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湄潭茶树林“一亩一证”赋能茶产业升级
茶友网首页 个人中心
下载APP 下载APP
手机访问 手机端二维码
一头大象-普洱茶

贵州湄潭茶树林“一亩一证”赋能茶产业升级

贵州省遵义市湄潭县是全国茶叶产业重要基地,有茶树林60万亩、茶农30余万人,茶叶年产量7.21万吨,综合产值180.1亿元。

为进一步推动茶产业发展,湄潭县委、县政府出台“一亩一证”茶园经营权流转改革试点指导意见,探索茶树林经营权流转新模式,加快推动集体林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改革,通过将茶树林资源转化为资产,以茶树林经营权流转交易带动茶产品期货定制,实现多元化投入、产销对接、茶旅融合发展,提升茶产业价值。

建立流转服务体系

在尊重农户意愿的基础上,湄潭县充分盘活茶树林资源。村集体组织农户以入股、出租等方式,将分散的茶树林经营权流转给村股份经济合作社、茶叶企业集中统一经营管理,并由县农村产权交易中心为合作社、茶叶企业办理茶树林流转经营权证。

合作社、茶叶企业对所流转的茶树林根据市场需求进行整合,分片定制为一亩左右的茶树林地块后再流转,在县农村产权交易平台挂牌出让。省内外有需求的企业或个人可分片认购茶树林经营权成为茶园主,获得所认购茶树林的收益权,并由县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办理茶树林流转经营权证,即“一亩一证”。茶园主对所认购的茶树林可以自行经营,也可以委托经营,还可以再流转给其他企业或个人经营。

2022年以来,全县共有11个村(居)和13家茶叶企业参与,流转茶树林面积1.15万亩。近年来,来自29个省(区、市)的1036位茶园主认购分片定制茶树林经营权2600余亩,流转交易金额达1.27亿元。

构建社会化服务体系

茶园主对所认购的茶树林需要委托经营的,由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或茶叶企业托管,提供统防统治的社会化服务。

在茶树的种植、培育、采青、加工过程中,由托管机构进行专业化管理,茶树林的修剪亮行、开沟施肥、有害生物绿色防控、茶叶生产加工等环节按照标准化、规范化程序实施。同时,建立监督制度,由县相关部门、村镇、监管员等对茶树林生产经营情况进行全过程监管,茶园主可以随时了解茶树林的生产经营情况,确保生产效率和茶叶质量。

托管机构还可以根据茶园主的要求,提供个性化服务,如生态有机施肥用药、茶产品定制、生产体验、生态旅居、产销对接、流转服务等,服务标准根据茶园主的要求确定。近年来,茶树林经营权认购数量和委托经营规模不断增长。

完善利益联结机制

通过茶树林经营权流转,湄潭县探索形成了“茶农+股份经济合作社+茶叶企业+茶园主”的集约经营模式,建立惠及各方的利益联结机制,共同打造标准化规范化茶园基地,实现四方共赢。

在委托经营中,茶农、村股份经济合作社、茶叶企业等仍是茶园生产经营和日常管理的主体。茶农通过流转茶树林经营权,每年每亩可获得流转费200—600元,以入股方式流转的,可以获得相应的股份分红,同时还可以就地就近务工获得劳务收入。村股份经济合作社通过参加相关管理和社会化服务,每年每亩可获得100元收入。茶业企业通过茶园生产管理、茶叶收购、茶产品加工等社会化服务,每年亩均可获得6000元委托服务基本收入,以及其他个性化服务收入。茶园主每年亩均可获得15公斤高品质的生态绿色茶叶,在与市场价格相当的情况下,茶叶品质更加可靠。随着流转期限的增长,所获得茶叶的价值将不断提高,同时还可以获得生产体验、休闲观光、生态旅居等增值服务。

2022年以来,参与茶树林经营权流转的农户获得流转费1239万余元,入股分红收入114万余元、劳务收入108万余元,惠及农户3163户,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每年获得管理服务费43万余元,茶叶企业获得委托经营服务费1.14亿元。

建立风险防范机制

为防范风险,湄潭县建立委托机构资格审查制度,在开展委托经营业务前,由政府职能部门审查相关企业是否具有茶园标准化管理、茶叶加工等履约能力。建立委托经营保证金制度,按照委托服务费5%至20%的标准提取履约保证金,由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或乡镇联社代管,为茶园主委托经营后的权益提供保障。

同时,建立流转经营风险告知制度,在签订流转合同和委托经营合同前,向茶园主告知相关风险,签署风险告知书,防范流转和委托经营纠纷。建立基层组织生产经营监督和纠纷调处制度,所在村集体督促托管机构按照统防统治的要求,对茶树林生产经营实施标准化管理,及时化解流转颁证、征收征用、生产经营、利益分配等过程中发生的矛盾纠纷,为生产经营提供稳定的社会环境。

本文首发于《中国绿色时报》2025年2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