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听两会“茶声”
茶友网首页 个人中心
下载APP 下载APP
手机访问 手机端二维码
一头大象-普洱茶

倾听两会“茶声”

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近日,全国两会在北京召开,近3000名全国人大代表、2100多名全国政协委员肩负人民重托,齐聚北京,共商国是。茗边记者注意到,其中不乏多位深耕于茶产业的代表委员,他们为“一片叶子”发声,为茶产业发展建言献策,助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全国人大代表、杭州樊生华至臻茶文化有限公司名誉董事长樊生华:法护茶香带动更多百姓增收致富

龙井茶香甜清香,名扬海内外,这离不开法治的护航。全国人大代表、杭州樊生华至臻茶文化有限公司名誉董事长樊生华是国家一级炒茶技师,一直致力于发挥茶产业优势、助力乡村振兴。

樊生华认为,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人民法院对全方位护航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有重要作用,通过主动对接产业发展需求和乡村振兴要求,坚持能动司法,书写了一份法护茶香的高分答卷。

西湖龙井茶已有千年历史,这片“叶子”是一股熟悉的味道,是一方百姓的财富,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樊生华关注到,处于西湖龙井茶一级核心产区的西湖区法院景区旅游法庭,充分发挥区位优势,积极融入基层社会治理,打击了一批制售假冒西湖龙井茶违法行为,并积极向茶农茶企进行宣讲和普法,反响良好。该庭还成立西湖龙井茶保护共享法庭,发布西湖龙井茶司法保护白皮书,为守护茶业发展尽职尽责。

樊生华表示,中国茶产业正处于创新发展的关键时刻,希望人民法院持续发力,以司法服务维护西湖龙井茶品牌形象,不定期发布司法保护案例,开展普法宣传活动,解决茶产业发展面临的法律问题,实质性化解涉茶矛盾纠纷。此外,西湖区法院景区旅游法庭要与全国名茶所在地的行政、司法机关及茶农、茶商、茶企等加强联动,打造从采茶、运输、销售等各环节的全方位司法保障服务,推动西湖龙井茶品牌文化广泛传播。(来源:人民法院报 作者:王俏 杨云 刘玄)

中国工程院院士、贵州大学校长宋宝安:让“干净茶”成为中国茶最靓丽的名片

“我们的作用,就是要让‘一片叶子’也能成为乡村振兴火车头!”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贵州大学校长宋宝安表示,乡村振兴说到底要靠产业来支撑,而科研正如产业之翼,能让致富之鸟飞得更高更远。

2014年3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贵州代表团审议时指出,像贵州这种高海拔、低纬度、多云雾的地方,可以保持较为适宜的温度,能出好茶。

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在宋宝安的带领下,贵州大学绿色农药与有害生物绿色防控团队坚持生态为根、农艺为本、生防为先的理念,十年磨一剑,构建起了适应贵州山地高效农业及茶产区需求的绿色防控技术体系。

夙兴夜寐,潜心科研,团队将论文写在黔贵大地上,集成了生态调控技术、生物防治技术、农艺防控技术、茶园清洁技术。同时,针对贵州倒春寒气候,研究创新了氨基寡糖素为主体的“免疫诱抗”技术,提出“以虫治虫”的防治措施,并在全省43个重点产茶县进行广泛推广与示范。

“最值得高兴的是,我们还将‘田间学校’的模式带向了基层,每县一所,手把手教农民干,做给农民看,帮农民赚,让每一位茶农都能亲身体验并掌握这些前沿技术。同时,我们的绿色防控技术还在海南五指山、湖南湘西、福建武夷山等地推广应用,让‘干净茶’成为了中国茶最靓丽的名片。”宋宝安介绍,此外,贵州大学还推出了独具特色的“博士村长计划”,让教师携同博士生、硕士生、本科生深入一线,共同服务于“三农”事业和乡村振兴战略。

数据显示,贵州茶园面积从2014年的524万亩扩展至2023年的逾700万亩,稳居全国前列;全省茶产业综合产值同期也由270亿元跃至630亿元,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发挥了重要作用。宋宝安表示,以绿色为底色,贵州正从茶产业大省阔步迈向茶产业强省。(来源:贵州日报 作者:周雅萌 戴正国 刘蓝婴)

全国政协委员、武夷星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何一心:围绕“三农”,特别是围绕乡村振兴、特色产业、三产融合等方向,尽己所能,多为国家做些实事

茶,不仅是健康的饮品,更是承载着中国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了中国特色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智慧,在数千年的跨文化交流中已成为一种世界共通的“语言”。为更好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向世界,何一心委员建议从三个方面推动全球茶文化共鉴共融。

一是建立中国茶文化国际标准,构建中国茶文化国际培训体系。他说,茶在中国早已是一门健全的学科,无论是种植、制作还是冲泡、审评等都已成为专业学科体系,并且已经发展到全球较高水平。他呼吁国家应积极组织编著中国茶文化国际传播培训教材,参考现有国内茶叶行业职业教育标准建立中国茶类相关的国际认证,从而构建中国茶文化走向世界的标准化、国际性的输出体系。

二是设立中国茶全球文化交流中心,推动中国茶成为中国文化最有温度的名片。近年来,“茶叙”多次出现在我国重要的外交场合,不仅营造了平等、开放的交流氛围,传递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文化风采,更是彰显中华民族以和为贵、和而不同的兼收并蓄、大气包容的风范。他希望国家尽快在全球设立中国茶的文化体验中心,以“茶”为引,将和平、包容、文明、绿色的文化价值通过一杯茶传递于全世界。让中国茶成为了解中国茶文化、中国传统礼仪、中国诗书、中国琴棋等等的重要交流平台,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

三是设立“中国茶文化节”,打造属于全球的茶文化盛事。何一心说,联合国已经设立了“国际茶日”,建议结合“国际茶日”在全球设立“中国茶文化节”,将茶与中国文化、哲学、礼仪、习俗等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深度融合呈现,彰显、传播中国魅力,吸引全球爱茶者积极参与交流,建立中国茶文化在世界茶圈的文化认同。(来源:茶周刊 作者:陈浩)

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信阳农林学院河南省豫南茶树资源综合开发重点实验室主任、二级教授郭桂义:茶艺、评茶竞赛,提档升级正当其时

在履职的一年中,郭桂义多次深入相关单位、茶区,调研经济发展状况,了解民情民意。作为河南省茶产业科技特派员服务团团长,郭桂义牵头组织了多次科技服务活动,并听取茶农、茶企负责人关于乡村振兴的意见和建议,为高质量出席全国两会做好充分准备工作。今年,郭桂义围绕茶艺、评茶竞赛提档升级,茶文化研究、保护、传承,非遗传承人培养和‘扩容’,以及整合茶学科研资源等四方面提出了建议。

郭桂义认为,茶艺技能人才是茶业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茶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评茶技能是涉茶专业人才培养的重中之重,也是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有力依托。

此次全国两会,郭桂义提出了“关于推动将茶艺项目列入世界技能大赛和评茶员项目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技能大赛项目的建议”。

因此,亟须推动茶艺项目列入世界技能大赛,助力评茶项目进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技能大赛中。对此,郭桂义提出了三个建议:

①建议人社部门畅通申请渠道,以2026年第48届世界技能大赛在中国上海举办为契机,借助主办国的优势,将极具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茶艺赛项纳入世界技能竞赛。

②建议人社部门将评茶项目作为具有中国特色的项目,增设为2025年在河南郑州举办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三届职业技能大赛项目。

③建议人社部门加强经费投入,培养一支专家队伍,对竞赛模块设置、评分标准等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与完善,强化科学的指导,形成更为国际化的竞赛机制方案。(来源:茶周刊 作者:梁妍)

全国人大代表、革命老区湖北大悟县新城镇朱湾村党支部书记梁云英:振兴老区黄茶大产业 助力乡村高质量发展

大悟县位于大别山革命老区腹地,是全国著名的将军县。一直坚持红色高地、绿色崛起的发展定位。大悟县目前茶园面积高达30万亩,大悟茶最早是徐海东大将和夫人周东屏从安徽六安引进的,经过徐海东、刘华清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关心与支持,大悟几代人的努力,逐年扩大种植面积,大悟县已成为大别山革命老区的重要产茶区,全县涉茶行业人员10万余人。但目前大悟茶产业大而不强,只采一季春茶,夏秋茶未能充分利用,带动群众致富效果不明显,同时,茶叶品牌化发展等方面亟待提高。

黄茶是中国六大茶类之一,可用春夏秋的鲜叶制作,属于轻发酵茶,经过专业技术机构检测,大悟适合发展黄茶。2023年,大悟县为解决乡村振兴产业发展难题,引进了黄茶产业公司。经过测算发现,在不增加茶园种植面积的基础上,可使每亩茶园增收2000元至4000元左右,成为农民收入新的增长点。

大力发展黄茶产业,将为提升大别山革命老区茶产业竞争力发挥重要的作用,从而进一步促进新时代大别山革命老区的高质量发展。梁云英代表建议:

一、恳请国家发展改革委、农业农村部、财政部对湖北省大悟县发展黄茶产业进行重点立项,给予各项政策支持,以发展黄茶产业为突破口,壮大产业规模,提高群众发展茶产业积极性,把大悟融入“新时代大别山革命老区协同推进高质量发展”之中,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以此实现革命老区大悟县乡村的全面振兴。

二、恳请财政部投入专项资金,为黄茶企业深度发展提供支撑,积极支持黄茶企业进行科研攻关,推动黄茶产业链的延伸与扩展,提高黄茶产业发展的附加值,在茶副食、茶饮料、茶保健等产业上进行拓展,不断提高市场竞争力与发展韧性,壮大黄茶产业经济规模,拓展黄茶相关的实体企业,延长产业链,增加就业机会,辐射更多区域,覆盖更多收益群体,使茶产业建成兴县富民的支柱产业。

三、积极推进茶文旅产业融合,助力大悟县创建成全国乡村振兴示范县。

作为大别山革命老区,大悟县在传承红色文化教育的同时,把红色教育与文旅相结合,热诚欢迎全国游客在大悟这片红色的土地上共享绿色发展,品尝黄茶美味。(来源:小康杂志社 作者:殷云)

全国人大代表,水满乡党委书记林豪:走好一片雨林大叶茶的“生态产业化”之路

海南省中部五指山市水满乡,自古被称为“九山半水半分田”,是真正的“山窝窝”之地。如今,水满乡87%的面积都划入了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内,在守护好生态环境的同时,也摸索出“茶+文旅”的发展新模式。

当地锚定一片茶叶,围绕“小而美、美而精”的发展定位,紧盯产业和就业两个关键,做细茶文旅融合发展文章,2023年实现旅游收入突破4300万元,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超2万元,增速突破12%。

作为全国人大代表,水满乡党委书记林豪一直工作在基层、调研在基层、收集茶农建议在基层。两会召开前夕,林豪进村入企,了解百姓、企业心声。今年,他尤其关注的是乡里如何走好“生态保护、绿色发展、民生改善”相统一的乡村振兴之路,希望“生态产业化”能提升老百姓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潮州市许泽荣窑变艺术馆馆长许泽荣:让潮州工夫茶顺势乘风“破圈”

广东“潮州工夫茶艺”是“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的重要组成部分。来自潮州的全国人大代表许泽荣表示,此次参会他随身携带了冲泡工夫茶的茶具和茶叶。“这是我们潮汕人的出差必备,在我们当地,男女老少几乎都会泡、会喝工夫茶。”

“这两年,随着英歌舞等潮汕特色民俗活动的成功‘出圈’,潮汕文旅大热,越来越多游客慕名前来潮汕游玩体验。”许泽荣说。

因此,许泽荣认为潮汕工夫茶要实现“破圈”,一定要抓住文旅热这股东风。他提出两方面的建议:一是开发民俗体验类文旅项目,并且将潮汕工夫茶艺与其他非遗项目相结合;二是实现跨界品牌合作,让潮汕工夫茶走进年轻人的世界。“比如,推出有潮汕工夫茶标识的联名款茶饮,让更多人知道潮汕工夫茶。”许泽荣说。(来源:金羊网 作者:文艺)

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六堡茶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苍梧县六堡镇黑石山茶厂党支部书记、研发部主任石濡菲:六堡茶公共品牌影响力亟须提升

产自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六堡镇的六堡茶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侨销茶”(从广西远销东南亚各国),同样拥有深厚的文化内涵。

全国人大代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黑茶制作技艺(六堡茶制作技艺)自治区级代表性传承人石濡菲表示:“目前我们培养了很多会制好茶的人,但是能卖好茶、讲好茶文化故事的人还比较缺乏。”因此,提升六堡茶的公共品牌影响力刻不容缓。

石濡菲认为,这需要各方的联合发力。比如,政府层面加大宣传,继续协助策划举办六堡茶斗茶大赛等比赛;以产业化方式推进六堡茶核心产区提升建设及发展;加大科研投入,提高六堡茶的科研水平等。

(来源:金羊网 作者:文艺)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