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陈普洱:二十年茶仓进化史
茶友网首页 个人中心
下载APP 下载APP
手机访问 手机端二维码
一头大象-普洱茶

双陈普洱:二十年茶仓进化史

2020年12月22日,双陈普洱第四代茶仓问世。普洱界的巨擘和大佬齐聚东莞高埗,共同为这个低调的业界老大哥“庆生”。

2020年9月28日,亿态养普庄园山西分园开园,一向低调的双陈,这次却打出了“天养地藏,陈香普世”的口号,超前的理念,引发一片哗然。

沉淀十年,才推出的养普庄园,有人认为是领先一个时代的理念,但还有不少人质疑其价值和正确性。

今天陆离带大家了解,低调的普洱专业仓储龙头——双陈普洱。

双陈茶仓雏形

20世纪20年代中期,香港的茶商首次注意到了普洱茶的越陈越香,并开始有意识地探索,仓储环境对普洱茶转化效果的影响。

但在早期的仓储探索中,由于不了解越陈越香的本质,港仓走了很多弯路,尝试了以通风为主的瓦房仓储,以湿度为主的防空洞仓储,但都以失败告终。

直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香港普洱茶的仓储技术才逐渐成熟,出现了相对科学的技术型仓储,入仓陈放,退仓除味,定时翻仓和控湿控温等技术逐渐明确。

20世纪90年代,普洱茶在台湾兴起,这股“普洱热”也随着台商到南方地区投资,而传到了大陆,更加先进的普洱茶仓储时代,即将拉开序幕。

1992年至1994年,东莞茶商陈永堂开始探索大陆茶仓的技术形式,考虑到气候和时代发展,他没有照搬港仓经验,而是通过大量试验来得出结论。

陈永堂团队通过将同一款普洱茶,分别放入露天仓、空调仓、古粮仓,存放时长两年的对比试验,发现露天仓里的由于高温高湿已彻底霉变。  

而空调仓环境虽然恒温恒湿,但环境密闭,通风不畅,导致转化效果一般,普洱茶的潜力无法被激发。

而参照古代大型粮仓设计的茶仓里的普洱茶,环境自然,空气流通,温度和湿度也有很好的保障,储藏出来的普洱茶口感品质是最优越的。

在这次试验的基础上,陈永堂组建了一支由资深茶人组成的普洱茶团队,并通过查阅与普洱茶相近的食品存储方式,设计出第一代专业茶仓的蓝图。


一代自然茶仓

1995年,双陈普洱品牌建立,并顺势推出了即第一代普洱茶专业茶仓。这一代茶仓的关键词是古代生态粮仓技术,做到了防火、防洪、防潮、通风和采光。

在除湿和除味方面,一代仓使用了生石灰和活性炭等天然材料。在控温和控湿方面,一代仓通过气流循环风道结构设计,使仓内温度在32℃以下,湿度在75%以下。

此外,一代仓还借鉴了港仓的防潮和管理经验,通过货架和编号,使仓内普洱茶远离湿度大的地面和墙壁,同时做到井然有序,查找时能按图索骥。

二代精密茶仓

2000年,双陈普洱二代专业仓问世,经过了长达五年的探索和实际使用,双陈普洱已经在业内打响了名气,仓储面积由一代的三百平方米,扩展到了万余平方米。

双陈普洱二代专业仓的关键词是精密,这点主要体现在更加科学的仓储管理上。

由于仓储面积扩大,仓内普洱茶存放时长不一等原因,双陈将新茶、中期茶和老茶分开陈放。

此外,一代的金属货架,也换成了更贴合自然的生态原木架,并根据每批普洱茶所需环境的不同,为其量身定制货架高度、存放距离和堆放数量。

此外,由于一代的自然风道,在台风和暴雨等恶劣天气中表现不佳,二代仓增设了动力设备,在特殊天气时可以转为空气内循环模式。

三代生态茶仓

2012年,经过十余年的沉淀和积累,双陈普洱第三代生态茶仓横空问世。这一代关键词正是生态,而这次双陈推出的生态仓储系统,又一次领跑了一众同行。

由于存放理念的升级,第三代生态仓的整体藏茶面积,比二代扩大了十多倍,达到了130000㎡,而更让人惊奇的是,茶仓外绿化覆盖率高达55%。

种这么多的树,不是为了迎合生态二字的噱头,而是为普洱茶的后期陈化,打造优良天然的环境。而这一点也有广东养普科研院的专业报告,作为理论支撑。

除了植被覆盖率外,第三代茶仓也新增了不少亮眼的细节,如回字形的建筑结构、采用双层玻璃的光照系统,日光灯等内部照明等等。

经过二十余年的积累,双陈普洱也拥有一支普洱科研团队,有设备齐全的茶叶化学实验室、专业且经验丰富的审评师团队等。

大量植被提供优质空气、广东养普科研院提供技术支撑,五大系统提供严谨仓储结构,最终可以构建出适合普洱茶后发酵,又符合环境保护的生态系统。

十年磨一剑,第三代专业仓整合了前两代在仓储上的优点,并正式确立了今后发展的五大系统:净化、稳定、调节、陈化和醒茶。

净化系统,指的是今后新收的所有普洱茶,都会先进入独立出来的净化茶仓,在经历长达18月的除味处理后,方可进入稳定仓。

净化系统,是其他四类系统的基础,这一步既保护了正式仓的小环境稳定,也通过漫长的适应环境,让新茶脱胎换骨,以崭新的面貌迎接之后的陈放之旅。

稳定系统,指的是所有在稳定仓里的普洱茶,每存放半年左右,就会有专业审评师进行登记,并记录这一时期下的转化效果。

调节系统,指的是仓里的普洱茶,已经不会再拘泥于生熟和年份分门别类的存放,而是根据每种茶的特性,相互搭配去存放。

陈化系统,是五大系统的重中之重,可以说其他四个系统就是为陈化系统服务的,陈化系统,包含空气质量、温度湿度、通风循坏、微生物菌群等关键因素。

苏醒系统,指的是即将出仓的普洱茶需要经过的一系列处理,包括茶品成分检测,包装卫生清理,扩大茶饼与空气的接触面等等。

转化效果到位的普洱茶,就暂时存放在空气流通,温度湿度与外界相近的醒茶仓里。

其实看到这里,我们不难发现,双陈的五大系统,就是把存放时的一些注意事项,如新茶单独存放,定期审评、醒茶等环节都做到了极致。

而五大仓储系统之间融合贯通,共同构成了整个生态仓储系统。

四代养普庄园

2020年12月22日,双陈普洱第四代专业仓开园,如果说第三代专业仓贯彻了环保理念,那第四代专业仓就带上了一些人文情怀。

养普,或者说孕育普洱,是第四代专业仓的关键词,也是双陈普洱在仓储模式的最新成就。

用陈永堂的话说,养普就是在孕育一个全新的生命,刚制成出厂的普洱新茶,就像一个刚呱呱坠地的婴儿一样,需要在存放过程中才能长大成人。

除了提出养普这个新理念外,第四代专业仓还首次向外界公布了,一直捂得严严实实的普洱茶界最前沿科研成果——茶种。

普洱茶种的概念,脱胎于欧洲百年酒窖里的酒种,指的是每种老茶都带有独特的微生物菌群,而这些看不见的菌落,一直是影响普洱茶转化效果的关键因素。

养普茶种的选取,通常是精选出一批某类微生物含量特别丰富的老茶,并将其陈放在仓内的不同位置,以起到引领这一片茶品发酵的作用。

近十年来,双陈一直在闷头研究茶种资源的理化分类,并形成了系统化的茶种应用体系,如果说理念上的东西还可以模仿,那茶种就是实打实的技术护城河了。

知识延伸:比专业仓层次更高的专业窖,会是普洱茶仓储的未来吗?

仓储模式蓝图

除了技术和理念层面,双陈也展示了一个全新的商业模式蓝图,推出了普洱鉴定、普洱仓储、普洱交易、普洱金融、普洱增值和普洱文旅这六大服务。

这里陆离举个例子,来帮助茶友们理解这个有些超前的概念:城郊有个种植基地,卖的菜便宜又好吃,但进菜的商人总是把价格抬的很高,导致大家买到手时都比较贵。

而之前只种菜的蔬菜基地,在小区旁边的菜市场新开了一家蔬菜店,所有菜都是厂家直供,便宜还实惠,为了向大家证明菜里没有打药,还邀请大家去基地实地参观。

这一做法,就是在打破以往的普洱茶的流通交易管道,力图让整个普洱茶产业链活起来。而最大的获益人,就是我们这些终端消费者。

但这个概念其实并不是第一次提出,早在普洱茶风头正盛的2005年,云南思茅市就牵头开展了普洱证券化,创办了全国首家“普洱茶银行”。

这个银行全称为“普洱茶收藏拍卖行”,借鉴了现代管理学和银行学概念。

个人珍藏的普洱茶,由全国权威机构鉴定后,以付费形式存入“茶银行”,由普洱茶专家负责打理收藏。

这些经过官方鉴定的普洱茶,就像黄金一样有了一个大致的价格区间,其升值保值的属性也更加明显,在存入“茶银行后”,还会有专人负责打理,保证其品质。

但这个极具前瞻性的普洱银行设想,在07年的普洱之殇却被付之一炬,成为了时代的眼泪,而在十几年后,双陈继承了这个重任,并开始了新一轮的尝试。

科学技术,永远是推动发展的第一生产力。哪怕这些计划只是刚刚起步,哪怕普通消费者,不甚理解背后的意义,哪怕同行们因为理念超前而不敢深入。

但专业化分工、科学化管理、流程化协同、模式化输出。对整个东莞藏茶产业价值,对全国普洱茶市场的收藏、流通和消费等环节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回看双陈普洱近30年的发展史,自然仓储、精密管理、生态植被,普洱养育,每次都在领跑于时代。

最后,陆离祝愿双陈普洱能越办越好,也期待将来能和各位茶友一起见证,一个规格更高、管理更科学,价值更高的普洱茶仓储系统。

来源:陆离茶寮,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