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是要去给一个哥们儿买整柑普用的宫廷料的,谁知道老板请我试一个生茶,这就发现了郎河的“厚道”真的很厚道!
这个生产于普洱市场低迷后期的“厚道”,生产日期是2009年10月份。隔着包装纸都能闻到清爽怡人的烟味,茶香丰满,仓储优秀。打开包装一看,饼面条索紧实,齐整;反过来看老板已经撬开的饼窝面,里面的条索紧密,齐整——这个信息告诉各位看官:这是个一口料的茶。
老板看到老伍看得似乎要流口水的样子,快手快脚撬了一块,开泡!
真好!茶汤是纯正的布朗味儿,耐泡,喝了10道,决定:买一饼回去慢慢喝,仔细试。
试茶时间:2016年10月9日,星期日,晚上九点
温度湿度:秋风乍起,干爽,室内温度26摄氏度,开风扇
冲泡茶具:大益盖碗,110cc;大益公道杯;正钧社的钧瓷品茗杯和其他茶具
冲泡水质:广州长洲岛自来水,经过英国道尔顿滤水器过滤
冲泡水温:刚刚沸腾
投茶重量:7.8克
茶品状态:
此茶来自郎河老厂长王一球先生的千金的店,根据气味断定,此茶是纯粹的广州仓,干仓,干爽度绝佳。她老爹的出品,肯定是用心储存的,呵呵。
干茶烟味明显,青味已经褪去,清爽诱人,恨不得马上就能喝到。但是毕竟刚从仓里拿出来,那就要湿醒。
茶饼压制不算非常紧密,比较用力就能撬开。洗茶一道,静置5分钟。湿醒。
每一道茶之间,冲泡时间间隔估计不少于5分钟。等茶汤凉下来到60摄氏度,才开始仔细品味。
品鉴结果综述:
第一阶段:1~4泡,香甜爽口。
1、茶汤水路细腻。山野气韵充足,品感开阔。
2、茶汤厚度从第一泡就能感受到“厚重”,第二泡开始,厚度表现增加。
3、香气入水,典型的布朗山的香气和茶味,口腔中的茶香顺畅自然地进入鼻腔,毫无阻滞之感。
4、茶汤的粘稠度相当高,茶汤本身的甜味也充足,喝了还想继续喝的感觉很强烈。
5、第一泡到第四泡,苦轻涩中,苦和涩俱化得快,回甘迅速,生津有力。
6、留杯香气好,一直到十多泡结束,都挺不错。
7、回甘集中在口腔后部,而且下行的趋势迅捷,喉韵深沉。茶味饱满,充满了整个口腔,生津回甘伴随着高甜度的茶汤残留之甘,爽!
8、纯布朗料的茶气相当好,每一泡都催生出打嗝现象。
第二阶段:5~10泡,生津弘大。
1、从第五泡开始,茶汤里的涩感增加,停留在口腔里的时间开始延长,到第8泡是“涩感高峰”,再到第9泡消减,第10泡回复到第一阶段“涩中”水平。不管怎么样涩感显著,始终都是能化得去,化得很不错。
2、在此期间,第一阶段品感没有多少变化,就是够涩。但伴随着涩感,生津也明显升级。有舌底鸣泉之感。
第三阶段:11~14泡,甘甜可口。
1、第11泡开始,厚度和粘稠度有明显的下降。
2、第12泡甜水开始出现。
3、尾水甘甜。估计爱忽悠的人会告诉你:这种甘甜的尾水,就是老XX的甜……吓死宝宝不偿命,嘿。
4、留杯香气延续性强,到品饮结束还有杯底淡淡的留香。
结案陈词:
1、郎河茶厂的市场地位,应该是在二线厂子的队列里;但他毕竟是个大厂,1995年成立以来,生产过相当多的好作品,这里不一一列举,免得像个卖广告的。单论这个“厚道”,第一,茶汤味厚,第二,茶的制法符合传统的普洱茶之道——厚道,名副其实。
2、这个茶,应该的确是个大树茶。但估计一个大厂产量不低,不可能全部都是树龄很老的大树料。从涩感的变化可以看出来,所用的“年轻”大树料估计比例较重。
3、从仓储看,这个茶再放五年广仓,我有信心:褪去(或者弱化)了中段的涩感,这个茶必定显得更加“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