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中的西双版纳州勐海县却很温暖,正午室外温度能达到25℃,早晨也有13℃左右。1月18日,早晨7点50分坐车进入工厂,下车后,下意识地往全透明玻璃车间里张望,工人们已全部坐在工位上,虽然看不清每张脸,却能看见一排排整齐的白色帽子和咖啡色的工服,再确认看了一下手表,7点50分,天色还朦朦的微亮。
今天是六大茶山公司勐海普洱分厂举办第十届“技术大比武”的日子,“比武”定在上午9点钟开始,但8点不到,各个工种的工人们已开始前序的准备工作。
近9点,准备进入工厂,按要求,先在更衣室里穿上白大褂,头发也要认真地塞进帽子,口罩、鞋套一样不能少;洗手也有严格的标准要求,洗干净后还要在消毒池里浸泡30秒再冲洗干净、烘干。一切准备就绪后,跟随贺厂长进入车间。
9点钟,“技术大比武”正式开始!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两排工人面对面坐在桌子两边,每个人面前是均匀的撒在桌面上的茶料和一个小盆,要把合格的茶料挑选入小盆,他们进行的是“技术大比武”的第一个项目——拣剔,如若挑选入小盆里的茶料里含有碎石子、老茶梗等杂质则要扣分,谁在10分钟内拣剔合格的茶叶重量越多并且没有杂质则胜出。比赛结束后,我跟随着裁判检查每位选手的“小盆”,盯着看一分钟,眼前全是茶!
拣剔
第二个项目是称重,一饼普洱茶饼的重量是357克,谁在规定的3分钟内称得又准又多则获胜。看着工人轻松的抓一把茶放到秤上,然后倒出,再抓一把茶放到秤上,再倒出,走到裁判身旁,看他把工人倒出的茶料复称,357克、357克、357克……称重比赛结束后,我学着工人抓了一把,多了,拿掉一些,又少了,再放一点,反复几次才能确认到357克,还真的不是一把抓得准这么简单。
称重
再往里走是包装车间,一排女工坐在工位上,用棉纸把普洱茶饼包装起来,看她们不慌不忙,感觉不是在比赛,而是她们每天在进行日常工作。一双双看着有点粗糙的手,却在30秒的时间里,熟练地折出均匀的十六个折,熟悉六山公司的人都知道,这叫做“六山十六折”,是六山公司普洱茶饼包装的标准,最后用不干胶贴贴上,一个个完美包装好的茶饼横空出世!我面前的女工在十分钟时间里一共包出了15个饼,接着每7饼用一个牛皮纸袋装做一筒,用印章盖上自己的工号,以保障每一批次的产品如果出现质量问题就能够做到溯源。
扎筒的男工成一排的坐在操作台上,作为每次打开一筒茶手就有受伤危险的我特别想亲眼看看他们究竟是如何用笋叶和竹篾条把一筒茶扎起来的!看着面前的男工把六片笋叶包起来,再用竹篾条捆绑,类似包粽子,两三分钟就能完成扎筒,平均15分钟能包好7筒茶。
扎筒
下午的重头戏在压制车间,进行茶饼的压制,这道工序需要称茶、蒸茶、揉饼、定型等几个步骤配合才能完成,只见男男女女几位工人围成一圈,高压蒸汽在中间,雾气腾腾,瞬间感觉车间里热闹起来,如果说前几道工序我都跃跃欲试的话,在压制车间我却不敢向前靠近,在一百多度的蒸汽空间下完成作业,如果不是熟练工人的话很容易烫伤,看着他们相互紧密配合,在高温蒸汽周围有条不紊、动作麻利,又一次对他们心生佩服!
压制工艺
近一天的“技术大比武”接近尾声,进入茶行业近十年,在为客户介绍每一道普洱茶制作工艺了熟于心的我,在一位位一线工人的面前却秒变“小白”,他们也许不太会说话,面对着我还有点腼腆,但是他们才是真正的幕后英雄,他们的功夫在手上,在心中,在他们每一天的工作里,在他们为我们精心制作的每一饼茶中。
装箱
六大茶山公司的“技术大比武”始于2004年,至今已是第十届,每一次的技术大练兵,让每一位一线员工有展示自己的机会,也激励着一线员工们对技艺的提升精益求精,对制度的遵守一丝不苟,正是如此,才得以让六山公司的产品质量连年有着稳固的保障。“质量决定成败”一直是六山公司的经营理念!
好的产品出自于每一位一线工人的辛劳付出!是他们每一天流的汗水,每一双日益粗糙的双手,造就了他们对每一道工序的熟练掌控,才得以保障一饼饼合格普洱茶饼的出品。
严苛标准下才能出精品,而精品就来自于这样的千锤百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