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徒相承,黔茶飘香 非遗技艺助推茶产业新篇章
茶友网首页 个人中心
下载APP 下载APP
手机访问 手机端二维码
一头大象-普洱茶

师徒相承,黔茶飘香 非遗技艺助推茶产业新篇章

“这样传统茶文化传承拜师场面,在全国也不多见!”2月23日,一场非物质文化遗产黔茶冲泡技艺传承收徒仪式在贵阳举行。

收徒传承黔茶冲泡技艺的是泡茶人施海,师从贵州茶界泰斗牟应书之子、省级传统手工制茶非遗传承人牟小虎。

师徒相承,黔茶飘香 非遗技艺助推茶产业新篇章

施海是国家一级考评员(评茶、茶艺)、中国茶“吴觉农贡献奖”获得者、《中国茶全书》编委、全国茶馆办贵州秘书处秘书长、北京工业大学和贵州城市职业学院客座教授,潜心研究黔茶冲泡技艺,致力于传承推广黔茶文化,是“普安红”“都匀毛尖”“瀑布毛峰”“姑箐”古茶等系列黔茶推广大使。10余年来,不仅将黔茶推广到大江南北长城内外,还凭借一套独到的冲泡技法,多次随团出访,让黔茶飘香日韩、欧美、东南亚的20余个国家和地区,是贵州省技术能手和贵州省劳动模范。

在当天的收徒仪式上,贵州趣玩儿旅行社董事长杨燕、贵州大学附属中学教师王冰、贵阳市第二实验小学教师封开鸿、原省政府迎宾馆黔菜厨师长卫新红、天津城建大学学生王新皓、贵州华恒农业公司总经理杨昌燕、贵州华福园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王勇燕、贵州宏创云科技有限公司董事赵紫汐、宋式点茶传习者管红淇、赵氏指灸第六代传承人赵晟钧、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学生钱思名等11名茶文化爱好者,按照传统收徒拜师礼仪,经拜茶圣陆羽、宣读引荐词、徒弟呈拜师帖、师父回帖、呈拜师礼、师父回礼、拜师敬茶、师父训词等一系列10多个程序,正式拜贵阳市第七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黔茶冲泡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施海为师,研习黔茶冲泡传播黔茶文化。

师徒相承,黔茶飘香 非遗技艺助推茶产业新篇章

茶文化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一代一代传承与传播,贵州作为世界茶源地,有着700万亩茶园,更需借助茶文化助推茶产业,黔茶冲泡作为消费的最后一环,需要有更多的人来传承推广实践。在2024年初,施海收了第一批10名弟子,这批来自江苏、福建、重庆、广东以及省内的茶人,已经成为推广黔茶的重要力量。

“施海老师的黔茶冲泡技艺可谓独树一帜,用冲泡技法能把黔茶品质与品味完美地展现出来。”贵州省乡村工匠名师、全国星级茶馆贵州秘书处副秘书长朱俊作为第一批徒弟的代表,在11名新师弟师妹的拜师现场分享了拜师一年来的收获和成果。这位来贵州从事茶产业多年的江苏人,已在黔南贵定开辟了1200多亩生态有机茶园,种植的全是云雾贡茶鸟王种,有了非物质文化遗产黔茶冲泡技艺助力,他的茶产业在文化积淀和市场拓展方面如虎添翼。

“师不轻拜,徒不乱收。”施海说,黔茶冲泡技艺的传承和推广,需要更多有事业心公益心使命感的茶人参与,收徒和拜师都意味着肩上多了沉甸甸的非遗文化传承责任。“茶叶变现的‘最后一公里’就是冲泡,对于这项技艺一定要用心传承,守正创新,精益求精,只要大家坚持不懈,用文化助力产业,用技艺提升体验,黔茶发展空间无限、前景广阔。”

师徒相承,黔茶飘香 非遗技艺助推茶产业新篇章

徒弟拜师父,师父将技术手把手传给徒弟,是中国几千年文化传承的主要方式。而今传统文化觉醒,拜师学艺收徒传承的“师带徒”模式已经在不少领域兴起,这一次施海收徒是贵州茶界在茶技艺传承茶文化传播的又一次传统文化复刻。赵氏指灸第五代传人赵毅斌说,作为广东人他非常喜欢茶和茶文化,特别喜欢在“高海拔、低纬度、多云雾、寡日照”环境中生长的黔茶,这一次他的儿子赵晟钧拜施海为师,就是想用冲泡技艺来诠释黔茶优秀的茶汤品质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让更多人喝上一杯好茶。

“施海收徒堪称传带能手技术,弘扬劳模精神。”据了解,来自全省各地的300余位茶界专家学者和爱茶人士茶人见证了施海收徒仪式后,不仅领略了传统茶文化的独特魅力,更对黔茶冲泡技艺文化内涵有了全新的认识,还对贵州茶人对文化技艺传承的执着与坚守有了更新的了解。

通讯员 钱茗轩

来源:天眼新闻,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