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小满”,也是“国际茶日”。2019年12月,联合国大会宣布将每年5月21日确定为“国际茶日”。茶是世界三大饮品之一,以茶养生自古有之,在吴远之先生的《一源井记》中提到:“茶,可饮可养可品可艺可入道”。小满时节,需注重预防湿气与暑气,一杯香茶或许是不错的选择。
提到普洱茶,勐海茶厂是茶产业中一座重要的丰碑,时至今日,已经改名为大益集团勐海茶业有限责任公司的它焕发活力,仍然占据着茶产业中重要的一席。
走进位于大益集团的博物馆中,关于勐海茶厂的前世今生在慢慢诉说。1939年,首任厂长范和钧怀着振茶叶、换外汇,支持烽火中的中国的信念,一手创办了佛海实验茶厂,并购买了一批先进机器,开创了机械制茶的先河。
1951年,云南省人民政府接管了佛海实验茶厂,茶厂逐步开启了辉煌。1975年,云南茶叶逐步进入了量化生产阶段。人工发酵技术的成熟,研配技术的革新和规范管理给予普洱茶统一而稳定的风格。而7542、7572两款产品就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诞生了,直至今天也仍然是大益人的骄傲。两者对于普洱茶来说,既是一个重要的分水岭,也是一个重要的时代,它们代表了一种旧式生产观念的结束,也开启了新的生产时代。1989年,第四任厂长邹炳良上任5年后,他意识到,茶厂要做大做强,必须拥有自己的自主品牌。他与厂领导班子共同创意、研究,因为品饮普洱茶对人体“大大有益”,所以,设计创立了“大益”牌商标,并于1989年成功注册,自此,大益成为了勐海茶厂的独立品牌。
此后,经历了一系列的改制、创新,大益集团一直活跃在普洱茶的前沿,相继成立了研发中心、国家级实验室、微生物研发中心,以强大而专业的研发队伍、科学的研究方法和精密的仪器助力茶产业在生产和流通链环境中保证质量,成为了业界标杆。
为此,我们穿梭到了极具科技感的奥秘厅,去看看显微镜下的茶叶。场馆将一片小小的茶叶捻碎、揉开,为我们展示了茶叶中蕴含的小秘密。茶叶中蕴含了哪些对人体有益的成分?化学在制茶中如何发挥作用?微生物与茶叶又有何关系?这些问题在奥秘厅里都能找到答案。
在面积约800平方米的展厅正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那个正在徐徐降落的飞碟!原来,这是一个“悬空”的全息投影装置,360度展现茶叶中五大化合物的分子结构。
在这里,全息投影、AR、VR、雷达、互动投影、游戏、动画等酷炫科技吸引着所有人的眼球,关于茶的好奇心也被勾了出来,收获了满满的知识和趣味。
人们常说,茶是人与自然邂逅的菁华。一滴茶汤背后不仅凝结了制茶人的汗水,也饱含着科学的力量。唯有制茶企业不断地精益求精、创新发展,才能让更多的人爱上手中的这杯茶。
云报全媒体记者 殷洁 戴振华 马喆 罗宗伟
西双版纳报记者 刘启虹
西双版纳广播电视台记者 乔得高
勐海县融媒体中心记者 胡珊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