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凤藤茶“串”起12亿元产业链
茶友网首页 个人中心
下载APP 下载APP
手机访问 手机端二维码
一头大象-普洱茶

来凤藤茶“串”起12亿元产业链

9月1日,首届国际藤茶大会在恩施州来凤县举办,会上,湖北酉凤来硒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与国外采购商签订藤茶采购协议,金额3000万元。

近年来,来凤县把藤茶作为农业支柱产业,建设藤茶全产业链,逐步实现来凤藤茶从繁种育苗到“野转家”栽培、从零星种植到成片发展、从初级加工到提取精深加工的转变,藤茶产业年综合产值达12亿元。

万余农户年均增收2万多元

藤茶,学名显齿蛇葡萄,生长于海拔400米至1000米的武陵山脉、罗霄山脉和武夷山脉深处的岩坡上。陆羽在《茶经》里将其命名为藤茶,一直沿用至今。

来凤藤茶,饮用已有500多年历史。1996年,来凤村医向班贵偶然发现野生藤茶治疗眩晕病(高血压)效果较好,便采集晒干后放在药袋里,行医时免费提供给村民饮用。

后来,向班贵将藤茶送至中国药科大学检测。经认定,藤茶中含二氢杨梅素(黄酮)达42%,还富含十几种氨基酸和硒元素。“这对缓解心脑血管疾病、慢性咽炎等有用。”向班贵意识到了藤茶的保健功效,决定成立公司开发藤茶。

经过上千次试验,向班贵用野生藤茶做出龙须、龙珠、龙凤、白露四个系列10多款产品,投放市场,收效不错。周边农民见状纷纷跟着采摘野生藤茶。

2000年,眼见野藤茶不够用,向班贵与华中农业大学、湖北民族大学等高校合作,试验“野转家”栽培技术。

“从20多种蛇葡萄属中选取显齿蛇葡萄作为藤茶种苗,通过扦插掌握其生长情况。”向班贵回忆,经过8年努力,最终攻克系列技术难题,成功实现“野转家”,并确定每亩地最佳扦插株数为1200株至1500株。

随着技术的日臻成熟,来凤县将藤茶作为农民脱贫致富产业推进,藤茶种植逐渐兴起,也吸引了武汉等地的客商前来投资办厂。

如今,来凤藤茶种植面积达8.63万亩,兴起种植专业合作社46家、藤茶加工厂34家、销售公司28家,年综合产值达12亿元,带动万余农户年均增收2万多元。

藤茶产品远销海内外

“藤茶也能做消毒液?”“藤茶中的二氢杨梅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菌等有很好的抑菌效果。”在藤茶大会展览展示交易会现场,来凤金祈藤茶生物有限责任公司展厅内,摆放着藤茶消毒液、藤茶牙膏、藤茶饮料等数十种产品。

如何让藤茶做大做强?金祈藤茶公司率先探索:延长产业链。该公司通过与中科院、中国药科大学等院校和科研单位合作技术研发。同时,在政府的支持下,不断改进藤茶加工工艺,以藤茶普叶为原料,开发出消毒液、牙膏、含片等藤茶新产品。

9月2日,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走进该公司藤茶牙膏生产车间,只见10多台自动化机器首尾相连,组成一排颇具规模的生产线。“二氢杨梅素通过制膏机与其原料混合,静置后经过检测,再灌装、包装……”车间负责人介绍,新建的牙膏生产线每年可产2000万支藤茶牙膏。

“目前,公司已投资5000多万元新建消毒液、牙膏、黄酮提取等生产线,年产150吨黄酮、300万瓶消毒液、5000万支粉抹茶、6000万袋袋泡茶以及高端固体饮料等。”公司总经理王琪介绍。

“经过多年努力,来凤藤茶及其系列产品知名度日渐提升,销售量逐年攀升。”来凤县藤茶产业发展局局长赵正茂介绍,该县已开发保健品、原茶、食品和日化等4大系列69个产品,不仅销往北京、上海、武汉等全国各大城市,还出口到了德国、斯里兰卡、马来西亚等国家和地区。

产业发展仍需久久为功

“目前,来凤县藤茶全产业链发展格局基本形成,消费市场逐渐扩大,产业效益稳步提升,迎来系列发展机遇,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和挑战。”在首届国际藤茶大会专题报告会上,中国农业国际合作促进会茶产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鲁成银坦言,来凤县藤茶企业数量少,规模小,缺少具有行业影响力和产业示范带动作用的龙头企业,还需进一步培育藤茶企业集群,形成规模,在品质提升、品牌建设、产业业态创新等方面下功夫,围绕打造“中国藤茶第一县”和“国际健康藤茶之都”的目标久久为功。

来凤县拥有数百年的藤茶饮史,要守好藤茶历史文化瑰宝,深入挖掘其中内涵,结合旅游市场深度融合。中国农业国际合作促进会功能农产品分会会长戴小枫建议,要制定有效可行的长期发展战略,从政策保障、产业扶持、人民参与等方面持续发力。

中国农业国际合作促进会名誉会长翟虎渠则认为,要提升藤茶生产的规模化、集约化和绿色化水平,强化藤茶产业发展的科技支撑能力,推进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与产品品牌协同发展,推动藤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来源】湖北日报

【作者】蔡俊

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