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生活十大新趋势
茶友网首页 个人中心
下载APP 下载APP
手机访问 手机端二维码

茶生活十大新趋势

 

 

茶,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它的文化意义与物质内涵比肩。

目前,茶叶已发展为一个健全的产业,它的消费早已超出了传统的局限,正以时尚化、便捷化的方式进入人们的生活。

茶之所以能从古代一直绵延到今天,它的生命力正是在于充分尊重传统的同时也不排斥与时代相结合,有一种兼容并蓄的力量。

1、茶食品、茶饮料

 

 

茶是天然的抗氧化剂、风味改良剂和营养功能助剂。速溶茶、茶酒、茶火腿、茶叶籽油……打破了茶千百年以来作为饮料的传统形象,所用的原料几乎都是毫不起眼的低档茶或边角料等,然而最终却创造出了远远超出原料本身的价值。

 

因此,茶在食品、饮料行业的渗透与融合,为增加食品、饮料产品的花色品种提供了一条崭新的思路。

 

国内外业界都热衷于将茶引入一些容易被人们特别是年轻人所接受与喜爱的休闲食品上,开发出茶冰淇淋、茶巧克力、茶爽含片、茶糕点、茶香肠等及茶汽水、茶酒等创意产品,满足消费者求新求异的消费心理,赢得了一批忠实的“粉丝”。

 

 

 

2、茶膳

 

 

除了茶可以品以外,茶还同食物一样可以吃。这里所说的“吃”,不是硬生生地把茶给吞下去,而是有艺术地吃。

 

将茶入膳,或为主料,或为佐料,把茶的色、香、味等风味特征与食材有机结合,使菜肴既赏心悦目,又美味可口,而且还能通过茶与食材的结合发挥二者的保健功效。

 

茶膳是品茗、馔食以及养生相互渗透与参融的结果。

 

 

 

3、茶保健品

 

 

茶是健康的饮料,而且茶最初便是作为药用的,如何科学健康地利用茶是人们最关心的问题之一。

 

“茶树浑身都是宝”。一棵茶树,从叶到根、茎、花、果中,都富含多种有效成分、功能性成分。

 

其中,茶多酚是茶中保健功能最多、最齐全的成分,加之提取技术的日臻成熟,它已经广泛应用于医药、保健品、食品等多个领域,尤其是在医药、保健品行业应用得最普遍,形成了一定的产业规模。

 

 

 

4、茶服

 

 

茶服,是面向茶人、推崇国学文化以及向往朴实文化生活的人士提供的一类服饰产品,以感受自然、内心舒适为突出的特点,让人观感、以及心感俱佳的良好体验。

 

茶服是将茶道文化与时装进行结合的一次跨界尝试,通常立意于儒家文化与宋代美学,崇尚清淡自然、不执不妄的中和之道。

 

未来茶服的发展潜力和拓展空间无疑是巨大的。

 

 

 

5、私杯

 

 

中国传统茶具,多是“一壶配多杯”的格局,如今,茶圈里出现了一种新风尚:不管去哪喝茶,都带上自己的专用杯,即“私杯”。人手一盏,既卫生健康,别有一番雅趣。

 

“私杯”必然是茶人们的心头爱,都做得非常精致,有特色,尤其是一些从知名窑口出来的,或是手工柴窑烧制成的,由于原料、工艺皆属上乘,价位可达数千甚至上万元。

 

一只小小的品茗杯,不仅是实用的茶具,更因为它的“独一无二”而成为一件艺术品,是个人品位的象征。

 

 

 

6、私房茶

 

 

私房菜早已深入人心,私房茶也跃入茶人的眼帘。

 

它原本指的是贵客专享的、独一无二的、限量发售的茶,特点是小众流通、有钱不一定买得到。后发展成在专一的区域采摘,靠专人制作的茶。

 

所谓的“专人”,可以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可以是德高望重的制茶高手,也可以是玩茶客,有一条可以肯定:这种茶数量相对稀少。

 

对于持有人来说,具有鲜明的特色和个人倾向。

 

 

 

7、屯茶

 

 

茶,能喝也能收藏。这点在普洱茶身上,表现尤其突出。

 

2007年普洱茶收藏热,将茶价推向了巅峰。引得无数懂茶、不懂茶的人争相屯茶。近年来白茶、黑茶等茶类又掀起收藏热潮。

 

茶叶专家表示,对“陈茶跟风收藏”现象,喝茶人要客观看待,切忌盲目跟风收藏,收藏的时候要注意茶叶的干度和湿度、避光、通风等储存条件,以免茶叶发霉变质。

 

 

 

8、简装时代

 

 

近两年,随着三公消费降温,礼品茶市场萎缩,加之市场回归理性,高价茶几乎无人问津。于是产品单价随之降低,茶企的利润摊薄,相应的成本需要降低。茶企把目标投向精简包装成本。

 

拒绝俗气的奢华,追求包装的设计感,在设计、材质、色彩等方面大胆突破,做出的产品包装简单、利落,色调清新、明亮,俨然已经成为茶叶消费的新趋势。简约化、生活化将成为潮流。

 

 

 

9、茶旅游

近年来,随着旅游业和茶业的发展,福建、浙江、贵州等各大产茶乡、茶镇都纷纷推出了以茶为题、营销城市、促进旅游的茶旅活动,把茶文化与旅游产业结合,促进经济发展、展示城市面貌。

另外,各大茶企业也纷纷推出了茶园、茶业制作基地、现场采茶制茶等体验式茶旅,让消费者亲身感受茶的魅力,拓宽销售渠道。

10、茶媒体

随着中国茶产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茶文化的关注度也有了极大的提升。

在这种势态下,各种茶专业期刊、网站、书籍相继应运而生,使茶文化活动具备了较高的文化品位和理论基础。

2013年,随着微博、微信的蓬勃发展,建立在“微”平台的各种茶媒体也逐渐崭露头角,茶媒体呈现了百花齐放的繁荣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