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普洱茶“水很深”,简简单单一句话,就把多少人拦在了普洱茶的门外。但细想想,要喝懂这杯茶,还真的不简单,每一位茶友具备了至少4门跨界学科的知识,光这一点就比娱乐圈里跨界的明星们666!
不信?来细听小编跟大家说说。
跨界学科1:地理
举个例子,老茶友常提到的“境内六大茶山”和“境外六大茶山”。初次听到的茶小白一定会懵:“什么?还有来自国外的普洱茶?”这个“境”不是边境,而是以澜沧江为界线来划分的。
“境内六大茶山”是指澜沧江以东的6个产区山头:攸乐、革登、倚邦、莽枝、蛮砖、曼撒(后期被相距20公里的易武取代,并划归于易武产区);境外则是指澜沧江西南方向和中国边境之间的6个产区山头:南糯、布朗、勐宋、巴达、南峤、景迈。
跨界学科2:历史
还是以这十二座茶山为例。境内六大茶山又称为:古(江内)六大茶山,境外六大茶山也相对应称为:新(江外)六大茶山。这里的古和新,是以它们山头命名的时间先后顺序来定义的。
清朝时期,对普洱茶进行管理的政府机构——普洱府,只对澜沧江以东的6个茶山进行管辖。所以,在最早记录古六大茶山的《滇海虞衡志》(清·乾隆)原文中,仅介绍了古六大茶山:"普茶名重于天下,出普洱所属六茶山,一曰攸乐、二曰革登、三曰倚邦、四曰莽枝、五曰蛮砖、六曰曼撒,周八百里。"
而新六大茶山是到民国及建国以后才被命名,事实上新六大茶山的历史,远早于古六大茶山,且其古茶树面积更大、树龄更长。
跨界学科3:植物
入门级茶友仅仅知道,不是任何茶叶都能做成普洱茶。什么意思呢?普洱茶是我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它是“以云南省地理标志保护范围内的乔木大叶种晒青毛茶为原料,经这个范围内的特定工艺加工而成。”
而尊贵铂金级及以上的茶友,则了解不同茶区茶树生长的自然环境,比如:土壤、雨量、光照、温度、伴生植物等;知道同一株茶树,在不同季节茶叶里内含物质含量的多少;能分辨出茶叶的条索形状,懂得普洱茶中的梗(这里插入《一个超有“梗”的故事》)。
跨界学科4:微生物
普洱熟茶属于发酵食品的一种,这就跟微生物有着较大的关系啦。熟茶的发酵,跟酿酒加老曲、发面加老面还不一样,它只通过加入一定量的水,靠自身含有的微生物酶,在适宜条件下催化有益菌种快速繁衍而产生的一种生物反应。
这个过程,微生物发生了什么变化,我们的肉眼是看不见的。制茶师傅都是通过经验来操作,茶堆堆多高?放多少水?什么时候翻堆?......经验丰富的师傅们胸有成竹,一切尽在掌握。而茶友们,则通过茶汤的颜色、香气、滋味、叶底等综合因素,评判这饼熟茶的发酵优劣。
受篇幅所限,今天就说到这里吧。但其实,以上每个学科都可以延申出更多广博的内容,仅是关于普洱茶地理方面的知识,还有很多可以说,比如普洱茶主产区涵盖了哪些行政区、比如每座茶山在什么地方......不胜枚举。
所以,细品一下“一入茶门深似海”还是很有道理的,而这些知识都是在每一位茶友,在一杯杯茶中沉淀下来的。这,就是茶友们对普洱茶的大爱,没有太多的言语,但却成为了生活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