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闲来无事翻看邓时海先生编写的《普洱茶》时,我突然意识到这样一个问题,大益茶原有的收藏体系已经无法适用于现在的市场变化,单独以年份来确定大益茶的价值已经无法正确的反应现在的产品了。
1995年邓时海先生在台湾出版《普洱茶》一书正式将普洱茶的收藏以典籍的形式展现在了众人面前,这本书也被很多藏家称之为普洱茶收藏的“圣经”,也是普洱茶藏家入门的经典之作。大益茶能有今天的地位,《普洱茶》也是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越陈越香”概念的提出,又赋予了普洱茶老茶极高的市场价值以及收藏价值。如果说这本书奠定了大益茶市的基础有些言过其实,但要说其作为大益茶收藏的理论基础我相信没有多少人反对的。
图片来源:网络
在《普洱茶》这本书中,年份被赋予了极高的价值,但现在大益茶收藏体系却出现了一些年份较短的大益茶其价格要远远超过一些年份较久的大益茶这样的现象。也有一些朋友对这种现象提出质疑,甚至有人认为这已经偏离了普洱茶收藏的既定轨道,那么真相到底是什么?是《普洱茶》这本书写错了还是现在的市场错了?
首先我要说的是,《普洱茶》这本书是对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前那些比较知名普洱茶的总结,书中大部分普洱茶都属于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这一时期的普洱茶生产讲求标准化一致性,产品本身往往在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什么大的变化。就拿原料、工艺这两项来说,从新中国成立到勐海茶厂改制,基本保持了高度的一致性。所以这一时期的普洱茶,在仓储没问题的情况下,自然是年份越久者价格越高。
可是到了二十一世纪,普洱茶行业进入到了一个快速发展时期,本来被边缘化的产地元素被摆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制茶工艺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制茶的理念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就拿拼配来说,以前拼配是高低搭配,将口感不佳的原料与上乘的原料拼在一起,让两者中和一下,只要最终的产品能够卖出去就行。提高了原料的利用率就等于提高了企业的效益。现在拼配则是要使一饼茶能够具有千山百寨的符合滋味,比如千山一叶,群峰之上就是根据这个理念打造的产品。而这种产品往往是把多个优秀产区最好的原料搭配在一起去追求普洱茶的极致,自然就超越了《普洱茶》的时代背景。这样就带来了一个全新的问题。
当一款大益茶在各个方面超过了几年前在定位上相似的产品,二者之间哪款茶的价格应该更高一些呢?
这是一个大问题,也是所有大益茶藏家以后必须要面对的一个问题。虽然现在圈内的各路大神们还没有给出一个标准答案,这里我就说说我自己的一些个人看法,不足之处还望大家指正,也希望大家一起来讨论。
首先年份的重要性毋容置疑,抛开年份谈收藏那就是耍流氓,但年份也应该有个参考标准,比如3~5年,8~10年这样。年份越久对大益茶的加成就越大,这一点不应该被动摇。至于年份久到一定程度,已经超过了最佳品饮期的问题,那就留给几十年以后的大益茶藏家们去讨论吧。
接下来就是产品的升级问题,如果一款大益茶在方方面面都超过了几年前的同类产品,这种超越还是量变引起质变的提升,就应该把年份放在一个次要地位。毕竟几年的时间还不足以改变一款大益茶的内在,在年份相差不大的情况下,茶叶的品质应该被作为主要参考因素。这样就可以对《普洱茶》这本书的知识点进行了补充以及完善,也就不会让刚接触大益茶的新人们感到迷茫了。
来源:作者:兰陵王 大益行情网,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