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友网首页
个人中心
下载APP
手机访问
茶友网
搜索
添加到桌面
小程序
发布
登录
首页
评测
普洱茶评测
绿茶评测
红茶评测
乌龙茶评测
黑茶评测
黄茶评测
白茶评测
调配茶评测
草本茶评测
产品库
普洱茶
白茶
红茶
黑茶
绿茶
乌龙茶
黄茶
花茶
再加工茶
行情
交易
品牌库
资讯
产品
头条
品牌
权威
展会
人物
国际
视频
茶具
图片
政策
行业
快讯
观点
活动
知识
报价
招商
问答
茶艺师
产品供应
产品求购
常识
功效
文化
选购
冲泡
经营
技术
产地
茶艺
鉴赏
文献
书籍
喝法
仓储
茶具
茶友网
>
品牌
>
澜沧古茶
澜沧古茶
始于1998
020-81899112、13826434582
-
7223
澜沧古茶有限公司位于云南省普洱市澜沧县。公司以景迈万亩古茶园
查看详细
官方网站
关注
概览
产品
行情
品牌介绍
热门产品
更多
景迈春香
普洱茶
338.00
元
0085
普洱茶
528.00
元
凤亦凰
普洱茶
4380.00
元
乌金
普洱茶
0.00
元
千秋龙团
普洱茶
38998.00
元
景迈春香
普洱茶
338.00
元
0085
普洱茶
528.00
元
凤亦凰
普洱茶
4380.00
元
乌金
普洱茶
0.00
元
千秋龙团
普洱茶
38998.00
元
景迈春香
普洱茶
338.00
元
0085
普洱茶
528.00
元
凤亦凰
普洱茶
4380.00
元
乌金
普洱茶
0.00
元
千秋龙团
普洱茶
38998.00
元
Previous
Next
产品推荐
全部产品
古木早春
普洱茶
168.00
元
凤亦凰
普洱茶
1580.00
元
乌金
普洱茶
1624.00
元
古树秋香
普洱茶
398.00
元
001银沱
普洱茶
668.00
元
0085芳沱
普洱茶
613.00
元
0085金瓜
普洱茶
3180.00
元
兰香
普洱茶
4466.00
元
景迈之春
普洱茶
40.00
元
景迈之春
普洱茶
283.00
元
001芳砖
普洱茶
588.00
元
0085
普洱茶
798.00
元
0085
普洱茶
798.00
元
鼎和景迈001
普洱茶
1165.00
元
鼎和景迈001
普洱茶
588.00
元
鼎和景迈001
普洱茶
4750.00
元
鼎和景迈001
普洱茶
11760.00
元
鼎和景迈0085
普洱茶
588.00
元
鼎和景迈0085
普洱茶
1165.00
元
鼎和景迈0085
普洱茶
4750.00
元
鼎和景迈0085
普洱茶
11760.00
元
五星班章
普洱茶
7520.00
元
五星班章
普洱茶
3000.00
元
007芳砖
普洱茶
100.00
元
007
普洱茶
168.00
元
产品行情
全部行情
茶妈妈的陈皮普洱(青柑)
再加工茶 ·
澜沧古茶
· 2017年
980.00
元
更新于2024-11-21
--
古木早春
普洱茶 ·
澜沧古茶
· 2024年
168.00
元
更新于2024-11-21
--
凤亦凰
普洱茶 ·
澜沧古茶
· 2020年
1580.00
元
更新于2024-11-21
--
凤亦凰
普洱茶 ·
澜沧古茶
· 2020年
4380.00
元
更新于2024-11-21
--
乌金
普洱茶 ·
澜沧古茶
· 2024年
1624.00
元
更新于2024-11-21
--
昔归熟
普洱茶 ·
澜沧古茶
· 2021年
3000.00
元
更新于2024-11-21
1032.00元
52.40%
昔归熟
普洱茶 ·
澜沧古茶
· 2021年
8800.00
元
更新于2024-11-21
--
昔归小饼
普洱茶 ·
澜沧古茶
· 2015年
8000.00
元
更新于2024-11-21
4120.00元
106.20%
澜沧古茶
云南省思茅市澜沧县
http://http://lcxgc54.d17.cc/
澜沧古茶有限公司位于云南省普洱市澜沧县。公司以景迈万亩古茶园为依托,拥有高产优质茶园5000多亩,茶叶初制所9个(邦崴茶厂,芒景茶厂,竹塘云山一茶厂,竹塘云山二茶厂,富邦昔丙茶厂,东朗龙谭茶厂,木嘎哈卜吗茶厂,木嘎巴拉地茶厂和糯埂茶厂),年加工能力可达3000吨以上,是集种植、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综合性茶叶企业。 公司名称澜沧古茶有限公司总部地点云南省公司性质有限公司茶叶初制所9个宗旨以质量求生存,以信誉谋发展 公司简介 公司前身是澜沧县古茶山景迈茶厂,始建于1966年。自成立以来,一直依靠县境内芒景·景迈山的千年万亩古茶园和邦崴古茶树群为原料,凭借40余年的种茶、制茶经验和技术,生产纯正地道的普洱茶,其香独特,汤红明亮,品质优异,2005年普洱市人民政府确定澜沧古茶有限公司为普洱茶产业龙头企业。 21世纪以来,古茶以其特有的风味、优异的品质和良好的保健作用,越来越被人们认识和接受。为使各国朋友分享到这人类文明的遗迹,品尝到这凝聚千年雨露的纯香,澜沧古茶有限公司董事长杜春峄携全体员工,秉承40余年的生产经验,以优异的产品奉献给各国的消费者和古茶爱好者,产品畅销国内多个省市,部分产品销往马来西亚、日本、韩国、法国、德国、美国、波兰、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2003年我公司通过欧盟FLO“国际公平交易”认证。 发展历程 1、澜沧古茶有限公司前身是澜沧县古茶山景迈茶厂,始建于1966年。 2、1972年开始手工压制边销茶(澜沧砖茶)。 3、1975年由景迈茶厂迁到澜沧县城成立澜沧县茶厂。 4、1978年开始生产普洱茶,由省进出口公司经销。 5、1998年改制为澜沧县古茶有限公司。 6、2006年7月更名为澜沧古茶有限公司。 7、2007年9月8日澜沧古茶有限公司广州分办处开业。 企业事记 公司荣誉:“以质量求生存,以信誉谋发展”是澜沧县古茶有限公司始终奉行的宗旨。 1983年12月,我单位生产的普洱茶散茶出口产品,品质优良,在北京《全国出口商品生产基地、专厂建设成果展览会》上展出,受到对外经济贸易部门的赞誉和领导的好评,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经济贸易部颁发证书,以资表彰。 2003年4月,第六届中国普洱茶节上,我公司生产的普洱茶4级、普洱茶9级、金芽普洱茶、宫廷普洱茶在 2003年全国优质普洱茶质量评比中分别荣获优质奖。 2003年9月,我公司普洱茶系列荣获2003年度(首届)中国中小企业诚信品牌与特色产品国际在线(秋季)博览会“十大特色推荐产品”。 2004年11月,云南省首届普洱茶国际研讨会上,我公司生产的“宫廷普洱”荣获“康乐杯”名优普洱茶质量评比银奖。 2005年4月,我公司选送参斗的熟普类宫廷普洱茶和青普类散茶分别荣获2005年4月29日在云南思茅举行的“天下普洱民间斗茶会”一等奖。 2005年4月,澜沧古茶有限公司董事长杜春峄女士被第七届中国普洱茶节、首届全球普洱茶嘉年华会组委会评为“全球普洱茶十大杰出人物”候选人。 2005年4月,澜沧古茶有限公司董事长杜春峄女士被聘为“云南思茅普洱茶收藏交易行”专家鉴定委员会委员。 2005年12月,我公司使用在“茶”商品上的“图形”商标,被云南省工商行政管理局认定为“云南省著名商标”。 2005年12月,我公司被思茅市消费者协会评为“思茅市第一届消费者信得过单位”。 2006年6月,云南省首届农村创业之星交流会上获“创业之星”称号。 2007年,董事长杜春峄被评为第二届全球普洱茶十大杰出人物。 2007年,我厂被云南省妇联授予云南省巾帼创新示范基地。 2008年,云南省总工会、云南省妇联授予杜春峄为“五一建功标兵”。 2008年,公司被普洱市委、市政府评为优强企业。 2008年11月,我公司喜获“金芽奖中国普洱茶十大最具潜力品牌”。 2009年,澜沧古茶全国营销中心在广州成立。 公司荣誉 1、1983年,公司生产的“普洱散茶”出口产品,受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外经济贸易部门的赞誉,并发给证书予以表彰。 2、1988年-1990年,连续3年被云南省对外经济贸易厅评为“云南省出口创汇先进企业”。 3、2003年,荣获普洱茶系列“十大特色推荐产品”。 4、2003年,系列普洱茶在全国优质普洱茶质量评比荣获“优质奖”。 “宫廷普洱茶”参加全国优质普洱茶质量评比获优质奖 “普洱茶4级”参加全国优质普洱茶质量评比获优质奖 “金芽普洱茶”参加全国优质普洱茶质量评比获优质奖 “普洱茶9级”参加全国优质普洱茶质量评比获优质奖 “金芽普洱茶”参加2003年全国优质普洱茶质量评比获优质奖 “宫廷普洱茶”参加2003年全国优质普洱茶质量评比获优质奖 “普洱茶9级”参加2003年全国优质普洱茶质量评比获优质奖 5、2004年,“宫廷普洱茶”参加“康乐杯”名优普洱茶质量评比荣获银奖。 “宫廷普洱”参加“康乐杯”名优普洱茶质量评比荣获银奖 “普洱方砖”参加“康乐杯”名优普洱茶质量评比荣获优秀奖 6、2005年,系列普洱茶荣获云南思茅“天下普洱民间茶会”一等奖。 “青普类散茶王”荣获“天下普洱民间斗茶会”一等奖 “熟普类宫廷普洱茶”荣获“天下普洱民间斗茶会”一等奖 7、2005年,双绿“图形”商标被云南省工商行政管理局评定为“云南省著名商标”。 8、2005年,公司被世界茶文化交协会评为“永久会员单位”。 9、2005年,公司被评为思茅市第一届“消费者信得过单位”。 10、2005年,公司董事长杜春峄被评选为首届“全球普洱茶十大杰出人物”候选人。 杜春峄被评选为首届“全球普洱茶十大杰出人物”候选人 11、2006年,双绿牌宫廷普洱茶在中国云南首届普洱茶“茶王”评选中,荣获普洱散茶组“茶王”称号,100克茶叶拍卖了22万元的天价,创造了普洱茶历史新价值。 12、2006年,公司被评为2005年度“守合同、重信用”先进企业。 13、2006年,公司被云南省消费者协会评为云南省第三届工商企业诚信单位。 14、2006年,公司被中共思茅市委、思茅市人民政府评为思茅市中小企业暨非公有制经济“优强企业”。 15、2007年1月,我公司参展的产品0085茶荣获“2007首届中国东盟绿色食品博览交易会暨中国东盟茶文化博览会”十大名茶称谓。 澜沧古茶古茶基地 2000年公司“景迈古茶园”通过国际BCS公司有机茶园认证;由公司保护和管理的邦崴茶树王,树高11.8米,树幅宽8.2×9.0米,根茎处直径1.14米,是世界上首次发现最古老的野生型与栽培型间的过渡型大茶树,它的发现,对世界茶树起源和进化、良种选育、茶文化的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价值和意义。公司特别成立了以现任普洱市市长沈培平、云南农业大学茶学系副教授周红杰为首的专家组,对古茶树进行有效地管理和保护。 文化发展 普洱茶闻名中外,其原产地在思茅地区和今西双版纳州,澜沧古茶文化是中国茶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思茅地区从1993年开始举办中国普洱茶叶节,对思茅地区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拓宽招商引资渠道,弘扬普洱茶博大精深的茶文化,促进地方经济文化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普洱茶的种植历史,源远流长。清道光《普洱府志》“六茶山遗器”载,早在1700多年前的三国时期,普洱府境内已开始种茶。而最早在历史文献中记载普洱茶种植的人,是唐代咸通三年(公元862年)亲自到过云南南诏地的唐吏樊绰。他在其著《蛮书》卷七中云:“茶出银生城界诸山,散收无采造法。蒙舍蛮以椒姜桂和烹而饮之。”银生城即今思茅地区的景东县城,景东城即是唐南诏时的银生节度所在地,银生节度辖今思茅地区和西双版纳州。 历史渊源 历史记载说明,早在1100多年前,属南诏“银生城界诸山”的思普区境内,已盛产茶叶。明代万历年间的学者谢肇制在其著《滇略》中,第一次提到了“普洱茶”这个名词:“士庶所用,皆普茶也,蒸而成团。”清《滇海虞衡志》载:“普茶名重于天下,出普洱所属六茶山,…入山作茶者数十万人”。此六茶山均在普洱府属思茅厅界内。普洱府思茅厅是当时茶叶贸易的集散地,清代雍正年间以来,向皇帝进贡的普洱茶就是由思茅同知承办的。光绪二十三年(公元1897年)以后,法国、英国先后在思茅设立海关,增加了普洱茶的出口远销,普洱茶马古道随之兴旺,作为文物遗迹的今还有普洱茶庵塘茶马古道,残存12.5公里,那柯里茶马古道断续30公里,石上马蹄印,记录下了当年运茶马帮的历史。 “普洱茶”属云南大叶种茶,其性状特点是:芽长而壮,白毫特多、银色增辉,叶片大而质软,茎粗节间长,新梢生长期长,持嫩性好,发育旺盛,经专家化验,内含生物碱,茶多酚、维生素、氨基酸、芳香类物质等含量丰富。著名的国家级肿瘤医学专家梁明达教授,经过科学研究,提出过肯定的结论说,“普洱茶——二十一世纪的抗癌保健饮料”,并以此命题在93年举行的中国普洱茶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宣读了论文,放映了有关科研投影片子,引起了与会代表的关注重视。 1991年发现后并于1992~1993年考察论证并经国际研讨会肯定的澜沧邦崴古茶树,即是过渡类型古茶树,树高11.8米,根干径1.14米,树龄已千年。《中国科学报》、《中国茶叶》、《中国文物报》、《人民日报》、《农业考古》、台湾《壶中天地》、香港《文汇报》、泰国《新中原报》、菲律宾《世界日报》、日本《茶道杂志》、印度《阿萨姆评论》、美国《纳西通讯》等报刊均先后对邦崴古茶树作过报道,影响之广,可见一斑。 澜沧景迈栽培型万亩古茶林,是迄今为止国内面积大、历史长(千年),保存比较完整的栽培型古茶林,在1997年2月举行的第二届中国普洱茶国际学术研讨会上,与会者通过对景迈万亩古茶林的考察,进一步证实了布朗族先民——古代濮人,是最早种植茶树的主要民族,布朗族语言把茶称为“腊”,为后来的傣族、基诺族所借用。澜沧景迈栽培型万亩古茶林,被称为“天然茶叶博物馆”,对研究中国茶业发展史、古代茶树农艺、茶叶与民族的关系,古代茶叶规模种植经营、古代茶叶贸易等都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 普洱茶文化的内涵是十分丰富的,自从远古时期居住在澜沧江流域沿岸思普区一带的古代先民濮人和各民族,在生产生活实践中,发现了野生茶树的用途,继而进行栽培、驯化、利用时,即开始了新的茶文化篇章。地区各民族的饮茶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有哈尼族的烤茶、土锅茶、蒸茶,彝族的火罐茶、盐巴茶,傣族的烤竹筒茶,拉祜族的烤茶、大锅茶,佤族的铁板烧茶,布朗族的煮竹青茶、酸茶等。各民族之间,以茶待客,以茶联姻、以茶作礼、以茶祭祀、以茶作贡、以茶入市、以茶唱曲、以茶入艺、以茶经贸、以茶入药、以茶入诗等等,已成了社会文明进步、人民友好的象征。今天,以茶促贸,以茶兴农,以茶促文、以茶致富,以茶增谊,以茶广交天下,更促进了各民族的团结,增进了国际交往。 古人云:“普洱茶名遍天下”,此言甚是。古今中外文人学者为普洱茶著书立说,吟诗作曲者不乏其人。清代文学家曹雪芹曾将普洱茶写入《红楼梦》,俄国文豪托尔斯泰亦将普洱茶写入《战争与和平》,清代文人阮福著有《普洱茶记》,而在思普区茶乡,则流传着不少与普洱茶有关的古诗曲和民间山歌,其种茶、采茶、揉茶、饮茶、咏茶、祭茶等,均属由茶而引出来的一系列“茶文化现象“。在已出刊的《中国普洱茶诗词楹联集》中,搜集有古今诗词曲419首,楹联52幅,民歌8首。其中有清代的《普茶吟》、《采茶曲》、《茶庵鸟道》诗,英国《茶歌》等,有当代吟咏普洱茶乡种茶、采茶、制茶、饮茶、论茶、茶史、茶山、茶厂、运销、出口、药用、保健、茶艺、茶节等题材的茶诗词曲联,为普洱茶文化增添了新内容。 1997年4月,国家邮电部发行《茶》邮票一套4枚,第一枚《茶树》,印澜沧邦崴过渡型古茶树,面值50分,同时发行了澜沧邦崴古茶树极限明信片,开了中国大陆茶文化入邮之始,在国际邮政上起到了宣传作用。思茅地区的普洱茶艺表演队,曾在思茅、昆明、泰国清莱等地表演过,由具有哈尼、彝、拉祜、傣、佤族饮茶习俗组合而成,以“清敬和爱”为茶艺精髓向宾客敬献清茶、烤茶、酒茶、茶艺表演注重品茗环境和品饮气氛,把茶具、观茶、闻香、浸泡、尝味等地方民族特色表现出来,为普洱茶文体提升高雅品位。 布朗文化 布朗族是一个伟大、勤劳、智慧而又历史悠久的民族,总人口约6万人,主要分布在云南的保山、临沧、双江、镇康、永德、耿马、澜沧、勐诲等地区。芒景、景迈在澜沧县南部,距县城约70公里,北与惠民为邻,东南与勐海县相接,西与糯福相连,居住着布朗族、傣族等民族。这里地处亚热带地区,气候温和,雨量充足,土壤肥沃,分布着近万亩的栽培型古茶林。作者多次到芒景、景迈地区进行了考察。 一、布朗族“腊”的发现 据布朗族先人传说,“腊”(茶叶)是布朗族祖先在游猎生活时期在采摘野果、野菜活动中发现的“野茶”之一。当时人们是把“腊”当作“佐料”食用,布朗族称这类“佐料”为“得责”,至今人们上山干活有时带上一点冷饭和腌菜、辣椒和盐巴,吃饭时摘上一把“得责”蘸盐巴辣椒就可当菜了。远古的时候,布朗族祖先吃的食物大部分是生的、或是用火烧出来的野生动物肉,食用后体内比较热,疾病较多,吃了“得责”这种“佐料”后,自然觉得身体舒服一些、眼睛明亮、头脑清醒。 随着人们对“腊”的认识的加深,对“腊“利用越来越广泛,需求量也越来越大,到公元859年,“腊”的种植出现了较快的发展,从房屋周围种几棵开始不断向四周扩大,最后出现连片开垦,大面积种植的新阶段。人们把“腊”摘下来带在身上,劳累时就放到嘴里含着,用这样的方法来消除劳累,保养身体。后来又出现把”腊”摘回来,用锅炒、用手揉、用阳光晒干的加工方法。为了发挥“腊”的药性作用,后来人们喝“腊”的时候,先把“腊”放入小罐罐(布朗族称“国哦腊”)烤香,然后放水熬成汤来喝。这时期,“腊”便成为人们必不可少的普通饮料,不喝“腊”头就疼。布朗族中留传着这样一句话“上山不带饭可以,不带‘腊’不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生产不断丰富,部落之间出现了物质交换的现象,从此“腊”成为布朗族与其它部落成员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主要产品,成了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布朗族用“腊”换盐巴、换布匹、换生产工具等。据记载盂连街、勐养街都是芒景布朗族销售“腊”的主要市场。 二、芒景布朗族族源与古老茶园 据苏国文提供的资料显示,在远古的时候,布朗族和佤族同属一个祖先和部落,芒景布朗族实际上就是佤族或者前身是佤族,自称“阿娃”,最高首领叫“岩冷”,在唐朝以前居住在“勐猫壕发”(今瑞丽)和“绍英绍帕”(令缅甸佤邦)一带,经过几百年的迁移,从勐猫(瑞丽),途径畹町、邦瓦、安定,勐堆、盂定、耿马、沧源、绍英绍帕(缅甸)、西盟、孟连、勐马、勐阿、景栋(缅甸)、打洛、巴达、西定,最后定居于芒景。 据芒景缅寺木塔石碑傣文记载:芒景茶叶种植始于傣历五十七年(公元695年),距今已有1290多年的历史。据苏国文介绍芒景有3个碑,第1个是记录种茶历史;第2个是记录小乘佛教传入本地之事;第3个是记录历代头人和大佛爷之事。3个碑只有头人和大佛爷知道,并且其中1个碑现代人已不知立在什么地方,另外1个碑在缅寺底下,并且在“文革”中被破坏,但有关年代数据仍可认清。另有两本书专门记录芒景布朗族历史以及种茶之事,其中一本已流传至缅甸,另外一本在“文革”中被烧。据传说这两本书由头人掌管,一年看一次,头人看,其他人不能看,年长的人可以听,一般人不能听。关于种茶之事,最初生长于该地的是“野茶”(实为栽培种普洱茶),布朗族先民经过驯化后就成了“家茶”,其驯化的方法是将茶树砍断,并连续3年施火烧灰肥后即可成“家茶”,其面积原有8000多亩。据布朗族老人介绍,关于大茶树现存的两棵(直径分别分50cm和40cm)不算大,更大的有两棵,其中一棵于1956年被砍,地点在芒景;另一棵是最大的,在景迈寨子里,1976年被火烧死。作者到古茶园实地考察结果,茶树直径多在10--30cm之间,树高2--4m,树态衰老,树上长满“螃蟹脚”和多种寄生植物。古茶林原有8000多亩,近几百年来当地布朗族和傣族连年种植。 三、芒景布朗族的茶叶加工及其产品 解放前,芒景布朗族茶叶加工的产品有以下几种: 1、“干绿茶”,布朗族称为“腊告”。是用锅炒,手揉,利用阳光晒干的茶叶,相当于现代晒青绿茶的做法。 2、“大粗叶茶”,布朗族称为“腊“,是用茶树的老叶子,用锅炒黄后再晒干。 3、“糯米香茶”,布朗族称“腊贺”,是用干绿茶中加入糯米香叶窨制而成,相当于现代花茶的制法。 4、“小雀嘴尖茶”布朗族称“腊各信”,采摘较嫩的茶叶,用锅炒黄后,再用阳光晒干。由于芽叶幼嫩,加上未经揉捻,故干茶白毫特多。这种茶是高档茶叶,1950年布朗族头人苏里亚参加新中国成立后的首批西南少数民族参观团赴京参观学习,送给毛主席的茶就是这种茶。 5、“团茶”,布朗族称“腊广”,将茶叶用锅炒熟、再把水分捏干,装入小口袋压成圆型、用蒸笼蒸,再晒干。有点类似现今蒸压茶(沱茶)的做法。 资料记载 据有关资料记载,景迈、芒景古茶山所产的茶叶,自元代起就销往缅甸、泰国等东南亚国家,还用马邦驮到普洱进行交易。公元1728年清王朝在思茅设立总茶店,垄断茶叶,种茶人民“百斤之价,只得其半”,“文官责之以贡茶,武官挟之以生息”。现代景迈、芒景以至惠民乡等地是重要的普洱茶产地。景迈茶山有其独特的地理环境,所产的茶叶对人体具有特殊的保健功能,生活在景迈、芒景地区的傣族、布朗族长寿老人较多,七、八十岁牙齿完好,眼睛明亮,耳力清楚,生活可以自理,全国第四次人口普查时还能回忆起过去的许多事情。喝了景迈、芒景茶可以延年益寿。作者重点考察了景迈、芒景古茶林中较大的两株,其中1号古茶树,树高4.3m,基部干径50cm,树幅6.3m,离地面55cm处分出1支枝干,直径分别为39cm和24cm;1号古茶树树高5.6m,基部干径40cm,树幅5.8m,寓地面77cm处分出2枝,直径分别为33cm和18cm。叶长14cm,叶宽5cm。椭圆形,叶面平展,叶脉12--15对。芽长3--4cm,茸毛多。花冠直径4.8cm。花瓣乳白色,5---6枚,花柱长1.5cm,柱头三裂,裂位1/4—1/5。花丝140--170枚。种子直径1.2—1.5cm,粒重为1--1.6克。据测定茶多酚的为25%,水浸出物46%。 景迈、芒景屑亚热带地区,土壤为酸性红壤,土壤肥沃,雨量充足,古茶林与高大常绿阔叶林交错生长。古茶树为单株,株距2--4m,行距3--6m。古茶树直径多在10-30cm之间,少数在30--50cm,也有树龄在几十年以内的茶树,茶树为乔木树型,树态衰老,人为砍伐或干预茶树生长痕迹明显,多数茶树上长着“螃蟹脚”和多种寄生植物。 古茶林的价值 景迈、芒景万亩古茶林是布朗族先民濮人驯化栽培茶树的遗物,它具有两方面的价值。 其一,它证明了最先种植云南大叶茶树的确系布朗族和德昂族的祖先——濮人。濮人是云南最早的土著民族之一,居住在元江以西,元江古称“仆水”,因“仆族”而得名。元谋猿人和云南各地旧石器遗址的发现表明,在人类童年时期,云南境内就有原始人群活动,遍及全省的新石器文化,就是自古以来云南居住民族众多的反映。 毛泽东同志指出,我国“汉族人口多,也是长时期内许多民族混血形成的”。云南周围羌、濮、越三大族群,经过几千年的分化,发展成许多族系,濮人已分化成“朴子”和“望”两族,前者形成今天的布朗族和德昂族,后者形成今天的佤族。《云南各族古代史略》一书说,“布朗族和崩龙族(现称德昂族)统称朴子族,善种木棉和茶树。今德宏、西双版纳山区还有一千多年的古老茶树,大概就是崩龙族和布朗族的先民种植的”。据调查,云南有不少古老茶林,历代传说确系濮人所栽植,如德宏莲山大寨背后有野生茶30万株,竹山寨有90万株,瓦幕发现2万株野茶,系前人崩龙族所栽,属栽培型茶树。勐海南糯山爱尼族茶园,是前人蒲满族(即布朗族)所栽(爱尼族从墨江搬到勐海南糯山,迄今已有57代,在爱尼族搬来南糯山以前蒲满族已在南糯山种植了茶树)。各种史料分析,云南的濮人确实是云南最早利用茶栽培茶的民族。2013年前后在云南发现栽培型大茶树的地方,历史上大多数都是濮人居住过的地方,濮人最初种茶的年代已无从考证了。 其二,它为茶树起源于云南提供物证。张顺高(1994年)提出山茶科植物最初产生的具体地点是大理一洱源一剑川一石鼓一兰坪一云龙一水平这个澜沧江与金沙江相夹的滇西盆地北段山坝交接的边缘。它的北部是巴颜客拉古陆高地,西部是古太提斯海,东南部是干旱热带亚热带,当时喜马拉雅运动尚未开始,两江之间均为平地,相距几百公里,金沙江向南流人洱海,这里具备山茶科植物起源的三个条件,即裸子植物繁茂、稳定的陆地和湿热的气候。山茶科植物早期的属种形成后,原始茶种始由起源中心向四方——首先是向南自然传播,南缘可能到达生态条件稳定,具有保存原始种环境条件的临沧、思茅、西双版纳一带,这些地区至今仍生长着各种类型的大茶树,如镇沅千家寨2700年的野生大茶树(属老黑茶种);勐海巴达1700年的野生大茶(属大理茶种);澜沧邦崴过渡型的1000年的大茶树;勐海南糯山800年的茶树王(普洱茶种)和景迈、芒景几百年的大茶树(属普洱茶种)。 上述大茶树分布地区即是茶树的传播中心,茶树由传播中心向四周扩散、自由传播,与原产地毗邻的云南其它地区和云南周边省区先后发现无以数计的野生、半野生或栽培型的大茶树。景迈、芒景古茶林在所发现栽培型古茶林中茶树数目最多、面积最大,茶树个体年龄相对较大,是栽培种普洱茶古树的代表,可与南糯山茶树王并列,在云南的其它地方看不到如此规模的普洱茶种的古茶林,景迈、芒景古茶林可能是云南大叶种的正宗的原变种,三种类型的大茶树的发现,证明了茶树起源与驯化栽培在地理上同源,对茶树起源,茶树驯化生物学,民族植物学均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董事长传 在第一批茶训班里,有一个16岁的姑娘,也是这一期学员里唯一的女性。刚踏入社会,迎接她的就是葱笼郁茂的古茶林,注定了她这一辈子的茶缘。为茶苦,为茶乐,一路茶伴,一生茶香,生活即茶,生命即茶。如今已近60岁了,整天忙碌,精神矍铄。我常开玩笑说她就是陈年普洱茶,味正甘纯,陈韵悠悠。这也难怪,一生的一切都浸泡在茶海之中,谈茶论道,早已超然物外,用心做茶,才有至真至纯的境界。 她叫杜春峄,普洱茶行道里的人几乎都知道她。她虽然是澜沧古茶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却没有人称呼她的职衔,小辈称她”杜姨”,同辈则尊她”杜大姐”。她所领导的团队已是普洱茶生产的旗舰,所制作的普洱茶已是高品质的典范。 1983年即荣获国家外经贸部表彰的出口产品 这在老牌普洱茶生产企业中是不多见的 “惜福”的人,是知道这“福”来之不易。事事与人为善,广结善缘,经历了多少磨难,只记住了给过帮助的人和事,时时有颗感恩的心。不妨让我们来读一读杜大姐的这篇小传: 我自己是个很有福分的人 我的福分来自于茶缘,跟茶结缘是我最大的福缘人生如茶,先苦后甘;苦中有甘,苦尽甘来我在古茶林中学做茶、学做人,闻了一辈子茶香,做了一辈子茶,尽力而为之,做自己分内的事,诚实做人,踏实做茶,来回报茶给我这一生的一切。 1966年,十六岁的我被“东朗公社”选派到芒景、景迈(万亩古茶山)县办茶叶培训班学习茶叶扦插育苗及种植技术,当时的老县长李光华很有眼光,认为要发展澜沧县经济一定要发展茶叶,所以从各村各寨抽调了八九十名识字的青年,开上芒景景迈古茶山没有现成的房子,男生们伙伴很多,大集体住在部队的老营房,第一批女生只有我一个,自己不敢住,老师把我安排到老乡家,住在火塘边,虽然有灰,但很暖和,恰好弥补被子单薄的困难每天早出晚归,到离住所六公里外开山盖房,由于条件有些艰苦,所以能坚持到三个月毕业的只有30多人我能坚持下采是和我父亲的鼓励、开导分不开的,父亲来信开导我“做人要出人头地,要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不能做平庸的人”,所以坚持到培训毕业还被老师和领导留用在培训班工作。当时李光华老县长就有一个长远的计划,要把芒景、景迈两村没有古茶的地段种植新式产业,让我县很多贫困的老区农民尽快脱贫致富,但想得好做起来很难,培训班结束后,文化大革命的风暴就刮到了澜沧芒景,景迈,长远的计划变成了等待和磨难。 1968到1969年,“一打三反”的风刮到茶训班,有一个不到二十岁的少女被诬告为小偷遭到批斗,刑罚后上吊自杀,我本人由于在火柴盒上的毛主席“老三篇”图上画上“※※※”被判为污损毛主席著作,同时由于我父亲解放初期参加李晓春游击队被打成地霸武装遭到专政批斗,十八岁的花季不敢大声说话,走路不能抬头,不能穿新衣服,不能结交朋友,连有病请人刮痧都要被受牵连,别人“抓革命”,而我却是被专政的对象,不管刮风下雨都要上山劳动.记得有一天整天下雨,山上大雾弥漫,我上山找猪草,豺狗在我前面咬小牛,还冒着热气,上帝保佑,幸好豺狗不咬我,回想起来,当时的心情不能用文字和语言来表达,只能算作人生的磨难我从这些境况中能走出来,付出的确买要比一般同龄人要多一些,身心在很大程度上遭到摧残,脑子没有原来聪明,记忆力大大减退。由于经常低头走路,脖子成了“三条线”,我认为那段时光可以算是地狱生活,但都过去了,人也长大了。 到1970年在南翁板培训班的基础上成立了景迈茶厂,虽然当时没通公路,但是二十来岁的男女青年们硬是把柴油机、百叶式烘干机、揉捻机等茶叶初制机械抬上了万亩古茶山,“土法上马,土洋结合,,生产了澜沧第一批机械加工茶叶,加工压制了万亩古茶园的第一块普洱生砖,自己腊刻印制包装纸。在澜沧砖茶上印上“毛主席语录:抓革命,促生产”,用马帮驮运到惠民供销社,销往各地。 1975年,澜沧全县茶叶迅速发展起来,景迈茶厂搬迁到澜沧县城西郊,取名澜沧县茶厂,我被选任为主管生产副厂长,自己建盖土墙的草房,只有不到一百平米的旧厂房,从勐海买回一些履旧机器自己改制,把全县所生产的晒青毛茶精制成三春茶,销往全国各地到1977年开始加工生产普洱散茶.1983年八级普洱散茶被国家对外经济贸易部授予荣誉证书,还在省、市两级多次得奖八十年代、九十年代茶厂为澜沧财政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公司的二次创业 1993年茶厂班子调整,我产生了新的想法,成为思茅地区第一个茶叶初制厂的承包人,每月交厂里100元,停薪留职,与一家村办茶厂签订八年的承包合同,由于缺乏社会经验,千辛万苦筹资十多万元,结果还是承包失败。当时真像是走到了人生的尽头,两个女儿没有零花钱,就连全家最基本的伙食费都没有,一个半月只给妹妹家付了150元伙食费,在家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一个月后才清醒去打工挣钱。从1994年开始欠债无力偿还,最难以承受的就是无法面对讨债的人、1998年1月澜沧县茶厂由于新任班子经营不善,加之从计划经济转入市场经济,很多货款收不回来,资不抵债,被公告破产真是雪上加霜,不知道该怎么办,当时毫无目标、在各级领导帮助下,由82名自身能力较弱的失业老工人(平均年龄50多岁)组建了澜沧古茶有限公司,大家推选我为董事长,是朋友给我打来2万元启动资金,股东集资139万元,还被骗子骗走了5万多元,1998~2000年公司组建后,租用原县茶厂厂房机器,开始头三个月没有钱发工资,但所有的股东和员工都没有怨言,很团结,很有向心力和凝聚力,克服了一个又一个的困难由于破产后组建的企业还没有信誉度,没有抵押,得不到银行贷款,但是我们每个股东和员5-都尽心做好自己分内的事,以忠诚、信任和义无反顾的创业精神,做着常人很难做的事情(一个老工人为按时完成帮别人加工茶叶连续工作,48小时没睡觉。)每一个股东都把诚信和质量放在第一位,通过八年加把精心和细心融入到每一款产品上,公司也从效益上得到了回报.有了很多朋友和伙伴通过努力,三月份集资,到十月份给股东分红30%,第二年增幅为36%,截止2005年底公司拥有资产近1500万元,负债18%,净资产已上千万元。 我在古茶园中长大,我为茶投入了我的青春年华,茶回报我永远年轻的心态和活力,我会用我所有的活力来报答我所有朋友和伙伴,愿所有爱茶人和与茶有缘的人健康、长寿、万福! 央视报道 中央七台澜沧古茶特别报道 简介:这是一棵奇树这是一个奇人!她把古树变成了摇钱树!她的上亿资产如何得来《致富经》为您讲述《六旬老太的摇钱树》。在云南省普洱市澜沧县的景迈村,平均400年的树龄成了这片古茶树最大的卖点,在普洱茶最火暴的2007年初,从树上刚采下的鲜叶曾经最多卖到800元的天价。在这里活跃着一个神奇的人物,她从这片看似普通的茶树身上,在10年时间创造出上亿元的资产。 中央电视台7套之前于2009年5月27日晚《致富经》栏目播出澜沧古茶有限公司专题报道,此次报道是央视在云南省政府的推荐下,全面了解了公司发展历程及浓厚的茶区特色文化之后,免费为公司制作的专题片。在该片的制作过程中,摄制组人员不辞辛苦,跑遍了公司的基地,认真探访了厂区的生产制作流程,并采访了澜沧古茶发展历史中的关键人物。目播出后,反响强烈,国内外不少茶友和茶商通过来电、来函、网站留言等方式,表达了对澜沧古茶的关注和热爱。
登录畅享更多精彩
手机登录
SMS valid code
获取验证码
登录即同意《用户协议》
登录
微信扫码打开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