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鲜爽化是大势所趋
茶友网首页 个人中心
下载APP 下载APP
手机访问 手机端二维码
一头大象-普洱茶

茶叶鲜爽化是大势所趋

前些天与朋友聊茶,他感慨现在的茶叶流通与制作周期都变短了。有的茶原先工艺繁琐,按照传统做法从采茶到成品的制作时间长,新工艺新制法出现之后,缩短了时间,还改变了茶叶的传统味道。

例如正山小种的鲜爽化,没有了烟熏工艺,才有了金骏眉和不烟熏的小种红茶,实际上与工夫红茶也无区别。武夷岩茶这类乌龙茶注重焙火工艺使其汤水厚重的特质,也因为鲜爽化,让它发酵与烘焙程度越来越轻。

朋友的这番感慨,在几年前我也有过,认为什么样的茶就应该做出它该有的特点,如果不按传统味道做,就不正统,不够显出它的内质表现。

而现今我的想法却有所改变:茶作为一种饮品,不应该是一成不变,应该是百花齐放的,如果总是抱着传统的认知,怕是最终只会越走越窄,甚至消亡。

正如早年的铁观音与其他乌龙茶一样,同样有经过深发酵、重烘焙的工艺制作,90年代从台湾学习到的工艺改变,才有了现在的清香型铁观音,后面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最火的时候几乎可以说占据了国内茶叶的半边江山,受到无数人的喜爱追捧,到现在也依然还有很多人喜欢,如果不是受到各方人为因素的负面影响,或许会有更多人喜欢。

铁观音的鲜爽化,让更多人喜欢上它,喜欢上乌龙茶,这也能说明为什么鲜爽化是大势所趋。轻发酵,轻烘焙的茶,会有清新清爽的滋味体验,对许多新手或平时不怎么喝茶的人来说能够比较好适应好入口,说不定人家就因为这样的一口滋味,对喝茶产生了兴趣,进而再不断深入了解,成为老茶客呢。

绝大多数人喝茶并没那么深,人们喜欢喝茶喝酒或其他饮品,都是因为它好喝,所以才会选择。他们没有标准,也没有传统味道概念,标准是需要时间建立的。好入口,喝起来香香甜甜,产生愉悦感就是对茶最初的标准。

总说年轻人不喝茶,不是他们不喝,是因为门槛太高,要让人选择茶,应该给他们有不同选择,别等人家还没到门口,就把门槛设高拒之门外。他们就喜欢清香的铁观音,喜欢清香的岩茶,喜欢鲜爽的红茶,而你却告诉他们没喝对,铁观音应该喝传统的,岩茶应该喝烘焙高的,红茶应该喝发酵深的。

问题是,这个“应该”是谁定的?

茶行业里一直都对小青柑嗤之以鼻,可小青柑卖得很好,喜欢它的人还是会选择它,这背后的原因为什么没人去思考?所谓垃圾茶去库存,喝了对人体无益之说都只是个别老鼠屎进来掺和败坏了名声,正经原料正经制作,有柑香有茶味,爽口好喝,没什么不对。

还有外国人喜欢在红茶里加奶,加糖加蜂蜜或其他香料,让茶喝起来更加有意思。我们可以通过工艺上的改变来让茶产生不同风味,甚至同样可以加入不同佐料来丰富滋味,只要喝起来是卫生健康的,迎合不同人的口味喜好,不好吗?总是一味循古,不足取。

传统也好,创新也好,二者其实不冲突,都有在兼顾市场,茶的价值不一定非要停留在某一方,只有更好的利用,才有价值意义。好比手工与机械制茶,机械的出现并不完全颠覆,也是一种传承,机械制茶同样也讲究制茶的基本要素,只是换一种更好的方式把茶做好,精髓实则未变。

创新要鼓励,茶的展现形式也要多彩多样。当然,创新的结果也要经过市场检验,过分幻想市场和凑热闹式的创新都是大忌。

当年金骏眉问世,之后全国各大茶叶产区一片红,茶农都纷纷把当地原有品种进行红茶改制,有乌龙茶做红茶的,有绿茶做红茶的,其中有些制作出来确实很好喝,有些则总是那么违和,不伦不类,伤的还是自己。

尊重市场,敬畏市场,才能让茶叶走得更远

说回鲜爽化,有人认为茶叶鲜爽化是茶行业的浮躁,为了追求高香,为了好销售,是行业的倒退。恰恰相反,鲜爽化正是行业的进步,因为只有让更多人喜欢上喝茶,愿意喝茶,才是发展的根本,才会有更多创新。

怕的是无人问津,自己只在小圈子里自己玩,把自己玩没了。

来源于:茶味研究所, 作者:谢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