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久没有更新,是因为之前Y老师给自己立了太多Flag。自从提出了白茶山场茶这个概念以来,Y老师的朋友圈就炸了,有支持的有反对的,支持的就不说了,说多了有拍自己马屁嫌疑,先说说反对的。
主要的反对意见大概就集中在白茶到底分山场的意义是什么、山场之间的分别到底能不能喝出来这些点上吧,对了还有炒作白茶的山场是不是就是为了把价格炒高。
先说Y老师的立场:不能喝出区别的山头茶就是耍流氓。至于山场的逻辑Y老师已经在前一篇文章里说得够清楚了,说多了也没有稿费。
那么究竟到底什么样的山场有可能成为白茶版的牛栏坑或者薄荷塘呢,答案不在Y老师这,甚至也不在福鼎的茶人那,为什么呢?
原因很简单,白茶火得还不够久。
很少厂家会单独针对某个山头做小区域的单号茶,我们见过几处生态保持良好的茶园,从高到底的海拔落差有200米左右,土壤的结构、种植年代都有很大的差别,通过生嚼了茶青的方式,我们可以发觉用人肉完全可以区别出滋味的差异。
无奈的是我们找不到他们单独的成品茶,厂家拿出来的茶是一个以吨计的大堆头。所以在现在这个阶段,我们能做的也只是探寻答案的过程。
在这两三个月的时间里,我们走访了福鼎的磻溪、管阳、点头、太姥山等主要茶区,深入考察工艺、小环境和茶树品种对白茶成品的影响。
福鼎茶人现在对场地的划分大抵是以这么几个维度,一个是地域的维度,以福鼎的几个主要乡镇比如磻溪、管阳、太姥山之类的,另外一个维度就是论海拔,高海拔茶区和平地茶区。
但是在影响茶叶品种的因素中,土壤结构是非常重要的一点。
我们在福鼎的几个主要茶区中,发现有红色沙砾土、黄壤和偏紫色的沙砾土几种不同的土壤结构,另外茶区的小气候也会对茶树品种的影响,这里的小气候不仅有常见的山坡朝向带来的日照变化,也有福鼎特有的与海岸线的远近关系,海风海雾对茶叶品质的影响。
除了传统的山场条件之外,这几年交通条件的改善,其实也为福鼎山场的挖掘带来更多的可能。
传统的福鼎高海拔区域以外由于交通不便,人员外迁后,原来种植茶叶无人采摘逐渐形成所谓的抛荒茶。
而路通了之后,各种生产条件的改善也让我们看到了很多藏在深山里的好茶园,比如在福鼎的磻溪,在很多白茶粉丝心里素有福鼎白茶只认磻溪的说法,以外的磻溪茶叶通常都在黄岗、湖林一带,而近年来更偏僻的大洋山和吴洋山一带的茶名声也渐渐的响了起来,甚至有要C位出道的态势。
在山场之上,工艺依然是我们关注的焦点。
和Y老师喜欢的岩茶相比,白茶的工艺简单但是难度并不低,因为简单,很多细节处理微妙而独到,很多茶人不愿意说或者说不明白。
对于不同的工艺细节如何表达山场的优点或者抑制缺点,福鼎的茶人们其实也都还在探寻的路上。说到底所谓的工艺味就是人味,主人是什么样的茶就是什么样的。
所以第一期的白茶山场主人,我们找了两个特别有意思的样本,他们两之间的区别就像IPONE和安卓的区别一样,看上去长的差不多,打开一看完全不同。唯一的共同点就是他们的茶都能打动人。
品福茶业的孙晨晖是真正的实力派。
也许在消费市场上他的名气未必是一线的,但是论实力品福茶业是绝对是福鼎茶叶的第一集团。
孙晨晖在管阳拥有两个出口备案基地,做了10几年的白茶出口生意。白茶的出口和其他茶类不同,比如Y老师熟悉的岩茶,真正的好货都是在国内被消化的,而白茶则相反,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顶级白茶都是供出口的。
·品福茶业孙晨晖
要知道欧标白茶绝不仅仅意味着农残达标,而是顶级好茶的标志之一。孙晨晖的茶叶不仅出口欧盟还出口到北美和日本市场,高峰时期每年的出口量达到150吨。
寻一味的吴敬万则看起来像是一个新手。
30岁的他看上去比实际年龄还要稚嫩,但是虽然专心做白茶不过四五年时间,但是凭着十几年经营岩茶的经验,吴敬万上手极快,这两年已经连续拿了两届闽茶杯的白茶状元。
·寻一味的吴敬万
最重要的是,他几乎符合Y老师心目中白茶山场主人的所有要求,优良的小产区,小堆头精细加工、只做一季春茶。
接下来的几天,我们就用他们和他们的茶来和大家仔细的探讨下白茶到底该不该论山场!
白茶教室-山场主人
传 与 承
孙晨晖
2011年欧标白牡丹-管阳石门岗
吴敬万
2017年状元白牡丹-磻溪鼎炉
12月10日晚20:00
限量二十份,线上独家分享
传与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