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仓、退仓:揭秘做旧老茶批量生产线
茶友网首页 个人中心
下载APP 下载APP
手机访问 手机端二维码
一头大象-普洱茶

做仓、退仓:揭秘做旧老茶批量生产线

3年前方舟子发表文章,宣称“普洱中含有大量黄曲霉菌,对人体危害极大。”在普洱界掀起滔天巨浪,一时间茶客们谈茶色变,市场风声鹤唳。

后来陈宗懋院士等多方牵头,发起一波大规模的普洱茶物质检测,结果显示,饮用正品干仓的普洱茶,完全不必担心会危害人体健康。

那这些霉菌超标,危害极大的普洱茶,又是从何而来的呢?这篇文章,陆离就来为茶友们揭秘,危害极大的做仓、退仓。

01做仓

做仓,一般指人工催化普洱茶,通过把温湿度控制在一个较高的范围,从而加快普洱茶的转化效率和陈放效果,以达成短时间牟利的目的。

像业界人人喊打的湿仓普洱茶,就是一种危害极大的做仓手法,关于湿仓的危害性和成因,陆离在之前的文章中有过详细讲解,这里不过多赘述。

知识延伸:湿仓:普洱茶致癌论的罪魁祸首

而高湿密闭做仓,就是大幅提高仓储环境内的湿度,有些甚至会在紧闭门窗的同时,再让仓内湿度达到90%左右,这种极端环境下人都不敢久留,简直像是在养蛊!

这种方式下快速陈放出的普洱茶,茶叶细胞结构中的角质层白化脱落,并形成大量霉菌,茶叶的里里外外,都有难以计数的白霉菌落。

这种做仓手段门槛低,对人体的危害也极大,好在也容易辨别,首先茶叶的色泽暗淡无光,并呈现出“病恹恹”的灰褐色。

湿仓茶表面的白霉太过显眼,这些人会用热蒸汽稍微蒸一下茶叶,然后用牙刷把白霉轻轻擦去,但无法触及里面,因此将茶饼拆开,仔细观察内层有无白霉,即可判断。

而这一点,也是区分霉斑和白霜的辨茶方式之一,二者形态有些相似,但性质好坏上却有着本质差别,具体可学习下列文章。

知识延伸:入门必知丨发白霜说明普洱茶霉变了

湿仓茶表面光泽暗淡,这些人会用熟普泡几份茶汤,再用小刷子沾上这些汤水,均匀地涂抹在茶叶表面,这样茶叶表面就会油亮不少,香味也会增加。

但人为涂抹上的茶汁会十分生硬,而且一份茶汤往往会涂很多湿仓饼,所以有时明明种类和年份不同,茶饼油光却神似,因此仔细辨别也能识破。

相比于饼身上的各种伎俩,做仓茶还有一个显著标志——仓味。

02仓味

仓味,是一股非常沉闷的负面味道,有茶友形容仓味既有泥土的腥气,又有发霉的沤味,让人闻了就想倒胃口,更别说去品饮带有仓味的普洱茶了。

这类有仓味的茶,很多都是做仓导致的,其形成既有历史原因,也有当时不完善的普洱茶仓储技术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20世纪80年代,普洱茶方兴未艾之时,香港茶商就已经发现了一个现象:在低温高湿的防空洞内陈放的普洱茶,反而发酵地更快。

普洱茶的越陈越香,得益于微生物的广泛参与,但在防空洞等地下环境中,微生物生长繁衍时所产生的气体,由于通风不畅,会一直滞留在空气中。

而更糟糕的是,由于茶叶吸附气味的特质,这些杂味会被普洱茶重复吸附,还会鸠占鹊巢,影响普洱茶的芳香类物质的生成。

总之,由于仓储环境的通风性不足,普洱茶上的杂味不仅无法散去,还会发生新的化学反应,形成的庞杂异杂气味群体,就是仓味。

正品干仓的普洱茶,完全不会有仓味,如果茶友手上的普洱茶,总有一股阴魂不散的仓味,且无法通风去除,那就要提高警惕了,这些茶很可能是以次充好的做仓茶。

03退仓

为了掩盖做仓茶的表面缺陷,使其能蒙混过关,进入市场。这群人又“发明”了退仓。

退仓的主流手段,是把茶叶放置在一种特质的铁皮屋内长期通风,并保持30℃以上的高温,和75%以下的低湿度。

这种退仓法的起源于一种土办法——如果茶叶的白霉和土腥味特别严重,可以先把铁皮放置在太阳暴晒的环境下,再把茶叶放到铁皮里,各种异味和霉菌会褪去很多。

退仓利用了茶叶本身的一些特质,做过仓的茶再经过退仓,会更加阴险隐蔽,但也有方法能识别。

首先,这种方式虽然能去除茶叶表面的白霜,但茶饼背面往里凹的圆圈内壁,是一个晒不到的死角,所以还是会留下白迹。

此外,这种铁皮仓里温度非常高,茶叶内含水分会蒸发地特别快,等级较高的嫩叶,会呈现不自然的青黑色泽,而等级较低的老茶梗,会变得一碰就碎,甚至碳化。

04辨茶

从做仓的那一刻起,这些茶就打上了一个个烙印,在开汤时,可以从汤色、叶底、口感和香气等方面来分辨。

做过仓的茶,茶汤浑浊不堪。不够清亮,但入仓时间短,退仓时间长的普洱茶,普通消费者难以通过茶汤甄别,所以还需要再看另外几个方面。

做过仓的茶,叶底色泽斑杂。弹性也比较弱,手指稍加施压就会脆裂,尤其是一些老叶,会呈现明显的碳化。

做过仓的茶,口感表现差劲。虽然有的能做到汤滑水甜,但滋味单薄,而且从头泡到结束,锁喉感都很明显,喉咙干涩,空咽一口口水,能感受到喉咙里像有东西卡住一样。

做过仓的茶,汤色落差明显。一般只有头三泡会有较浓的汤色,但变化单一,一般从第五泡开始,汤色的表现就会一泻千里,不仅迅速变淡,而且没有茶气。

做过仓的茶,香气嗅感异常。香气是作假重点,所以一些茶香都还算明显,但香气下降的速度异常地快,到了最后几泡,甚至能隐隐觉察到没掩盖好的霉味。

如果将来作假手段能魔高一丈,做仓并退仓的普洱茶,能够在口感上鱼目混珠,让开汤辨茶失效的话,那也还有这些方式能够甄别:绵纸包装、背面包法、印刷细节。

知识延伸:老茶鉴定纪实:抽丝剥茧,辨明真身。

受限于当年生产时的造纸机器,中期茶的绵纸包装千差万别:纸张材质、薄纸厚纸、有无加浆、黄旧程度、纸纹走向...可以说,每一批次老茶的绵纸,都是独一无二的。

当年生产时还没有流水线的概念,普洱茶都是由师傅手工封装的,为了方便快捷,通常两手拿住一份绵纸,往茶饼上一套,在握住纸边用力一抓,一份普洱茶饼就包装好了。

在包装时绵纸会受到人为的握力,产生不规整的褶皱,由于力量不一,通常呈现出自然散乱的外观,而且茶饼中心的折痕不太规整。

而市面上的大多数假货正好与正品相反,由于是机器统一压制,所以褶皱会更加整齐,呈放射状散开,虽然很美观,但却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这就是勐海茶厂独特的”两手一把抓“式包装手法。在大益第一代防伪标签制作之前,老茶客们就以此来识别真假,当年落后的人工,现在已成为难以伪造的技术门槛。

当年生产普洱茶时,印刷经常出现错印漏印等细节错版,现在却成了各种批次防伪的细节,细节形式多样,需要根据具体茶品具体分析,仅陆离茶寮在售产品中,就有:

1999年海湾茶厂事业青,“业”为错版字,这也是其得名原因;

2001年思茅王霞方砖,经久耐泡的“经”字,错版出头;

2003年富华定制十二中青砖,内飞“YN0883”细节;

2003年红大益版面7572,314批次咬七版本,云南七子饼茶中的“七”印刷不规则...

现在的普洱茶市场中,作假售假层出不穷,陆离揭秘这些作假技巧,不是希望大家都能成为鉴茶专家,而是能够保持最基本的判断能力,买到货真价实的好茶。

来源:陆离茶寮,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