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江:茶香飘逸的联珠大地(一)
茶友网首页 个人中心
下载APP 下载APP
手机访问 手机端二维码

墨江:茶香飘逸的联珠大地(一)

(一)

从墨江县城沿联珠河溯河而上,过章差、抵须立水库。须立水库周边的村落边、群山间、箐沟旁,到处都是层层叠叠的茶山。地方志中记载:须立贡茶就出在这一带山水中。

而从须立再沿着河流而上,过金厂坡,转过弯,赫赫有名的碧溪古镇就在眼前了。

墨江的各种史籍中就境内的茶皆记录有“须立贡茶”和“迷帝贡茶”,一县之境竟有两款贡茶,可见墨江茶品质之优及茶产业和茶文化的渊源之脉长,就连那些活在皇宫中的闲人们也以能喝到墨江茶为荣。

春夏秋冬间,行走在联珠的大地上处处不是梯田就是层层叠叠的茶山,而且茶山的面积远在梯田之上。古籍在记叙普洱茶的时候说,茶是生活在这一带的人民“衣食所仰”之资,可见茶产业在农耕经济中的地位。

墨江是普洱茶最重要的生产基地之一,同时也是云南省茶叶种植面积最多的县区之一。从这几年对野生茶树资源及古茶园的普查资料来看,墨江依然也是茶树驯化及茶叶利用最早的地区之一,由此而衍生而来的墨江茶文化历越千秋,历久弥新,自古深为世人称道。

《中国墨江茶文化》一书在论及墨江县联珠镇野生茶资源时,转引了古茶树普查时的记载,就联珠镇境内的野生茶资源有两条相当完整的信息,其一是“墨江联珠镇牛角尖山野生古茶树群落,主要分布于牛角尖山、常林寨大山,该群落面积25900亩……地处县城以北,距县城76公里……”。其二是对一株代表性的野生茶树进行了详细考察记录。该野生茶树被编号为“MJ2006-022”,“产地:墨江县联珠镇马路村牛角尖山,位于101°41.2′E,23°39.4′。海拔2180m;特征特性:野生型。小乔木型,树姿直立,长势强。树高10.0m,树幅4.4mx4.0m,最大干围135cm,最低分枝高度0.1m,分枝稀。嫩枝无毛。芽叶绿色,茸毛少。特大叶,平均叶片长宽14.7cmx6.0cm,最大叶片长宽17.4cmx6.0cm,叶椭圆形,叶色深绿,叶身稍内折,叶缘微波,叶面平,叶质柔软,叶尖渐尖,叶基楔形,叶脉8对,叶缘少锯齿,叶背主脉无茸毛。鳞片5片。萼片5片,绿色,无毛。花冠大小4.7cmx1.9cm,花瓣白色,花瓣质地中,雌雄蕊高比低,子房有毛,花柱长1.3cm,柱头5裂,浅裂。果实扁球形三角状球形,鲜果径4.4cm,果高1.9cm,鲜果皮厚2.0mm。种子球形,种子大小1.9cmx1.8cm,种皮褐色,百粒籽鲜重279g。秋茶一芽二叶鲜叶干样约含水浸出物41.12%、茶多酚24.02%、氨基酸3.80%、咖啡碱2.89%,酚/氨6.3.耐寒性、耐旱性均强”。考察和记录可谓详实、严谨。

联珠镇是一个大镇,其境内肯定还有诸多的野生茶资源,但以上仅牛角尖山的野生茶树群落而论亦达近3万亩,说明联珠的大地确实是适宜茶树生长的地方,这为后续茶产业的兴旺发达奠定了基础。据有关人士介绍,目前联珠镇的茶叶种植面积已达36500余亩,采摘面积36200余亩,年产值过亿,是实实在在富民、可持续、绿色的产业,称之为“衣食所仰”的大产业丝毫不为过。

《中国墨江茶文化》在论述联珠所产茶时,提到了“勇溪紫芽茶”。称“勇溪紫芽茶”生长在碧溪古镇旁勇溪村畜牧场茶山上。就此地代表性的茶树有“灌木型,树姿开张,长势较强。嫩枝有毛。叶椭圆形,叶身稍内折,叶缘微波,叶面微隆起,叶质柔软,叶尖渐尖,叶基楔形,叶缘细锯齿,叶背主脉茸毛多。花瓣微绿色,花瓣质地薄,雌雄蕊高比高,子房有毛,柱头裂位有浅、中、深。果实椭圆状球形和三角状球形。耐寒性、耐旱性均强,手工制晒青茶上佳”。而勇溪就在须立水库边上,是历史上须立贡茶所产的核心地区。行走在联珠的茶山,昔日种植的有性系茶园上都可以找到自然变异的紫芽茶。不过,因为紫芽茶在炒青过程中叶脉变紫黑,卖相差,不受茶农喜欢。

民国29年(1940年),胡钟琳、周雨苍、尹席儒编撰的《墨江县志资料》中称:“……茶产须立村及官厅街者为佳,产永安乡之蚂蚁茶,叶虽粗老,味佳而尤能清热解毒,总计产额赢余,有运销省垣及石屏者,惟因农民希图近利,不肯投资推广,以致坐失土宜,深为可惜。”

民国31年(1942年)编撰的《墨江县志稿》中就当时墨江的茶产业称:“茶树种类及其产地名称:县属须立村、景星镇官厅街各城东中岳山脚四处俱种绿茶,而须立茶最为市口艳称。又坝溜乡蚂蚁山产红茶,名蚂蚁茶,叶较阔大,以老为佳,亦为市口艳称。民国二十六,邑人庾晋矦、聂雨南、李子忠等集资开办兴华茶厂,于景星镇分种植部、制茶部,年可获茶一万余千斤,有仿制红茶、绿茶及龙井茶之分;栽培法及制造法:栽培法,先耕地施肥,然后择种佳者浸水三四日后,点种苗圃,种后压土使实覆,以槁草败叶保护新芽,俟苗长七八寸时移种于已耕之倾斜山岭,每隔一丈植茶一株,均在春季种,夏季移种,种后每年必行除草、松土,迨三四年便可采叶。其制造法,先以甑蒸或以锅炒熟后用手揉之成团,或以竹筒缩之成圆筒形,均系农家自种自制,无专业人;产额及价值:年产茶五万五千余斤,每百斤价值平均二百元,销石屏及省垣;宜茶大段荒地及其现状:县属碧溪、景星两镇及坝溜乡宜茶之地约共二万七千余亩,惟近因一般农民苦劳资蓄积,故多希图近利,改务他图,不求推广,大半荒置。”

《云南墨江县地志资料》中称,墨江“城东中岳山脚、须立村、土地塘(景星街)产茶最多,惟无增减。须立村之茶现为市口称绝。”可见,须立茶当年被消费者追捧和在墨江茶界魁首的地位。

图片

来源:墨江发布作者:敏塔敏吉/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