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一
我的口感,受华南一带的影响至深,选茶的方法也不由自主。比如喜欢苦底茶,尤其是熟茶。这好像听起来很怪,我喜欢的易武茶就不是以苦底茶著名的。其实,这是易武与易武比,若是纯甜茶,与易武茶一比较,大家就知道了差异,就知道了高下。
很多人看茶汤,看叶底,看什么呢?
反正我是不明白的。明明茶汤厚薄,一眼可鉴,但是,大家又偏偏说茶汤薄。
是不是把茶汤厚薄和滋味浓淡混为一谈了呢?茶汤厚未必滋味浓,滋味浓未必茶汤厚,这就像盐多咸,盐少淡,和菜品有任何关系?
喝一半天茶,看上去侃侃而谈,可惜都是错的。
说不清。
茶叶是纯个人喜好之物,和葡萄酒、茅台都一样,个人主观的意见占主导。
一个茶,谈来谈去滋味叶底而已,就是一个小生意而已,这就没了趣味。
趣味!!
懂吗,这才是喝茶,这才是茶中味。
之二
我泡茶的方法,追溯起来是潮汕功夫茶那一套,当然,我泡茶的功力还差很远。总体来讲,我个人的体系(姑且叫体系)是一个纯市场的来源,所谓来自于江湖,消失于江湖,这大概是我想表达的。
新茶用盖碗,老茶用紫砂。新茶求香,老茶求韵,此二器表现最佳。
至于喝茶,泡茶,有所讲究,更有所不讲究。
我之前遇到一个老茶人,泡茶很随意,大缸子泡,众所周知,云南大叶茶,滋味浓厚,大缸子泡滋味必然浓,在没法讲究的时代,这是一种白开水的替补,现在都讲究到山头味的细微之处了,这样的泡茶方法,泡任何山头茶,都是一种浪费。
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场景,有不同的冲泡方法,在办公室搞接待,重要的是谈事情,茶叶就仅仅是一种礼仪,至于滋味如何,无人关注。在品鉴的场合,不拘小节,恐怕茶叶也未必有味。
有一年开会,遇到一个茶学专家,挂帅搞审评,其实他从来也没有一天的审评历史,私下里对普洱茶有很多的否定,但是,普洱茶又实在名气太大,大家好像又不得不从。
这样的背景,审评茶,我不敢说是本末倒置,至少说服力是不够的。很多人认为我也否定这样,否定那,其实是误解,我否定的是假,而从来不否定真,甚至有缺陷的真。
之三
泡茶能不能泡好,其实还是有讲究。
好比云南人没有广东人会熬汤,从选材到搭配到时间到火候的控制,这都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
泡茶,就是熬汤。茶水是茶水,茶汤是茶汤。浓了涩,淡了无味,投茶量,注水方法,冲泡高低,水温适宜,不同的茶性得有不同的方法。
还是把“汤”学好,再来谈叶底,再来谈工艺,再来谈年份。
茶叶虽是简单物,开口就大谈其谈,尤其是面对的都是行家,那就是闹笑话。
来源:吴疆说普洱
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