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打造富民增收特色产业
茶友网首页 个人中心
下载APP 下载APP
手机访问 手机端二维码

推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打造富民增收特色产业

重庆市城口县鸡鸣乡是名茶之乡,有着得天独厚的茶叶种植条件。近年来,鸡鸣乡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龙头带动、科技支撑”,突出“绿色发展、质量兴茶”,通过“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不断扩大茶叶种植规模,提升茶叶品质,逐渐把鸡鸣茶打造成群众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

秋冬时节,茶树开始进入休眠期,茶园管护也进入“黄金期”。走进鸡鸣乡金岩村半山腰的茶园,茶农们趁着晴好天气,紧锣密鼓地对茶园里受损茶苗进行移除并补栽新苗,为全乡推进茶产业扩容增量打下坚实基础。

金岩村茶园是鸡鸣乡茶叶种植规模最大的一个茶园。为更好地发展茶产业,2019年便成立了茶叶专业合作社,通过“抱团发展”的方式,带动全村村民参与茶叶种植,让一片小小的茶叶成为了全村增收致富的“黄金叶”。

“我们成立合作社以来,每年带动当地老百姓50余户200余人在茶园务工,每年人均增收8000余元。”鸡鸣茶叶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卢贤刚说,“下一步,我们将带动更多的老百姓参与进来,不断扩大茶园面积,加强茶树管理、技术管理,逐渐将我们的茶园基地打造成禅茶观光旅游示范园。”

重庆市城口县鸡鸣茶业有限责任公司位于鸡鸣乡场镇,是一家集茶叶生产、加工、销售、科研于一体的民营企业,也是城口县茶叶行业的龙头企业。

走进鸡鸣茶业生产车间,机器轰鸣,茶香四溢。一条标准化茶叶生产线正开足马力投入生产,制茶工人们忙着杀青、揉捻、烘干,现场一派繁忙景象。

贺怀修是茶厂的工人,也是鸡鸣乡金岩村的村民。今年47岁的她在茶厂务工近7年,不仅有了稳定收入,也学到了一些种茶技术,走上了“茶叶致富路”。

“我从2017年就在这个茶厂工作。平时我主要的工作就是待在茶厂制茶,一个月有5000多元的收入。”贺怀修说,“我学到了很多种茶、制茶的技艺,所以我自己家也种了两亩多茶树,每年的茶叶采摘之后,我们就可以直接卖到茶厂,一亩茶大概可以收入5000多元。同时,我还会去帮茶园采摘茶叶、施肥、除草,收入相当不错!”

目前,鸡鸣茶业公司带动了40余人常年就近务工,70余人临时务工,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解决就业问题。同时,鸡鸣茶业还采用“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带动鸡鸣乡茶叶种植4000亩,建成示范茶园140亩,每年收购本地近80%的茶叶,带动600余户农户增收致富。

此外,公司还以传统工艺和现代化技术相结合的方式,加工出优质绿茶珍品,达到形、色、香、味俱佳的效果,联合重庆市农科院茶研所、西南大学、安徽农业大学等高校及科研院所专家团队,探索茶树优良品种引进、机械化生产加工、茶叶品质提升、夏秋茶资源开发与利用,建立起产业化标准服务体系,促进茶叶产业提质增效。

“我们陆续开发出了以鸡鸣贡茶为代表的绿茶、红茶、黄茶、花茶等系列产品,年加工生产能力100吨,年产值近2000万元。”重庆市鸡鸣茶业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唐频说。

同时,鸡鸣茶业公司还建立订单联合机制,与7个农民专业合作社签订订单收购协议,年收购鲜叶200余吨,带动鸡鸣乡等5个乡镇23个村1600余户农户户均增收4000元。建立股份联合机制,与鸡鸣乡祝乐村等5个村集体经济组织开展股份联合,村集体通过试点资金项目入股鸡鸣茶叶公司,累计分红31万元。

“未来3年,公司将依托科研团队力量,不断提升企业造血功能,走出一条茶产业融合发展的新路,让鸡鸣茶迈上一个新台阶。”唐频表示。

据了解,鸡鸣茶叶在清朝时期曾作为贡茶,因有乾隆亲品御封“鸡鸣寺院内贡茶”,并吟诗“白鹤井中水,鸡鸣院内茶”而声名远扬。“鸡鸣贡茶”手工制作技艺被纳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产品品质独特,口味清香,多次斩获中国农业博览会金奖,冠以中国历史名茶、重庆市著名商标、重庆市十大名茶等称号。

为不断做大“鸡鸣贡茶”这块“金字招牌”,近年来,鸡鸣乡也以高山生态茶为契机,结合鸡鸣寺禅茶文化,充分发挥生态、文化资源优势,举办茶叶采摘比赛、制茶品茶等特色文化活动,不断培育发展文化创意、健康养生、休闲运动等新业态,大力弘扬茶文化,发展茶旅产业。

“接下来,鸡鸣乡将继续壮大茶叶产业化联合体,加强龙头企业联农带农作用,与全县种茶乡镇联合,扩大茶园种植面积,加强技术攻关,深化黄大茶等新产品开发,严格质量管控,强化品牌建设和市场拓展,探索茶文旅融合发展,把鸡鸣贡茶打造成富民兴企的特色产业。”城口县鸡鸣乡党委书记姜涛说。

来源:七一客户端,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