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库存价值千万,现金流却捉襟见肘!是什么绑架了中小茶商?
茶友网首页 个人中心
下载APP 下载APP
手机访问 手机端二维码
一头大象-普洱茶

茶叶库存价值千万,现金流却捉襟见肘!是什么绑架了中小茶商?

茶行业,有个奇怪的现象:

用心做山头茶的茶商,十有八九,都已被库存套牢。

茶叶一大堆,手里却没有现金流。这种畸形现象的背后:并非茶商想存茶,而是现实所迫、无可奈何。

-01-海量存茶,自豪与落寞

茶叶不好卖时,茶商张老板都会到仓库里走走。

看着自己的十几吨茶叶,都是货真价实的临沧山头茶,而且都是稍有名气的山头。

张老板看着自己的茶叶,这是青春、情怀、事业、激情与无奈,完全凝结成一堆茶,堆在了仓库里。

张老板看着这一仓库的茶叶,自豪之余,又有些一言难尽。

自豪的是:老张对品质把控很严格,从来没有哪个茶客说你们的茶叶喝不成,而且,卖茶不贪不坑,这么多年,口碑也很好。得到茶友的认可,怎能不开心。

而且,说句不要脸的。做山头茶能存下十几吨货真价实、品质不错的茶叶,也算是有那么一点点实力的。

但一言难尽的是:十几吨茶叶,就算收茶的成本,也是几百万。

但是,今年茶叶不好卖了,自己却连10万现金都拿不出来。

老张叹了一口气,回想起来:这么多年,是怎么一步步混成今天这样,茶叶库存千万,却囊中羞涩的。

-02-茶叶,从想存到被迫存

早年,市场钱多茶少,茶山整体处于抢茶阶段。

山头茶还没有扩种开,或者初期种下去的小树茶,还没有达到采摘标准,茶叶产量还相对较少,整个茶山都是这样。

比如,下图是2014年冰岛老寨广场前的茶地,那时候,茶园还没扩种开,产量非常有限。

山头茶早期,主动存茶

那时候,市场需求旺盛,张老板是想存茶的。但是,茶叶产量少,春茶都不够卖,没有茶存下来。

这也导致:如今,市场上存有的早期货真价实的山头茶,非常少。

2017年到2018年,有了前几年无茶可卖的教训,张老板是主动存茶的。

方法是:以客户定制为主,借势多做茶叶,丰富库存和品牌。

比如,客户要300公斤某一山头的茶叶,张老板做茶的时候,果断做个600公斤。

一个山头多做几百公斤,有名气的山头都做。

就这样,2017年到2018年,这两年主动存了很多茶。

被迫存茶

2019年,茶山原料猛涨了一波。

原料成本增加了,原料生意也不好做了。张老板不想存茶了。

然而,虽然自己不想存,却成了被迫存茶。

名山市场的经济链是:少数名声大品质高的山头,吸引大多数茶商加入少数山头。

经过多年发展,山头茶已经成了,不做名山没人问,做了名山成本高。

山头茶江湖里,茶商多茶农少,掌握原材料的茶农牢牢掌握市场的话语权和定价权。

为了干事业、混口饭吃,茶商甘受茶农拿捏。

茶客到茶山之后,原料价格太透明了。

做原料生意,要想有价格优势,只能承包茶园,按照树龄大小,把茶叶做成古树、混采等级别。

做原料批发,古树好卖,刚种下去几年的中小树根本卖不掉。

大量以中小树为主的混采茶,就这样成了库存。

毫不夸张地说,2019年之后被迫存下来的茶叶,90%以上都是中小树。

有茶没钱,因为钱都还债了

茶叶原料价格上涨后,所有的原料商,都不可能一次性付清给茶农的原料款。

在一个茶区混了很多年,茶农和茶商,都是老嘴老脸的。春茶先给茶农5成现金,茶叶拉走,卖掉再给钱,每个月付点,年底结清就可以了。

茶商欠着原料款,每个月零零散散卖茶得来的钱,都交给茶农,用来还债了。

山头茶商,最终走进了一个恶性循环:

不做名山没人问,做名山成本高——大量中小茶商扎堆名山及附近——茶农掌握原材料——为了有价格优势,茶商包茶园——资金有限,付一部分,拉走茶叶,卖了再给钱——每个月都在卖还债——最终,钱给茶农,茶商赚了一堆茶叶。

有的茶商看清了这一点,早早转行,改做定制生意。

但有的茶商,尤其原料商和品牌商,已经积重难返、骑虎难下。

原料款欠的多,想躺平都成奢望,只能卖茶还债。做一个茶区,交了很多学费才构建起稳定的供应链,换茶区,又要交学费,成本更大。

而且,做山头茶的80后这一代茶商,对茶很有情怀,一旦入坑,是不可能改行的。只要还能混口饭吃,都会硬着头皮做,人生,痛并快乐着。做茶,也是人生的一部分。

年年收茶,年年欠债,年年一边卖茶一遍还债。终于,原料款还清了,赚了一大仓库的茶。

茶叶一大仓库,手里却没钱的背后:是山头茶15年,中小茶商的辛酸史。

说白了就是:手里捧着10吨茶,并非茶商想这样,而是产业竞争中,中小茶商挣扎一番,却没有结果的结果。

更残酷的是:普洱茶,是以时间换茶叶的转化空间。

普洱茶,入门门槛很低,但要把普洱茶做好,门槛非常高。先要投入高昂的原料成本,还有搭上高昂的仓储成本。

在昆明,至上要陈化5年以上的茶,喝着才有感觉,这背后的仓储成本,也是几十万。

很多小茶企,有好茶,但还没等好茶变现,企业的现金流就已经撑不住,悄悄关门了。

写在最后:

随时代的风腾空而起,必然在风止时骤然落下。

海量库存,堆在仓库,老一辈茶商,正在努力卖茶变现,

然而,90后一代年轻茶商,是不肯接盘的,海量茶叶库存,前途难料。

结果只能是:存放出来品质好的茶叶挑出来卖掉。品质不好的茶叶,永远是库存,成为产业特定时期发展的牺牲品。

库存已成过去,新茶的江湖纠葛,才刚刚开始。

随着近几年茶价虚高遇到消费降级,山头茶市场,攻守异形了。

大多数茶商,经历了茶农催债,经历了这几年的市场波动,已经被折腾得毫无脾气,搞来搞去,茶商想通了:

茶肯定还是要做的,但与其把自己搞得那么累,还不如集中精力做一个山头,其余的做定制生意,从别的料头手里拿货,能卖多少,做多少茶叶,无非就是少赚点。

如此一来,有茶无钱的群体,以后就成茶农了。终有一天,茶农也会对自己说:

山头茶红利期毁林种茶脑子进的水,就是茶叶积压卖不掉时留下的泪。

来源:普洱话江湖,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