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听说困鹿山的名头,是2010年5月。一位茶友送我一个金瓜,说是用宁洱县困鹿山古树茶做的,很好喝,让我品品。普洱市范围内,有名的茶山不少,景迈、千家寨、邦崴、小景东等,但就没听过困鹿山。不管怎样,先喝了再说。看着金黄透亮的汤水,嗅着公道杯满杯飘香的蜜香味,再嘬口茶,顿感满口甜润,茶水细软,香气融入茶汤中,苦涩较淡,实为普洱茶的上品。品着好茶,话题自然聊到了困鹿山,聊到了做这款茶的人。茶友说,困鹿山的古树茶,在清代时很有名,用其做的金瓜茶是贡茶,上贡朝廷。在沉寂了百年后,被一个叫李兴昌的人给复活了,他在2008年6月获得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称号,项目名称是“普洱茶制作技艺·贡茶制作技艺”。
困鹿山,深深地印在脑海里。
2013年4月初,机缘巧合,和那位茶友到了宁洱县,认识了李兴昌老师,并与李老师一道奔向困鹿山。路上,李老师说,困鹿山属无量山系,大约有5000多棵古茶树,比较集中的一片在风阳乡的宽宏村,约有500余棵大树和古茶树,那是他的家乡。李老师说,小时候,他妈妈匡志英就给他讲,不要小看家乡的古茶树,那是老祖宗留下的,很早就有了,在清代时成为贡茶,从我们这里送到北京,给朝廷和皇帝喝的。每年春天采茶季节,官府都要派人来守住这片茶园,不让人随便采摘。只有给皇上的贡茶做完以后,村民们才能再采茶,做茶出售。那时交通不便,去一趟县城都不容易,更别说是北京。我们这偏僻地方的茶叶,居然是拿到北京!这在李老师幼小的心灵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李老师还说,他妈妈还有一门手艺,就是按老一辈传下来的方法做茶。方法是把毛茶蒸软后,用布将茶包起来再压紧,做成圆形或偏圆形,做成圆形的,像人头一样,也有的做成偏圆形的,像南瓜一样。2004年以后,李老师开始用传统的方法做困鹿山的古树茶。在岔进一条路后,车便在陡峭的盘山路上颠簸前行。出发近3个小时后,终于到达了海拔1600余米的古树茶密集之处。
在一片南向的缓坡上,有十余户人家,正直上午10点多,在明媚的春光下,家家的烟囱飘散出袅袅炊烟,整个山村显得静谧、安详。走进村子,发现不少胸径约30公分、高10余米的古茶树生长在居前屋后,满眼的绿和闪动在茶树下的人影,又使山村显得生机勃勃。穿过几户人家,数百棵古茶树呈现在眼前。那些茶树比村中的更大,更高,有的胸径甚至近50公分,树高15米。穿梭在茶林中,不时看见茶农爬在古茶树上采茶,树下则有买茶者守候着。徜徉在茶林中,发现有几个特点:这片茶林都是古树茶,树冠完整,明显的主干—枝干形,胸径在30~50公分之间,树高在8~15米之间,树龄在300~500年左右;古树之间的距离在5~8米之间,从横到竖看都成行,不杂乱,也不零散,十分有规律,典型的人工栽培茶园。最难能可贵的是,这些古茶树中除了大叶种的古树外,还有中叶种和小叶种的古茶树,且胸径和树高与大叶种的并无二致。遥想当年,我们的祖先在种植这片茶林时,是很有想法的,不同的茶树在这里种下,俨然是一片试验田。要知道,在云南,是大叶种茶的天下,笔者还是第一次见到树龄这么长的小叶种茶,高大的树干上,鲜叶只比南瓜子略大,看惯了大叶种古树和叶形的比例,立马有一种树形与叶形极不协调的感觉。
这是一片古老的茶园,这是一片充满生机的茶园,这是一片凝聚人类智慧的茶园,这是一片产出上品普洱茶的茶园。为什么多年来不知名?现在又出名了呢?
有李老师的引领,笔者很容易先后走进了几户茶农家,经过交谈,笔者的疑问也得到答案。困鹿山因山高路远,不通公路,交通极为不便,加之茶叶当时并不值钱,只是换点盐巴钱,茶农的生活较贫困。在2004年以后,李老师开始用古法做金瓜贡茶,并在各种场所推介困鹿山的茶。茶农记忆最深的是,2005年,在李老师的运作下,著名演员张国立来到困鹿山,并出资2万元,认养了一棵古茶树,而只带走了50斤茶叶。50斤茶换来2万元的消息,在整个困鹿山爆炸开来,要知道,当时的茶叶才10多元一斤。古树茶的魅力让茶农看到了生活的希望。不过,在2006年时,李老师一斤重的金瓜贡茶也只卖60元一个,而且这还让李老师淘到第一桶金,从此一发不可收。2007年,思茅市更名为普洱市时,市政府在云盘山景区举办了普洱茶制作表演活动,李老师现场展示了贡茶的制作工艺,他熟练的杀青、揉捻、压制动作,让展区周围立刻围满了参观者。不久前,故宫博物院所藏的金瓜贡茶才来展出,现在就有人在做金瓜贡茶!消息不胫而走,在会场引起轰动,也引起组织者的关注。普洱市的领导高度重视普洱茶产业发展,积极推广并帮助李老师把传统的普洱茶生产工艺申请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2008年,经过专家评审并断定:李老师母亲匡志英所传下来的正是百年前皇家贡茶制作工艺,到李老师已经是第八代。因传承脉络清晰且制作技艺与古法最为接近,李老师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洱茶制作技艺·贡茶制作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
2008年8月的北京奥运会上,李老师作为制茶工艺表演的代表,现场展示普洱贡茶制作工艺:杀青,揉捻,筛选,压型。许多党和国家领导人和国内外宾客都来参观。从2009年至2012年的数年间,李老师多次参加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型展览,多次荣获多项金奖、银奖和特等金奖,多次参加了国际国内茶业博览会和中国名优茶竞赛,多次获金、银奖。
困鹿山的古树茶亦随之名声远扬,清代时的贡茶,漂亮的条索,极佳的汤色和口感,真真切切的上品普洱茶。困鹿山的古树茶,从2006年的30多元1千克(晒青毛茶,春茶,下同),到2013年1200元1千克,其价值终被茶人认可。茶农们在谈到这几年的变化时,脸庞上自然充满笑容,都异口同声地说,这一切,都要感谢李老师。
在与茶农的交谈中,我还了解到,随困鹿山声名远播,对茶山和古茶树的保护也成了当务之急。因为17户人家就在茶园中,对古茶树的生存会有影响,在当地政府部门的帮助下,已在离茶园2千米处规划了新的住房,现在建盖中。谈到对古茶树的珍爱,茶农还讲了两件趣事。一个茶农在村中驾驶拖拉机时,不小心碰断了邻居家一棵古茶树上手腕粗的一根枝干,最后的解决办法是:看在乡里乡亲的情分上,就赔2万吧。另一件事情则更有意思,一个茶农看到这几年古树茶价格猛涨,便在自家的一棵古茶树下挖了个坑,放入了一些化肥,想着来年如果茶叶丰收,可如法炮制。没想到的是,茶树上的茶叶非但没增加,反而全部掉光了,茶树岌岌可危。急忙请来专业技术人员,第一次看到给茶树“打吊针”,茶农啧啧称奇,同时也充满希望。技术人员走时撂下一句话,估计能活,但要等茶树的叶子长到和其他茶树一样时才能采摘,至少等三年。
从此后的2014、2015、2016年春季,笔者每年都上困鹿山,感受着这座茶山的变化。通往茶山的路,由原来的土路变成了硬化的水泥路。茶农们已将家搬至两层楼加院落的新房,那棵被下了化肥的古茶树已被救了回来,不过代价是2万元,但茶农仍然很高兴。在一棵最大的古茶树下,摆下了石头做的祭坛,开始祭茶祖了。现在到困鹿山的茶人越来越多了,从车牌上看,有北京的,有广东的,有江苏的,有湖南的,有贵州的,当然,更多的是昆明和云南其他州市的。
这几年,困鹿山的古树茶,被更多的茶人接受和追捧,许多茶人在给古树茶名山排名时,困鹿山排在老班章、冰岛、易武、昔归之后,名列第五,价格也是一路高歌猛进,2014年2000元1千克,2015年3200元1千克,2016年6000元1千克。
困鹿山的古树茶,在沉寂了百年后,终于拨开覆盖在其身上的迷雾,以独特的魅力重新展示在人们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