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杯凤庆滇红茶 品茗匠心味
茶友网首页 个人中心
下载APP 下载APP
手机访问 手机端二维码
一头大象-普洱茶

一杯凤庆滇红茶 品茗匠心味

临沧市凤庆县是“世界滇红之乡”,茶文化源远流长,早在三千多年前便与茶结缘,全县现有古树茶和野生茶园面积5.83万亩,被誉为世界古茶树公园。依托富饶的茶资源,凤庆县构建凤庆滇红茶品牌体系,持续培养品牌竞争力,不断打响凤庆滇红茶品牌声名。


茶产业提质增效

新式奶茶的“出圈”路


滇红系列产品受青睐

用醇香的鲜茶配以牛奶就诞生出了一杯新式奶茶。对当下年轻人来说,一杯奶茶开启美好一天已成为生活“标配”。红茶,是新式茶饮的重要原料之一,优质的茶原料也成为“出圈”的关键。凤庆县自2010年便开启了为新茶饮提供茶原料的发展之路;2021年产业开始步入正轨;2022年,销售订单达1500多吨,带动1.2万户茶农户均增收近1000元。

毫不夸张地说,在中国,每十杯红茶奶茶,就有六杯茶原料取自凤庆。凤庆滇红茶何以搭上市场发展“快车”融入新茶饮市场?或许能从风味原产地找到答案。

凤庆县地处北回归线附近,境内群山起伏,昼夜温差大,有“晴时早晚遍地雾,阴雨成天满山云”的气候特征。该地森林茂密,落叶枯草形成了深厚的腐殖层,培育出肥沃的土壤。良好的茶树生长环境,孕育了凤庆大叶种茶,保证了鲜叶中茶多酚、儿茶素等内含物质的丰富。

凤庆滇红茶以一芽一叶为主制作而成,以条索紧结、洁净齐整、金毫多显、色泽乌润者为好。冲泡后可观察到叶底肥厚,红匀有光泽,其口感香气甜醇,滋味鲜爽浓烈,冲泡三四次香味仍不减最初。

凤庆滇红茶,醇香的口感让人喝下一杯,便记住了“世界滇红之乡”,让美好的一天从“心”“口”开始。

制茶技艺的传承路


全国百佳茶馆嘉宾一行参观3200年大茶树

俗话说好茶三分靠原料,七分靠工艺。传统“滇红”的制作,从采摘鲜叶、萎凋,到揉捻、发酵、烘干,无不用心尽情,精益求精,同时也保证了滇红茶几十年如一日的卓尔不凡。

滇红茶制作技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张国琴介绍道,传统的滇红制作工艺要经过采青、萎凋、揉捻、解块、发酵、做型、干燥等多项工艺。

据悉,滇红茶是采用凤庆大叶种茶树鲜叶为原料,将刚从树上采下的鲜叶摆放在通风透气的竹帘上,这个过程称为萎凋。当水分散失到一定程度,将茶叶进行揉捻,使得茶叶产生黏性而结成块团状,利用解块机解散团块,初步分级。在适宜的温、湿度条件下,茶叶颜色逐步改变,并散发出香味。然后把茶叶做型烘干。这里面的每一道工序都需要拿捏得非常准确,制茶师傅一个细微的动作都会影响到茶叶的品质。

张国琴表示,随着科技的进步,现代工业化生产滇红茶完全传承了传统制作技艺全部过程和内涵,仅将部分手工操作换成了机械操作。比如茶叶揉捻机的揉捻要比手工的揉捻更快更好。

2022年,滇红茶制作技艺申遗成功,正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时光荏苒,历经烽火洗礼与沧桑岁月的滇红至今依然用心呵护着最为传统的制茶技艺,呵护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人文自信与独特韵味。

制茶人的振兴路


茶农采茶忙

制茶技艺的源远流长离不开一代代匠人的悉心守护。对于茶区政府而言,建设茶行业高技能人才队伍,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一项。

凤庆滇红是凤庆县大力发展的地方特色产业,全县拥有几十位省级滇红茶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

目前,凤庆县依托凤庆滇红茶产业联盟组建的“滇红茶制作大师团队”,形成了“金字塔”式人才培养模式。从基层行业技能人员中,县里计划每年选出300至500人,将他们培养成懂技术、会管理、擅营销的“高素质农民”“乡村工匠”,跟随国家级、省级非遗传承人继续学习,最终成为茶行业高技能人才,为乡村振兴助力。

茶养活了凤庆县的一方百姓,其发展趋势事关全县民生大局。凤庆县地方产业办公室主任杨耀斌表示,目前,凤庆县51.59万亩茶园养活了75441户农户、33.45万名从业者。培养出越多制茶大师,凤庆滇红品牌越有名、产业越发展,就会吸引更多人才,形成良性循环。当地正谋划各项切实有效的措施,广泛传承凤庆老茶人的好手艺,留住更多年轻人,培育更多行业骨干。

为确保滇红茶制作技艺的存续力,增强传承活力,下一步,当地政府将鼓励项目传承人按照传统方式授徒传艺,依托中职院校和高等院校培养专门人才,巩固传承;举办专项保护传承培训班,加强能力建设;建立研学基地,编写普及读本,开展相关巡展活动,提高青少年的保护意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让非遗项目更好融入人民生活,拓宽文旅融合发展之路。

经过漫漫时光浸润的人间味觉,在遇到凤庆红茶时,品味出的是自然的馈赠,是传承的技艺,是匠人们的守护……未来,凤庆红茶仍会以独特的魅力续写着其纵贯古今、婉转悠长的故事。

云南网记者:官媛敏

资料来源:人民网、工人日报、今日临沧、云南日报

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