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凡品质出众的普洱茶都值得收藏。这是一条在普洱茶市场得到共识的金科玉律。但是理论与实际情况总是会出现一些差异,而在这条金科玉律的背后则是“收藏容易,出手困难”的现实。
每当开始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最让我感到困惑是这本不应该是个问题。据不完全统计,将普洱茶作为日常饮品的总人数已经超过5000万。庞大的基数自然也会孕育出一个庞大的收藏群体,一边老茶客手中有许多待价而沽的好茶,另一边则是苦苦寻老茶不得,只能退而求其次的新人。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阻碍两者之间达成交易呢?
答案也很简单,供求信息的不匹配。新人不知道老茶客手中的茶,老茶客也找不到等着买茶的新人。市场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一是没有人愿意搭建这样一个交易市场,二是茶商更想优先出掉自己手中的存货。两者之间互相作用,就把一个本该在十多年前就应该建设的体系一直拖到了今天,依旧看不到解决的希望。
现在普洱茶收藏市场处于一个混乱无序的状态,实力雄厚的茶商通过自己的经销商体系搭建出一个只针对自己旗下产品的交易网络。其他实力稍微弱一些的茶商,则依托现有的集散地比如广州芳村茶叶市场来构建一个小范围的流通平台,至于剩下的茶商则处于“产品售出,非质量问题概不负责”的状态。于是乎,就出现了这样一道奇景——茶商在销售出去的产品,经过一段时间的陈化,品质虽说变得越来越好,可拿到市场中去销售。要么没人要,要么降价许多才能出售,茶非但没升值,反倒贬值了。
销售茶叶相当于吃肉,每卖出去一片茶叶就能收到一笔现金。打造收藏市场就像是啃骨头,需要往里面不断的砸钱,至于说能不能啃到骨头上的肉那就要看运气了。想吃肉的人比比皆是,愿啃骨头的寥寥无几。发展到今天就变成了以上种种情况。
茶客藏茶而无法出手,损害的是一个茶企的长远利益。没有人会选择一个不负责任的品牌,茶商只看重眼前的收益却忽略了长期的利益,路只会越走越窄。藏茶容易,卖茶容易,买茶的人就会越来越多。藏茶容易,卖茶困难,我要是茶客,我也会选择让茶商替我藏茶,反正占用的是茶商的资金,茶商的仓库,至于说价格?那么多茶叶积压在仓库当中,最后绷不住的人一定不是茶客。
所以今天不愿意“啃骨头”,明天也就一定吃不了“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