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茶采摘忙,第一波徽茶已陆续上市
茶友网首页 个人中心
下载APP 下载APP
手机访问 手机端二维码
一头大象-普洱茶

春茶采摘忙,第一波徽茶已陆续上市

01黄山毛峰富溪产区茶开采啦

春茶采摘忙,第一波徽茶已陆续上市

3月26日上午,2025年度黄山毛峰富溪产区茶开园仪式举行。

活动现场,聚焦黄山毛峰富溪产区茶的地理优势、技艺传承、产业集群、品牌价值四大维度,系统解读其独特竞争力,并通过“文化赋能、科技引领、三产融合”三大路径阐述富溪茶产业发展规划;现场推介富溪黄山毛峰茶博馆运营计划,力争打造徽州茶旅融合新地标;安徽中哲千万工程科技有限公司与碣石村集体经济合作社签署助农合作协议。

活动还现场展示了茶产业大脑的实时交易操作,让与会者直观感受科技创新为传统茶产业注入的强劲动能;并设置茶艺展演等互动环节,展现传统茶文化与现代生活美学的融合。

春茶采摘忙,第一波徽茶已陆续上市

徽州区拥有茶园5.3万亩,其中80%位于海拔600米左右的高山上,云雾缭绕的生态环境让这里的茶叶香气如兰、品质优异。近年来,该区全面推行“粘虫黄板+生物农药+生态农艺”模式,持续加强数字化茶园管理,实现茶园管理、病虫害防治等远程可控,不断提升“一片叶子”的价值。

来源:黄山日报

02休宁县茶园春茶开采啦

春茶采摘忙,第一波徽茶已陆续上市

3月22日,休宁县溪口镇、源芳乡、白际乡等乡镇无性系良种茶园开采,开采品种以乌牛早、舒茶早等茶叶早熟品种为主。由于3月以来受降雨降温气候影响,今年的开园采摘时间比正常年份偏晚,也正因为如此,有利于茶叶内含物质积累得更多,茶叶品质比往年更好。据统计,目前各地鲜叶收购价格每公斤在120-220元左右。休宁县农业农村局茶叶技术人员指导茶企和茶农在茶叶采摘和生产加工期间要注意安全的同时,抢抓晴好天气的有利时机,及时采、标准采,确保今年春茶增产增收。

来源:休宁县农业农村局

03春茶抢“鲜”看!六安舒城小兰花明前茶开采

春风十里茶飘香,又是一年采茶忙。3月25日上午,舒城小兰花茶正式开采。随着茶农将今春第一捧嫩芽收入篓中,标志着六安市进入新茶采摘季,奏响了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序曲。

春茶采摘忙,第一波徽茶已陆续上市

一大早,数百名采茶工来到舒城古尖香茶园采摘新芽。采茶工谭正琴告诉记者,她已经连续两年来这里采茶了,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增收,她很高兴。

舒城小兰花的采摘时间是在清明前到谷雨后,每年的三月中旬到四月中下旬,这时候茶树的新芽生长较好,且含水量适宜,可以采摘出最佳的茶叶。

安徽古尖香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吴啟明:今天是我们舒城小兰花开采的第一天。今天我们采摘,也就是“舒茶早”这个品种。今年的天气比较暖和,茶树长得也比较好一些,今年比往年增产1/3。我们舒城小兰花在其他茶叶当中呢开园也是比较早的一种。

春茶采摘忙,第一波徽茶已陆续上市

近年来,舒城县全面统筹茶文化、茶产业、茶旅游融合发展,进一步提升舒城小兰花的品牌影响力,积极探索一条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新路径,力争把茶园变公园、茶山变金山。

舒城县舒茶镇党委书记高瑞稳?:这几年,我们把茶产业作为我们乡村振兴的主导产业来抓,发展的速度非常迅速。我们给茶农做好服务,做好推介,做好品牌提升,这样不光是发展了产业,同时带动了我们地方老百姓的发家致富,助推了产业的振兴,助推了农民的致富,更带动了茶文化,茶旅游的发展。

来源:直播六安

04郎溪首批春茶进入采摘期

春茶采摘忙,第一波徽茶已陆续上市

近日,郎溪县首批春茶迎来采摘期,茶农们抢抓时节,采收今年的首批春茶,让春天的第一抹新绿抢“鲜”入市,开启春天里的茶叶经济。

日前,记者清晨走进郎溪县毕桥镇长何新村茶叶基地,看到已经有不少茶叶冒出尖头,微风拂过,散发出阵阵清香。

茶园里,采茶工人们背着竹篓、带着小筐,在整齐的茶垄间穿梭忙碌。他们双手在茶树上快速翻飞,熟练地采摘着一片片嫩绿的茶叶,将其轻轻放入竹篓中。

“目前主要以销售鲜叶为主。每天的产量200多斤,随着气温逐渐上升,产量也会慢慢增加。”郎溪县毕桥镇永辉茶叶有限公司负责人朱永辉告诉记者,他家茶叶在销售时有几个固定的合作伙伴,每年都会上门收购鲜叶,不用担心销路问题。

朱永辉种植的“中茶108”属于特早生品种,具有发芽较早、香气浓郁等特点,采摘时间跟白茶和黄茶不冲突,用工非常充裕,茶叶价格也相对较好,与早期的黄茶和白茶价格相近。

临近中午,采茶工陆续到称斤处依次排队,先是对采摘下来的嫩芽进行筛选,再进行称重,统计后领取当天采摘所得收入。

“手脚麻利的工人,一天能采摘6斤多鲜叶,按照每斤40元的价格计算,一天的务工费能有200多元;手脚稍慢些的,也能采摘3斤左右,每天收入100多元。”朱永辉说,为了确保工人当天就能拿到工钱,他每天都要前往银行兑换三四万元现金,这种“日清日结”的支付方式也让周边100多名农户实现了“家门口”就业。

“茶园就在家门口,早上6点来的,不到4个小时采了3斤半鲜叶,能赚140元,比做零工划算。”长何新村村民喻翠珍展示着刚到手的收入,满脸笑意。

在称斤处,除了采茶的工人外,还有不少商贩前来查看茶叶品质并预订采摘的鲜叶。“这芽头饱满度、叶底鲜亮度都是上品,郎溪春茶抢的就是一个‘早’字!”来自飞鲤镇的商贩王万平正蹲在茶筐前,手指轻捻着刚采摘的嫩芽。每年开春,他都会在这里收购1万多斤鲜叶。

为了推动茶产业持续发展,毕桥镇大力发展茶产业,通过现代生态茶园改造、茶叶种植管理技术培训等措施,提升茶农管理水平和茶叶加工技术。

“目前毕桥镇拥有茶园1.5万亩,大小茶厂10余家,预计采茶季创收1000多万元。”毕桥镇副镇长袁玉峰表示,该镇将继续深化茶产业发展战略,推动茶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来源:郎溪发布

05宣州:春茶萌动,产业振兴正当时

春茶采摘忙,第一波徽茶已陆续上市

阳春三月,大地回暖,宣城市宣州区的茶园里已奏响了春茶生产的序曲,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日茶事图正徐徐展开。

春茶初采,品质可期

近日,随着春日的暖阳和微风,宣城市宣州区的茶园里茶树已吐露新芽,嫩绿的茶芽在阳光下显得格外清新。自3月下旬起,部分茶园已开始少量采摘春茶,开采品种主要为乌牛早、中茶108、龙井等早生品种。今年,得益于适宜的气候条件和科学的管理措施,宣州区春茶的品质普遍较高。

当地茶农们表示,今年的茶芽饱满,品质有望更上一层楼。

“你看这芽头,又肥又嫩,做出来的茶肯定香。”在周王镇象鼻山茶樱谷的茶园里,一位经验丰富的茶农满脸笑容地对工作人员说道。据了解,目前茶樱谷茶叶基地龙井鲜叶价格在150-200元/斤,采工费用38-40元/斤,熟练工一天能挣200多块,山上已有300余名采工在采茶。象鼻山曾是煤炭产区,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引领下,经过多年的生态修复和产业转型,如今这里的两千余亩茶园已成为宣州区茶产业的一张亮丽名片。近年来,当地采用林茶结合、茶草共生模式,发展生态立体复合林业,配套建设的上山道路、观景台、茶叶生态车间等,为春茶生产和茶旅融合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茶旅融合,激发活力

宣州区的茶园不仅是春茶的生产地,也是游客体验茶文化、感受乡村之美的好去处。象鼻山茶樱谷内,除了翠绿的茶园,500余亩樱花也将在清明节前后绽放,届时将呈现出樱红茶绿的绝美景观。“每到这个时候,茶园里就热闹起来了,游客们一边欣赏美景,一边体验采茶的乐趣,还能品尝到新鲜的春茶。”茶樱谷负责人介绍说,茶旅融合的发展模式不仅提升了当地的知名度,也为茶农带来了额外的收入。

春茶采摘忙,第一波徽茶已陆续上市

产业升级,未来可期

为了推动春茶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宣州区积极探索产业升级之路。一方面,加大科技投入,推广应用先进的种植和加工技术,提高茶叶的品质和产量。另一方面,加强品牌建设,通过举办茶文化节、参加茶叶展销会等活动,提升宣州春茶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

在市场创新方面,宣州区的茶企也积极响应。针对不同消费者的需求,研发推出了珠型白茶、黄大茶等新工艺产品同时,茶企还利用电商平台拓展销售渠道,让宣州春茶走向更广阔的市场。据了解,截至2025年3月,全区共有茶园面积9.1万亩,年产量1.47万吨,茶产业综合产值超12.19亿元,同比增长11%。

宣州区的春茶生产正以崭新的姿态迎接新的一年。在品质提升、茶旅融合、产业升级的推动下,宣州春茶产业必将迎来更加灿烂的明天,为乡村振兴和地方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来源:宣城市农业农村局

06宁国春茶已开采,茶香四溢迎春来

新茶飘香季,春意在杯中。3月24日,宁国市恒发白茶种植专业合作社位于港口镇凉亭村24组的600亩白化品种茶园迎来了“头采”,标志着宁国市春茶采摘季正式拉开帷幕。

春茶采摘忙,第一波徽茶已陆续上市

春茶开采现场

春茶开采首日,现场一片繁忙景象,开采当天采摘鲜叶800余斤,价格150-170元/斤,收入同比增长30%,随着气温逐渐回暖,预计2天后白化品种茶园将迎来采摘高峰期。清明前后,宁国传统名优茶“黄花云尖”、“野兰香”、“黄金芽”等茶园也将陆续开采,届时,漫山遍野的翠绿将化作茶农们丰收的喜悦。

春茶采摘忙,第一波徽茶已陆续上市

春茶开采现场

宁国是全国100个重点产茶市县之一,是全国茶叶有机肥替代化肥示范县。现有茶园面积8.4万亩,种植品种主要为当地群体良种“黄花山大叶种”和“宁国猪耳茶种”,以及后续引进的“舒茶早”、“乌牛早”、“龙井43”、“中茶108”、“白叶一号”、“黄金叶”等无性系良种。2024年干毛茶总产量3500吨,茶叶一产产值3.98亿元,综合产值13亿元。

春茶采摘忙,第一波徽茶已陆续上市

春茶开采现场

下一步,宁国市委市政府将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因茶致富,因茶兴业”“把茶叶这个产业做好”的重要指示精神,紧紧围绕茶叶生态种植、加工能力提升、品牌宣传推介、茶旅融合发展等方面精准发力,加快推进宁国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何军)

来源:宁国市种植业服务中心

07太湖13万亩茶园开园采摘!

春茶采摘忙,第一波徽茶已陆续上市

连日来,随着气温回升,太湖县13万亩茶园茶树已吐露新芽,达到了首茬春茶的采摘标准,当地茶农正抢抓农时,忙着开始今年的春茶“第一采”。

走进天华镇马庙村茶叶种植基地,茶树郁郁葱葱、绿意盎然,茶芽翠绿娇嫩,散发阵阵清香。在这春茶开采的第一天,茶农腰系布袋,在茶垄间穿梭,按照“一芽一叶”的标准采摘今年的首批春茶。

茶园承包合伙人陈焘说:“我们基地大约有30名采茶工人在忙碌。随着清明节的临近,春茶将进入全面采摘期,届时我们的采茶工人将增加到上百人。整个采摘期预计会持续三到四个月。

”采茶结束后,茶农们纷纷带着刚刚采摘下来的鲜嫩茶芽前来结算,工作人员仔细地将茶农们的茶叶称重、登记,现场一片忙碌。

茶厂承包合伙人鲁加衡说:“基地目前有1000余亩茶树,主要的品种有乌牛早、舒茶早等等。头春头采的时候每天大概能摘一百多斤鲜叶,亩产5000元左右,而且还带动了上百名的村民到这里就业。”

采摘的鲜叶如何化作清香四溢的成品茶?在茶叶加工车间,机器轰鸣,工人们正熟练地对采摘回来的鲜叶进行杀青、揉捻、烘干等一系列工序,力求最大程度保留茶叶的香气与口感。经过加工后的春茶,条索紧结、色泽绿润,即将奔赴全国各地的市场,为消费者带去春日里的第一缕茶香。

春茶采摘忙,第一波徽茶已陆续上市

放眼全县,13万亩茶园星罗棋布,随着马庙村茶叶基地春茶开采的启动,全县的春茶采摘季也正式拉开帷幕。近年来,太湖县积极推动茶产业发展,通过引进优良品种、加强技术指导、拓展销售渠道等一系列措施,不断提升茶叶品质和产量,促进茶产业增效、茶农增收。目前全县茶园总面积13余万亩,年产春茶2300吨,茶叶产值超6亿元,产业辐射8万多人,带动群众年增收2亿多元。如今,茶产业已成为太湖县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未来,太湖县将继续深耕茶产业,以茶为媒,推动产业融合,让这一抹茶香飘得更远。

来源:太湖县融媒体中心

08望江:千亩茶园吐新翠

春茶采摘忙,第一波徽茶已陆续上市

近日,安徽省望江县太慈镇茶岭村千亩茶园迎来采摘旺季,葱郁茶树间嫩芽吐翠,茶农穿梭忙碌,绘就春日采茶画卷。

来源:新华网客户端

09茶园变游园茶山变金山:合肥春茶陆续开采

春茶采摘忙,第一波徽茶已陆续上市

柯坦镇,采茶工正在采茶

随着气温回暖,沉寂了一个冬季的茶园开始抽芽吐绿,在春日焕发出勃勃生机。日前,庐江县多地茶园开始采收头茬春茶,并适时推出“茶+文旅”旅游线路,让茶区变景区,茶园变游园,茶山变金山。

春茶吐绿采摘忙

庐江县是全国重点产茶县,也是安徽茶的发源地之一。种植茶园面积近10万亩,标准化茶园3万余亩。

3月21日,记者来到了柯坦镇分水村,清晨7点不到,分水村的一处茶园早已是忙碌景象,近百名采茶工头戴斗笠、肩挎茶篓,穿梭在层层叠叠的茶树间,娴熟地采摘今年首批新芽。

徐桂芳是一名经验丰富的采茶工,采茶已有40多年。她介绍,今年气温比往年要高,开采时间也比去年提前了4至5天。

采茶看起来简单,却是个技术活。徐桂芳说,采春茶时,要按照“一芽一叶”的标准进行采摘,手法要轻盈,这样才能保证茶叶的品质。

虽然工作辛苦,但收入还算可观。徐桂芳说,每年采茶季,周边乡镇的采茶工都会相约来到茶园,当地茶厂大多包吃包住,熟练的采茶工采茶季可以挣一万多元。

春茶采摘忙,第一波徽茶已陆续上市

柯坦镇,采茶工正在采茶

据悉,茶产业是柯坦镇的支柱产业之一,主要分布在分水、柯坦、虎洞、蒲岗、葛庙5个村。“目前全镇茶园面积约2.5万亩,年生产干茶约220吨,其中名优茶占比80%以上,产值近2亿元。”柯坦镇茶叶协会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春茶开采季从3月中旬开始,将一直持续到4月中下旬结束,采茶的高峰期集中在3月底,到时候用工量还会翻一番。

茶旅共融共享

山上采茶忙,山下茶飘香。

走进庐江县银毫茶叶专业合作社,一股淡淡的茶香扑面而来。

“现在制作的是‘明前茶’,4斤鲜叶制成1斤干茶,供不应求。”该合作社负责人陈家佳介绍,合作社内优质的“明前茶”主要销往合肥及周边地市。

和春茶生产同样火热的还有虎凹欢乐茶谷的旅游市场。这里依托美丽茶乡的自然生态,利用现有农户房屋实施改造,打造了欢乐中心民宿、餐饮、房车营地等特色片区,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打卡。

“我们充分发挥生态自然优势,突出茶叶、茶村、茶山主体,把茶产业发展与旅游相结合,推出色香味俱全的当地美食、独具特色的茶园民宿,吸引游客品茶、体验茶文化,形成以茶兴旅、以旅促茶、茶旅共融共享的创新发展新格局。”虎凹欢乐茶谷相关负责人介绍。

近年来,庐江县通过举办白云春毫茶文化旅游节,以茶为媒,做大做强庐江“白云春毫”茶叶公共品牌。同时,积极培育茶旅融合创新发展业态,茶树种植及研发茶饮品类日趋丰富,庐江茶旅研学旅游市场持续火爆,已初步形成集观茶、采茶、制茶、品茶、购茶为一体的茶旅文化产业。

记者从合肥市农业农村局获悉,合肥是安徽省六大产茶市之一,茶叶主产区为庐江县白云山、巢湖市银屏山、肥东县浮槎山、肥西县紫蓬山,主要品牌有白云春毫、都督翠茗、中皖浮茶、紫蓬兰香等。截至2024年底,全市茶园总面积13.4万亩,全产业链产值达44亿元。

来源:合肥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