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好“三茶”统筹大文章——商洛市政协五届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综述
茶友网首页 个人中心
下载APP 下载APP
手机访问 手机端二维码
一头大象-普洱茶

写好“三茶”统筹大文章——商洛市政协五届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综述

好山好水出好茶,一芽一叶吐芳华。

茶产业是实施国家战略的优势特色产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统筹做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这篇大文章,坚持绿色发展方向,强化品牌意识,优化营销流通环境,打牢乡村振兴的产业基础”。“三茶”统筹理念,如同春雨润泽商洛。

商洛种茶、制茶已有380多年历史。作为我国西部最北端的产茶区,以其独特的气候和土壤条件孕育了优质的茶叶。近年来,商洛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三茶”统筹理念,茶产业发展势头强劲,产业规模迅速扩张,产品结构不断优化,品牌效应不断凸显。在此情况下,如何使北纬33°商洛茶走出西北,唱响中国?如何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强基础,补短板,让商洛茶在竞争激烈的茶叶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如何为茶产业注入文化“灵魂”,推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6月27日,市政协五届常委会召开第十三次会议,组织政协委员、茶企代表、政府相关部门,紧扣“坚持‘三茶’统筹融合推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主题,共话茶事,共论茶策,共谋茶业。一篇篇精心准备的发言,一条条理性务实的建议,彰显着政协委员为全市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献计献策,凝心聚力的情怀与担当。

弘扬茶文化激活“软实力”

秦岭有嘉木,商山出好茶。

夏日的镇安,群山环抱、绿水环流,茶园叠翠、诗情画意。据史料记载,在清朝顺治元年,镇安县达仁镇象园村刘氏开始栽种茶树,研制出了本土第一个茶品——象园茶。20世纪60年代,毕业于西北农业学院的张淑珍来到商南县,演绎了“南茶北移”的故事,创造了在北纬33°生产生态茶叶的奇迹。随之山阳、丹凤、柞水等地也相继种茶建园。

如今,在整个商洛大地,产业兴,茶农富,全市茶园面积已达61.8万亩,年产量超1.2万吨,一产产值超25亿元。如何进一步加快茶产业发展,为商洛茶产业植入强劲的动力内核?翻开习近平总书记“三茶”统筹的“新茶经”,“茶文化”被排在第一位。

“象园茶有着近400年的历史和文化,近年来,我们通过厚植茶文化,做强茶产业,提升茶科技,全力推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目前‘象园·印象’茶文化体验中心已在象园村建成,政协文史资料——《镇安象园茶》的出版更是赋予了象园茶更深的品牌价值。”分组讨论会上,市政协委员、镇安县政协主席杨清平说。

茶产业要加快发展,文化要先行。

“要进一步推动商洛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就要大力挖掘文化资源,开展本地茶文化的搜集、整理、宣传和推介,深化茶文化研究,形成一批茶文化成果。要支持有条件的县区和茶企建设茶博物馆、茶文化展示中心、大众茶馆等展示平台,扩大商洛茶叶的文化影响力。要坚持创意创新科技赋能。开拓茶产业、茶文化消费新方式,培育茶产业、茶文化发展新赛道,以茶产业、茶文化消费的新模式引领‘三茶’融合发展。”市政协副主席罗存成如是说。

在市政协委员章荣瑞看来,发掘茶文化有很多文章可做。“目前,商洛茶文化比较零碎,建议产茶县政府部门成立专班系统搜集整理,建设茶博馆,多维度展示先进人物事迹、发展历史、科技进步、茶文化发展成果、历届党委政府支持茶产业的决策部署、助力乡村振兴等方面的典型案例,丰富陈设内容,起到不忘历史,激励后人的教育作用。”章荣瑞说。

对助推培育茶文化,丹凤县政协建议,要挖掘茶文化休闲养生功能,在茶叶主产区建设“茶文化”“茶乡游”“茶舍”“茶庄”等文化旅游项目和设施,将茶学、茶画、茶故事与茶艺表演融入茶文化。

调研组建议,要以“茶+N”的理念,在商业街区、文化体育休闲场所、旅游景区、居民生活区等设立茶产业、茶文化、茶科技推广消费区,推出“茶+艺术”“茶+音乐”“茶+健康”“茶+文学”“茶+科技”“茶+历史”“茶+摄影”等消费业态,展示茶产业发展、茶文化传承、茶旅融合、茶科技创新成果。打造具有本土特色的茶节、全民饮茶日等,让喝茶成为一种风尚,一种潮流。

做好茶产业书写“致富经”

近年来,商洛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因茶致富、因茶兴业,把茶叶这个产业做好”重要指示,充分认识茶叶产业对于支撑茶区经济、满足健康消费、稳定扩大就业、服务乡村振兴的重要作用,确定了“稳面积、优结构、强品牌、提效益”的发展思路,确保茶产业发展科学有序推进。

“目前,镇安县全县茶产业覆盖5个镇15个村3860户,种植面积11.75万亩。其中,盛华茶叶公司绿色认证基地2万亩、有机认证200亩。2023年,全县干茶产量1250吨,产值2.8亿元。”陕西盛华茶叶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刘法海说。

在商洛,像盛华茶叶这样的龙头企业不在少数。经过几代商洛茶人的努力,全市现有各类茶企1092家、专业合作社144家,年产茶叶超1.2万吨,带动7.9万茶农人均增收约3000元。一组数字凸显了茶产业对商洛群众生活和经济发展的深刻影响,也显示了商洛茶产业的龙头企业在推动行业发展方面作出的卓越贡献。那么,如何进一步发挥龙头企业牵引作用,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对此,市政协委员吴建军建议:“要加快龙头培育,打造标准化生产基地、生产车间,培育跨区域、多品类、长链条的综合性产业化龙头企业,提高龙头企业带动能力。要加快体系建设,形成集生产、加工、储藏、销售为一体的标准综合体,实现全链条标准化发展。要加快延链补链,新建精深加工生产线,促进茶产业价值提高。”

依托优越的生态条件和厚重的茶历史,我市茶旅融合如火如荼。目前,我市通过大力发展“茶+旅游”“茶+民宿”“茶+康养”“茶+研学”等茶文旅融合新业态,成功打造了一批以商南富水茶海公园、山阳南宽坪黄花岭茶园小镇等为代表的茶文旅融合基地,建成茶叶“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中国美丽休闲乡村”9个,实现了茶产业与旅游、教育、文化等产业的深度融合,提升了茶产业的生态、休闲、文化和非农价值,茶叶生态观光旅游人数年均50万人次,旅游收入2.5亿元。

随着产业链条不断延伸,为商洛茶产业的未来发展创造了更大的空间。就这一现象,市政协委员叶赟建议:“加快促进茶旅融合,首先要强化规划引领,各产茶县应加快制定茶旅融合发展专项规划,引导企业实行市场化运营;其次要促进业态融合,打造一批茶旅景区、茶旅小镇和茶庄,打造精品旅游线路;最后要深入挖掘茶文化,将茶文化合理布局,将茶文化元素融入当地的风土人情。”

提升茶科技走出创新路

绿意盎然的茶产业要实现“长青”,必须厚植于科技沃土,进而推动和支撑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此次会议上,市政协常委反映,当前,全市茶叶产业发展存在科技赋能不足,专业技术人才引进培养不足,新科技、新技术推广应用程度低,单产水平低等问题,阻碍了全市茶产业的发展壮大。

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市政协委员方向建议,应以龙头茶企为依托,聚合科技特派员、产业专家顾问团、专家工作站科技人才,组建茶叶技术团队;围绕茶树品种选育、高产栽培技术、新产品研发等方面,开展关键技术科研攻关;加强先进加工工艺引进,探索建立茶叶精细化加工、标准化管理。

谈到茶叶衍生品的研发,政协委员、茶企代表于国奇直言,我市在茶叶下游产品开发,特别是儿茶素、茶多酚和茶保健品、化妆品等研发方面还是空白。他建议,应定向制定优惠政策,激励茶企引进新技术新成果、新设备、新工艺,积极借智研发茶业衍生品,切实把优质原料变成优势产品,填补空白,提升价值。

讨论会上,商南县茶叶联营公司总经理刘保柱提出,应加强与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科研院所的合作,成立市茶叶研发中心,为茶叶集中产区的镇村配备专业技术推广人员,组建专业化茶产业科技推广服务中心和茶叶区域性实验站。

市政协委员建议,应重视茶叶种质资源收集,建立种质资源圃,选育引进优良品种,提升良种茶园和无性系茶园比重;开展茶园耕作植保、名优茶智能采摘机械研制,推动智能化加工装备的运用;引进茶叶专业人才,培养乡土茶专家,构建院地合作攻关、市县协同推广、企业转化成果的茶产业链科研创新体系。

茶产业既是朝阳产业,更是富民产业。市政协常委纷纷表示,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统筹做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这篇大文章的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发挥优势、做强品牌、提升效益,深入挖掘茶文化价值、做大做强茶产业链、数字赋能提高茶科技水平,努力在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中,用心用情写好“三茶”统筹融合发展的商洛篇章。

来源:商洛新闻网,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