员带头,率先对自家茶树进行了嫁接改良,见到实实在在的效益后,农户们才跟着进行了茶叶改良技术。
通过嫁接,原来的老品种茶树长出的新芽更大,卖相更好,每公斤茶叶的价格也从之前的5元涨到了12元,农户的茶叶种植收益增效显著。部分茶农还自学了嫁接技术,不仅能对自家的茶树进行嫁接改良,有时还对临近的江城或者本乡的其他茶农提供技术指导和帮助,获得一定的技术服务收益。
目前,岔河村的茶叶已基本实现品种改良,有茶叶加工厂9个,2020年全村茶叶收入达750余万元,茶农仅种茶一项人均年收入就达8000元以上,茶叶已成为村民致富的“金叶子”。
来源:宁洱发布 供稿:县委组织部李吉宇,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