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茶与建筑,从古城到茶马古道,看云南传统建筑里的“在地智慧”
从三江并流、“人神共居”的滇东北,到以茶马古道串连缅滇藏的滇西戍边;从纵横交错的多民族城、寨、村建筑组团和聚落的滇东南,到传统以冶炼铸造为业的滇东北;从深受傣族影响却又融合与差异并存的滇西南,再到依水而治、倚水而建、治水而生的昆明……由于少数
古代高僧大德与蒙顶山茶之一||道宗禅师与蒙顶山茶
自古以来,茶是沟通儒、道、佛各家思想的媒介,也是传播儒、道、佛各家文化的载体。儒家以茶修德,道家以茶修心,佛家以茶修性,其本质都是借助茶静化思想、纯洁心灵、修身养性。作为世界茶文化发源地的蒙顶山,先有茶文明发祥、茶文化萌芽(西汉甘露年间,即公
在一杯茶面 世界安静了下来
空了的杯子,才能装下更多的东西。放弃,不是自暴自弃,是源于更开阔的执着。当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时,此境以过,便水落自会石出。每一个容器的利用价值在于它的空。空是一种度量和胸怀,空是有的可能和前提,空是有的最初因缘。佛经里有“一空万有”和“真
茶之所以打动你 是无声的陪伴
茶打动你的方式,不是轻声软语,而是无声陪伴。它的味让感官记住,进而形成一种感觉,这种感觉会随着时间变化,但你依旧会记得它。茶,本就是一片普通的树叶,它被发现,被饮用,都不是它所想,但因我们发现了它,它开始变成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它无言,它悸动,
茶倒七分满,留得三分人情在
我们常听到“茶倒七分满,留下三分是人情。”所谓“茶七酒八”,是指主人给客人倒茶斟酒时,茶杯、酒杯满到七八分的程度。主若以茶待客,则以倒七分为敬,不宜过满。茶倒七分满,其实是一种人生哲学!人生如白驹过隙、草露风灯,短暂得就像这片片茶叶。我们不应
品鉴笔记:六堡茶的品鉴过程要自然流畅,一气呵成
茶事品鉴活动和写文章一样,要一气呵成。品鉴陈年六堡茶,特别是二十年、三十年、四十年的老六堡茶,整个品鉴过程的流畅自然非常重要。前日,笔者忙碌之余,来到熟悉的茶店,非常渴望酣畅淋漓地喝一泡六堡茶,结果大失所望。那天店主泡的是陈年槟榔香六堡茶,属
为什么有的人喝茶,声音那么大?
为什么有的人喝茶,声音那么大?一副我行我素的样子,似乎完全不在乎自己的形象。但你还别说,这种喝茶习惯,固然看起来俗,不过确实有不小的好处,我竟然很喜欢。喝茶声音大,可能是专业选手在福建、广东等地,盛行工夫茶,人们喜欢用小茶杯喝茶,小口啜饮,声
莽枝茶山风云录(1949~2000)
“我们寨子原来不叫秧林,叫作央列。”年逾七旬的王顺文先生刚刚在茶台前落座,张口说出来的第一句话,就如同电光火石般瞬间点燃了我的内心。照常理来说,绝难想象这句话会是出自一个朴实的茶山老人家之口,以他所经历年代受到的有限教育,不可能知道曾经典藏在
苍苍莽莽中,得此一寸芽
茶,古老而又充满生命张力的东方树叶,跃然贯穿于华夏五千年的煌煌文明史。神农氏尝百草方识叶嘉,陆鸿渐品百泉而立经典,至此,茶之文化终得千年传循而成大器,尤其长在烂石上的茶,内敛含蓄,又有着无形的霸气。石,出自山林,天生就有一鼓自然的味道,看见它
茶联内容好 茶客赞声高
楹联,也叫对联、楹贴、对子,是悬挂或粘贴在壁间柱上的联语。字数的多寡没要求,但要求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诗词形式的一种演变。在宋代时,开始出现在当时的店铺楹柱上,到了明代,对联得以广泛应用,如今的楹联则不全受对偶、平仄的限制。关于茶的楹联,大
“禅茶一味”?
自古以来,茶叶与宗教就一直密不可分。佛家认为茶性与佛理是相通的,禅修、喝茶都能修身养性,所以便有“禅茶一味”之说。禅茶脍炙人口的诗句,自然少不了“吃茶去”。“七碗爱至味,一壶得真趣,空持百千偈,不如吃茶去”,看似简单、洒脱,却自带茶禅香意。此
中英两国劳动阶层茶文化
中英两国劳动阶层茶文化英国维多利亚时期,饮茶逐渐成为一种社会风尚。然而,不同于中产阶级优雅、健康的茶文化,在英帝国医学界眼里,下层劳动阶级的茶文化是有害于健康的,是堕落而危险的,甚至在当时引起了激烈的反茶论战。这是怎么一回事呢?下面就让小编来
武夷之春,骏眉茶韵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武夷的诗意与浪漫都融在了春茶里。春天,是武夷山国家公园最美的时节。特别是阵阵春雨过后,九曲溪上游处处飞瀑流泉,清澈的溪水在青山绿水间蜿蜒曲折。春雨足,染就一溪新绿。当春雨落进九曲溪,武夷便有了春水碧于天的灵气。垂柳萌芽
无奈的改进 艰难的转型——民国时期的屯溪茶业改良概述(一)
民谣称“未见屯溪面,十里闻茶香,踏进茶号门,神怡忘故乡。”清末宣统年间,直隶静海人刘汝骥主政徽州时,曾进行过一次全府的民情调查,据访察:休宁县内的“职业趋重之点”,“屯溪、率口、黎阳、阳湖一市,茶之区也。朱明节届,男妇壮幼业此者数以万计,茶号
“七汤点茶法”是怎样操作的?来看完整详解!
七汤点茶法,为北宋的第八位皇帝宋徽宗赵佶所著《大观茶论》最为精彩的部分,书中对点茶技巧说明得非常详细、对茶筅搅拌的轻重、方式也多有著墨。如果在现代茶馆,使用仿宋七汤点茶粉点茶,是怎样的体验呢?第一汤量茶受汤,调如融胶。言下之意就是调膏。茶粉大
茶与宋代社会生活
反映宋代茶事生活的《斗茶图》从唐中后期开始,茶在人们生活中所占的地位日益重要,有“茶为食物,无异米盐”的说法。宋朝建立不久,便因为太宗于太平兴国二年(977)诏令建州北苑规模龙凤专造贡茶,渐渐形成了一套反映宋代茶事生活的《斗茶图》从唐中后期开
你只管尽情欣赏,雨中茶的诗意
林语堂先生曾有言:“只要有一只茶壶,中国人到哪都是快乐的。”茶,平平和和、清清淡淡;茶,随遇而安、矜持自爱。对于外国人而言,懂得了茶,也就懂得了中国。茶本无心,因吃茶人不同的心境而有了不同的茶心,或淡泊、或热烈……于吃茶中体会茶人的百千滋味,
诗意宣城多雅赋 一城山水待君来
徽茶之旅——诗意宣城多雅赋一城山水待君来“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初春的宣城,宛如一幅饱蘸着春情的山水画卷缓缓展开。山水自有诗意,茶园遍布清幽,这里涧水澄澈,白石沉底,绿柳依依,花色烂漫……宣城茶旅,带你领略丰饶的生
白雾村,万里京运第一站
白雾村是一个平常的小村。村前的一展平坝,就是村民世世代代耕作的地方。地里种的,无非水稻、玉米之类的寻常作物。然而步入白雾村深处,就会发现这个地处云南东北部乌蒙山脉之中的村庄,有着不一般的历史。明清时期,从东川矿区采下来的铜运到金沙江畔的象鼻岭
都说茶如人生,但你真的“懂”茶吗?
我国是茶叶大国,底蕴丰富的茶文化是中华五千年历史的瑰宝。古往今来,人人都会喝茶,但并非人人会品茶。品茶是一种精神的洗礼,是一种艺术的欣赏,是一种生活的享受。品茶要在“品”字上下功夫,仔细体会,徐徐品味,品茶给人带来的是一种无穷乐趣,让人们在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