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茶越早采摘品质越好?你为追春茶交了哪些“智商税”?
茶友网首页 个人中心
下载APP 下载APP
手机访问 手机端二维码
一头大象-普洱茶

春茶越早采摘品质越好?你为追春茶交了哪些“智商税”?

春季一到,社交媒体上,“明前茶”“雨前茶”再次成为茶圈“顶流”,仿佛只有喝上一口早春茶,才算真正抓住了春天。

这被冠上“贵如金”“赛黄金”美誉的早春茶,真的是越早采摘品质越好吗?

当直播间“春茶早喝早享受!”的口号在耳边响起,你会选择“激情下单”,还是慎重考虑?

本期将带您用科学的天平,重新称量春茶的"鲜"与"值"。

春茶越早采摘品质越好?你为追春茶交了哪些“智商税”?

一、为何那么多人追新茶?

1.春天的仪式感

从古至今,中国人骨子里对“鲜”的追逐从未改变。一杯春茶,承载着对新生的期待,喝的是茶,更是春天的生机。

2.鲜爽滋味无可替代

?春茶经历一整个冬天的积累,氨基酸含量高,而茶多酚保持在适中水平,两者协同作用形成了春茶鲜爽、无涩感的品质。

3.物以稀为贵

头采茶产量少,加上坊间“明前茶,贵如金”之说,让早春茶自带稀缺属性,成为爱茶人竞相追逐的对象。

二、头采茶、头春茶、明前茶、雨前茶,到底有啥区别?

春茶,指越冬后,采摘茶树在春天里萌发的芽叶所制成的茶叶。

春茶越早采摘品质越好?你为追春茶交了哪些“智商税”?

头采茶:开春以后,对少量已经达到采摘标准的芽叶进行第一次采摘,头采茶属于头春茶,量少,品质不一定是最佳。

头春茶:春季第一轮集中采摘的茶叶,一般可以采摘3~4次,整体品质较好。

明前茶:清明前采制的茶叶,芽叶细嫩,滋味鲜醇,品质佳。

雨前茶:谷雨前采制的茶叶,叶片稍成熟,滋味更浓醇。

为什么很多人喜欢追求明前茶?

明前茶的概念一般用于江南茶区的绿茶,因江南茶区一般是3月下旬开始采摘,例如今年的西湖龙井茶龙井43品种已于3月20日开采,清明前就会有春茶上市。

明前茶经过漫漫长冬休养生息后,积累了充足的养分,外形细嫩,滋味鲜爽,“养分足+滋味好+产量少”的三重标签加持,自然而然,会吸引众多茶客慕名“尝鲜”,因此有“明前茶,贵如金”的说法。

三、春茶真的越早采摘品质越好吗?

不一定!过早采摘可能会“翻车”,茶叶的品质不仅取决于采摘时间,还受到茶树品种、生长环境、加工工艺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春茶越早采摘品质越好?你为追春茶交了哪些“智商税”?

品种不同:有一些茶树的树种,属于新培育的早生种,一般在2月份就能够进行采摘,上市自然就早,但是品质未必比得上传统晚生芽的树种。

生长环境:许多生长在平地的茶,采摘时间往往在清明前,要比同地区的高山茶早得多,但是品质却未必比高山茶优异。我国各茶区自然环境不同,因纬度、气温、树种等因素,茶树发芽的时间自然也就不同,所以不能一概而论越早采摘的春茶,品质一定越好。

春茶越早采摘品质越好?你为追春茶交了哪些“智商税”?

过分执着于嫩采、早采,会导致采下来的幼嫩茶青内含物质不够丰富,制作为成茶后,茶味偏淡,不耐泡。类似水果还没成熟时,就心急采摘,一口下去满是涩感!

四、春茶早喝早享受?

许多新手购买春茶时,常遇到这样的困惑:

高价购买的明前绿茶,冲泡后却带青味,鲜爽有余但醇厚度不足,甚至有人饮后出现上火、胃部不适等问题;而放置1个月后,反而滋味更饱满。

这不禁让人发问,迫不及待地尝鲜是否是正确的?春茶早喝=早享受?

春茶越早采摘品质越好?你为追春茶交了哪些“智商税”?

其实,刚制成的新茶,仍然含有较多未经氧化的多酚类、醛类及醇类等物质,造成茶汤内含物质含量不平衡,滋味没有达到最佳状态,因此会出现青味重,鲜爽有余但醇厚度不足的现象,并且造成部分胃肠功能差的人群品饮新茶后出现肠胃不适的情况。

对于绿茶而言,新茶要先放上半个月左右,经过适当的存放,降低干茶的水分,使部分多酚类物质氧化,滋味会更好。例如过去新炒制的龙井茶要置于放有生石灰的缸中干燥,去火,防止部分人群饮用后“上火”。而现在可以放入冰箱冷藏半个月左右,取出后待包装袋内的茶叶恢复到室温,即可品饮,此时冲泡出的龙井茶才能达到“色绿、香郁、味甘、形美”的品质要求。

小提示:绿茶冷藏保存1~3个月风味最佳,久放易氧化失鲜。

春茶越早采摘品质越好?你为追春茶交了哪些“智商税”?

春茶是自然的馈赠,但不必盲目追“早”。当"越早采摘的春茶品质越好"成为直播间激情洋溢的购买口号时,我们更需要保持清醒的认知。喝茶本无标准答案,与其为“早”字买单,不如为“适”字投资,毕竟找到适合自己味蕾的那一杯,才是真正的享受。

来源:中国茶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