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茉莉花茶:列作人间第一香
茶友网首页 个人中心
下载APP 下载APP
手机访问 手机端二维码
一头大象-普洱茶

福州茉莉花茶:列作人间第一香

素有“人间第一香”之称的茉莉花,历代文人不惮竭尽心力,给予最靓丽的词汇,描摹其“风露扶疏蔓翠藤,玉花剪刻见层层”的绰约风姿。

当花与茶相逢,匠心独具的非遗窨制技艺造就了福州茉莉花茶“见茶不见花,却有茉莉香”的曼妙滋味。

岁月淘洗,如今这一杯一碗中升腾起的馥郁芳香,不仅铺陈于榕城大街小巷,成为唇齿间的老福州记忆,更连接着人与自然,连接着历史与现实,连接着中国与世界,连接着社会人文和美好生活。

一花一茶跨海相逢

两千多年前,伴着海浪的颠簸,携着一身芬芳,茉莉花经由海上丝绸之路,从异域远渡重洋来到福州,与源于中国的茶相知相交,终成莫逆。

福州茉莉花茶:列作人间第一香

△一望无垠的茉莉花田。(春伦集团供图)

据传,茉莉花原产自印度、波斯湾一带。因茉莉花喜高温,从海外千里转辗入华,选择诸多地方,最终福建最宜安居。

早期,茉莉花是皇族、显贵的家养花卉。宋代宫廷为了祛除暑气,置茉莉等南花数百盆于广庭之下,用风轮鼓风,熏得满院清香,以解暑热。南宋刘克庄有“一卉能薰一室香,炎天犹觉玉肌凉”的名句,南宋词人许棐则以“荔枝乡里玲珑雪,来助长安一夏凉”描写这一情景。

福州茉莉花茶:列作人间第一香

△花香茶韵珠联璧合。(图片来源:“遇见福州”微信公众号)

茉莉花茶,据考证始于宋代。彼时,福州人就窨制出了茉莉花香和茶香交织的花茶,花香茶韵珠联璧合,引来古人雪片似的赞美,让茶与花从相望走向相融。宋谢维新《古今合璧事类备要别集》中写道:“茉莉花开时在夏秋间,六七月始盛。今人多采之以熏茶。”

福州地处东南沿海,闽江穿城而过与乌龙江交汇,城内三山(于山、屏山、乌山)与鼓山、五虎山遥相呼应,属于典型的河口盆地、海洋性热带季风气候。福州市区四周的山峰海拔多在600至1000米,日照短,多散射,云雾缭绕,十分利于种植茶树。

与此同时,盆地中心的冲积平原为沙壤土,肥力高,水分足,扦插茉莉易成活,昼夜温差大,使茉莉花品质优异。我国有60多个茉莉花品种,主要分为单瓣茉莉和多瓣茉莉,其中单瓣茉莉为福州独有,其香味清新柔和且持久。

北宋年间,福州已是茉莉满城,翠丛晴雪,芳味香风,俨然一座“花岛”。《瓯冶遗事》有云:“果有荔枝,花有茉莉,天下未有。”福州乌山望潮峰上,一方宋代福州太守柯述留下的“天香台”碑刻石壁至今依然矗立,见证着代代福州人对“天香”茉莉的欣赏。

福州茉莉花茶:列作人间第一香

△(福州乌山“天香台”碑刻石壁。(图片来源:“家在鼓楼”微信公众号)

此后,福州人巧用自然资源禀赋,形成“山丘栽茶树,沿河种茉莉”的种植格局,当地发展出完备的茉莉花茶窨制技艺,即将茶坯与茉莉鲜花充分搅拌,让茶坯吸收花香,达到“花茶见茶不见花,茶中却有茉莉香”的效果。

南宋赵希鹄《调燮类编·茶品》记载:“木樨、茉莉、玫瑰……皆可作茶。诸花开时,摘其半含半放之香气全者,量茶叶多少,摘花为伴。花多则太香,花少则欠香,而不尽美。三停茶叶,一停花始称。”

福州茉莉花茶:列作人间第一香

△福州人巧用自然资源禀赋,形成“山丘栽茶树,沿河种茉莉”的种植格局。(游庆辉摄)

茶源中华,茉莉西来。一花一茶的相遇,造就了东西方交流史上的佳话。茶因花更香,花因茶走得更远——那一缕缕动人的茉莉幽香凝结在茶叶之中,不仅为国人所喜爱,更是走向海外,成为知名的“中国春天的味道”。

作为闽越都会、东南重镇的福州,曾经有着发达的海洋贸易,是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最早端点和转运港之一,明清时期更是海舶鳞集,商贾成聚,吐纳不息,成为中国最重要的对外开放港口之一。

清朝后期迎来了福州茉莉花茶的全盛时期。咸丰年间,福州人才辈出,在朝中特别是海军和对外交往中占据重要地位,福州茉莉花茶在京津一时成为宫廷贵族、外国商人的高档消费品。茉莉花茶的浓郁花香与鲜醇茶汤在京城一枝独秀,人称“香片”的茉莉花茶,几近等同茶的代名词。据说,慈禧太后因喜欢茉莉花的天然香气,把茉莉花茶作为心头之爱,宫内女眷唯她一人可佩簪茉莉花,她还时常把自己爱喝的“茉莉双薰”作为赠送外国使节的礼品。

1860年,福州港成为世界最大的茶叶港口,茶叶出口达400万磅,占全国茶叶出口总量的35%。1872年,俄国人在福州泛船浦开办阜昌茶厂,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机械制茶厂。1900至1931年,在福州城内经营茉莉花茶生意的省内外茶商有80多家,还结成了天津帮、平徽帮等。到了1933年,福州茉莉花茶产量增至7500吨。

一朵花改变了一座城,具有独特香气的福州茉莉花茶不仅承载了绵长的历史记忆,也带着福州的动人香气走向世界,名满天下。

茉莉生根莫离榕城

“七溜八溜,不离虎纠。”一句耳熟能详的福州方言,说的是老福州人质朴的恋恋乡情。“虎纠”,指的是福州。“不离”,福州方言音为“moli”,恰好和茉莉谐音。在许多老福州人的记忆里,夏天是充满茉莉花香的。

福州茉莉花茶传统窨制工艺传承大师傅天龙回忆儿时的三伏天,行走在福州街头,随处可见提着茉莉花穿行在车流中的小贩,花香遍布城市的大街小巷,呈现“山塘日日花成市,园客家家雪满田”的醉人景致。

福州茉莉花茶:列作人间第一香

△每逢盛夏,榕城郊外呈现“山塘日日花成市,园客家家雪满田”的醉人景致。(图片来源:“遇见福州”微信公众号)

一直到20世纪90年代初,福州不少人家还会在房前屋后种上茉莉,尤其在新店、城门、建新等处,茉莉作为经济作物维持着一家人的生计,并催生了“收花人”这一行当,福州的南台岛也因遍植茉莉花被称为琼花玉岛。1985年,经福州市八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茉莉花被确定为福州市花。当时,福州全城已拥有茉莉花茶加工厂近千家,年产茉莉花茶近8万吨,占全国茉莉花茶产量60%以上。

茉莉花融入城市的记忆里,更绽放在市民的生活中。在茶摊凉亭围坐,沏一壶茉莉花茶,听两折评话,闲话桑麻,好不惬意。或是在温汤澡堂,三五好友泡完澡后歇在竹藤躺椅上,大汗淋漓时品一口鲜爽回甘的茉莉花茶,怎一个舒爽了得!

茉莉,有“莫离”之意,“送君茉莉,请君莫离”,它寓意爱情不离不弃,也象征难忘故土的不舍情愫。远道而来的茉莉花在榕城生根、绽放,它的馥郁芬芳、洁白质朴、高雅淡泊为人喜爱,而茉莉花茶也深刻影响和丰富了福州这座千年古城的人文精神。

福州籍作家冰心著有《茶的故乡和我故乡的茶》,记叙故乡窨制花茶的历史和老家的雨水泡茶。写道:“我的故乡福建既是茶乡,又是茉莉花茶的故乡。解放前四川、湖北、广东、台湾虽也产茉莉花茶,但它的花种、窨制技术都是从福建传去的。花茶的品种很多,有茉莉、玉兰、珠兰、玫瑰、玳玳等,而我们的家传却是喜欢饮茉莉花茶。记得1911年我从山东回到福建福州的时候,看见我的祖父喝茶是很讲究的。他泡茶的水不是井水而是雨水。福州多雨,每当大雨时,屋上的瓦彻底冲刷干净了后,我们就用竹管把屋檐上的雨水引到大木盖上开有小盖的大水缸里。泡茶时打开小木盖,用小水勺舀出储存的雨水来煮沸。他说雨水净化了是没有土味。后来我跟父母到了北京,天旱少雨没法积存雨水,只能用自来水泡茶了。但父亲在盖碗里放了很多茶叶,说是要使茶香盖过水味。现在我自饮或待客用的茶叶也还是茉莉花茶。”

福州茉莉花茶:列作人间第一香

△远道而来的茉莉花在榕城生根、绽放,它的馥郁芬芳、洁白质朴、高雅淡泊为人喜爱。(图片来源:“遇见福州”微信公众号)

《还乡杂记》中,冰心又写道:“我所到过的亚、非、欧、美各国都见到辛苦创业的福建侨民,握手之余,情溢言表。在他们家里、店里,吃着福州菜,喝着茉莉花茶,使我觉得作为一个福建人是四海都有家的。”

福州茉莉花茶:列作人间第一香

△茉莉花茶融入城市的记忆里,更绽放在市民的生活中。(图片来源:“遇见福州”微信公众号)

在北京土生土长的老舍,一生嗜好饮茶,跟旧时“老北京”一样,他酷爱花茶,经常自备上品花茶。他在《多鼠斋杂谈》中提及:“我是地道中国人,咖啡、可可、汽水、啤酒,皆非所喜,而独喜茶。”他赠冰心的七律里有“中年喜到故人家,挥汗频频索好茶”之句,他在冰心家里喝到的好茶,应当有福州茉莉花茶。

“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芬芳美丽满枝丫,又香又白人人夸。”城市千姿百态,万般风情,唯茉莉花香乃榕城独有。这一朵美丽的茉莉花,深深扎根于福州的历史与现实,它象征了福州人所赞颂的质朴、高雅、淡泊、奉献的品格,也代表了福州“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城市精神,而馥郁秾韵、滋味隽永的茉莉花茶,更是福州最好的推介,最灵动的立传。

七字妙诀杯盏流香

春产茶,夏开花,好的茉莉花茶,要历经半年的锤炼。初春时节,踏着朝霞摘取的茶青,在经过凉青、杀青、揉捻、烘焙等工序后,静静等待盛夏顶着烈日采撷的茉莉花融入,可谓是“锦上添花”。

福州茉莉花茶:列作人间第一香

△采花女顶着盛夏烈日采撷茉莉花。(王保胜摄)

制作茉莉花茶前后需经过100多道工序,其中窨制工艺最为关键。随着不同时代茶坯制作工艺的变化,茉莉花窨制茶的技艺不断流变。古代“香片”制作原本叫“熏花茶”,明末清初在福州大规模贸易之时,当地方言称之为“窨”,之后则一直沿用了此方言,窨花俗称“吃花”。

窨制茉莉花茶有“七字妙诀”——平、抖、蹚、拜、烘、窨、提。

具体而言,以竹制多孔茶筛旋转进行平面圆筛,为平;以竹制多孔茶筛由右高向左低进行左右震动抖筛,为抖;用布制口袋通过脚的来回斜度蹚下进行改型切断,为蹚;双手扶竹制簸箕上下拜拨,通过风力去除细小杂质,为拜;用竹制的焙笼,以木炭生火进行干燥烘焙,为烘;将茶与花按比例进行拼合、静置,使茉莉花吐香、茶坯吸香,为窨;以少量精品花与经过窨制后的茶再进行拼合、静置,以增强香气鲜灵度,为提。

因茉莉花俟到夜晚怒放,香气挥发,以之窨茶最为有效,故而茉莉花须在日光最毒辣之时采摘,下午三时前运达茶厂,窨制则一般在夜间进行。

夏夜,制茶师摆出一张需双手环抱的巨大竹筛,其上铺满墨绿的茶叶,左右、上下用力抖动筛网,除去碎叶、分出粗细后,撒上当天采摘的新鲜茉莉花蕾,定时翻动,再不时将花茶堆通风摊凉,直至晨光泛起,茶叶中已满是花朵的香气,最后去花留茶,并以炭火烘干茶叶,方可完成当日窨制。一夜时光酝酿,窨出的是满屋淡雅清香。

福州茉莉花茶:列作人间第一香

△福州茉莉花茶传统窨制工艺传承人正在进行茶花拼合。(春伦集团供图)

在窨制过程中,茶坯吸收香气,同时也吸收水分。因此,每次窨制后的茶叶必须经过烘干,以去除多余的水分,便于下一次再窨。但也不宜烘得太干,以免已吸收的芳香物质逸失过多。茉莉花茶的窨制次数和用花数量,是根据产品的品级高低而分别掌握的。

每窨一次称为“一窨”。一般中级产品经四至六窨,高级产品在七窨以上。每百斤茶坯每窨用鲜花45至50斤,头窨配花量宜多,以后逐窨减少,最后一次只用少量鲜花,窨后只筛去花渣,不再烘焙,称为“提花”。

每百斤茶坯的“提花”用花量一般为6至8斤,但必须选择最优的鲜花。“提花”主要是为了提高产品香气鲜灵度,但“提花”的产品不耐贮存。也有不经过“提花”,窨后烘干即行匀堆装箱的,称为“烘装”。“烘装”产品一般香气鲜灵度较差,但较耐贮存。

经过传承与发展,茉莉花能够与六大茶类相融合,花色繁多。在福州茉莉花茶制作工坊里就有100多个品类的茉莉花茶,它们呈现出不同形状,比如有针形、竖形、珠形和螺旋形。目前名品包括茉莉大白毫、茉莉银毫、茉莉春风、雀舌毫茉莉花茶、明前绿茉莉花茶、龙团珠茉莉花茶等。

对于顶级福州茉莉花茶,有两个审评标准:花香入骨和“冰糖甜”。茶为骨,花为魂,茶叶要保留茉莉盛开时那抹最浓郁的香气,且花香落水不散,而茶水的口感则需呈现出甘而不腻、清新爽冽的“冰糖甜”。

在品鉴茉莉花茶时,冲泡水温应在100℃,头泡应低注,使香味缓缓浸出,茶叶翻滚,茶汤回荡。一般冲水至八分满为止,冲后立即加盖,以保茶香。经闻香后,待茶汤稍凉适口时,小口喝入,并将茶汤在口中稍事停留,以口吸气、鼻呼气相配合的动作,使茶汤在舌面上往返流动,充分与味蕾接触,品尝茶叶和香气后再咽下。这样泡出的茉莉花茶水甘甜清冽、杯盏流香,茶中自有花香浓。

福州茉莉花茶:列作人间第一香

△茶为骨,花为魂,茉莉花茶水的口感呈现出甘而不腻、清新爽冽的“冰糖甜”。(图片来源:“遇见福州”微信公众号)

既有绿茶滋味,又饱含茉莉芳香,茉莉花茶还集茶与花的保健功能于一身。据医药典籍记载和现代科学研究,茉莉花茶有安神、健脾、理气、提高记忆力、防辐射、抗衰老以及抑制多种细菌的功效。古代,福州人若患天花,出痘到脚面时,要喝茉莉花茶排毒,称为“透脚”,代表重获新生。福州人还喜欢把茉莉花茶陈化5至8年,据说饮后可排毒或治疗拉肚子等疾病。

茉莉花茶漫长的制作周期,映射出“老福州”骨子里“慢调”与文雅的个性。这看似简单的茶,新鲜且贴近日常,却给人以开窍解郁的清扬,返璞归真的豁达。

一叶成业名扬四海

一项“千年制造”,何以在现代化语境中汩汩长流、活水不断?福州茉莉花茶给出的答案是:且将“新火”试新茶——不断改良旧工艺、替代旧业态、塑造新模式。

三五好友闲坐,谈笑风生,在三坊七巷、上下杭等历史文化街区,大众茶馆、茶文化馆、新式茶空间无处不在,增添城市烟火气的同时,也“随风潜入夜”,增添了“茶氛围”,传播了茶文化。比如,福州茶厂、春伦集团开设了茶文化体验店;百年茶叶店“东来茶苑”入驻长乐和平街,多次举办文化分享会、读书交流会,为传播福州茉莉花茶文化提供了平台。

福州茉莉花茶:列作人间第一香

△福州闽江之心核心段被命名为“茉莉大街”。(图片来源:“一线台江”微信公众号)

前些年,春伦集团旗下的新式茶饮品牌“ITEAMO”落户福州东百商圈,沉浸式的美学空间、无缝嵌入的老福州印记、随处可见的茶文化元素赢得不少年轻消费者的喜爱,也将茉莉花茶文化播种在更多老百姓的心中。而闽江之心核心段则被命名为“茉莉大街”,展示福州茉莉花文化,推动茉莉花茶销售,打造国际一流的茉莉文化地标性商圈。

“十四五”期间,福州立下“百亿茶产业”目标,充分彰显发展茉莉花茶产业的决心和雄心:到2025年,力争培育10家以上产值过亿的龙头企业,实现品牌价值再次跃升,邀请世界共饮这杯“福州茶”。

除了营造“茶氛围”,增加茶产品附加值、品牌力外,福州还尝试挖掘茶旅资源,推出精品乡村文化旅游路线,在丰富乡村旅游内容、带动乡村振兴上进行了不少有益的尝试。

连江县长龙镇炉峰山上,“全球农遗”石碑笔直屹立,周边千亩茶园梯状连绵,在休闲农场与旅行团队合力打造下,成为茶旅融合的又一增长点;永泰县梧桐镇春伦生态茉莉花观光园内,2000多亩茉莉花竞相盛放、一望无垠,越来越多游客慕名而来。

福州茉莉花茶:列作人间第一香

△“云上茶乡”——连江县长龙镇四面群山环绕,万亩茶山绵延。(图片来源:“海连江”微信公众号)

近年来,全国茉莉花茶行业整体回暖,销量、金额及均价保持全面增长。其中,均价最高的福州茉莉花茶成为行业翘楚。据统计,2024年,福州茶园面积约18万亩,茉莉花茶产量约1.95万吨,实现福州茉莉花茶全产业链产值100亿元。

产业兴旺的背后,是更深层次、更为持久的文化保护与挖掘。长期以来,一大批茶叶专家、高校学者,深入鼓岭古茶园、永泰茶乡花乡、长乐花田,找寻“福州茶”的“文化支点”。通过梳理茶史、编撰茶志,开展办会,邀请全球茶界权威人士、专家齐聚福州共商茶事,吸引了“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对福州茉莉花茶的青睐。

早在2010年,福州已开启了国内传统工艺传承大师比赛先河——每两年举办一次福州茉莉花茶传统工艺传承人、传承大师赛。目前,福州市累计培养福州茉莉花茶传统工艺传承大师32位,传承人62位。其中,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3位。

2014年,福州茉莉花种植与茶文化系统入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2022年11月,福州茉莉花茶再添世界级“金名片”,作为“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项目组成部分,其窨制工艺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可谓香传千年,再吐新韵。

福州茉莉花茶:列作人间第一香

△福州茉莉花茶正以崭新面貌和姿态走向未来。(图片来源:“遇见福州”微信公众号)

一壶煮尽千秋事,半盏茶香荡古今。历经千年时光沉淀,茉莉花开在沿江两岸的沙洲花田里,也在城市绿地的郁郁葱葱里;在街边行人佩戴的鲜花手串里,还在福州人日日啜饮的茶盏里。而茉莉花茶,更烙印于闽都的肌理,是文化,是传承,是财富。一叶成业,名扬四海,如今这从历史中飘来的阵阵花香,正以崭新面貌和姿态走向未来。

来源:学习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