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今天我们依然热爱苏东坡?
茶友网首页 个人中心
下载APP 下载APP
手机访问 手机端二维码

为什么今天我们依然热爱苏东坡?

即便是在巨匠星云罗布的华夏历史坐标系里,我们也很难再找出这么一位奇人。

宏大且入微,既出世又入世,形而上兼形而下,仙气紧接地气、泛舟赤壁不影响西湖烟雨。他笔下的诗词意象,似乎总能引发中文世界里,一种可以被称之为“最大公约数”的集体共振。

他,就是“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院乞儿”、“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一肚皮不合时宜”的东坡居士,986岁的苏轼。

这个春天,中国高端绿茶竹叶青推出了一条话题视频,演员张晓龙化身为苏轼,出现在了家乡眉山,坐拥明前春色,品茗来自高山峨眉的当季春茶。

一杯春茶,一个全民精神偶像,推开了2023年春天的大门。

每年初春新茶季,我们就会想起这位似乎只是顺手写就一手好诗词、更醉心于生活本真的大家宗师。

那句“春未老,风细柳斜斜。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对于爱茶之人来说,浪漫至极,写意至极。

同出自巴蜀,竹叶青峨眉高山绿茶是懂得苏东坡这份诗意的。在竹叶青热推的这支视频中,两大巴蜀IP奇遇,碰撞出的花火,令人耳目一新。

苏东坡本身就是一位懂生活、爱尝鲜之人,对新鲜之事,颇有执念。

最著名的例子,当然逃不开东坡肉的创制——“净洗铛,少着水,柴头罨烟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一篇《猪肉颂》极尽老饕之能事。

同样的“食悟”故事,还发生于惠州吃荔枝,儋州品生蚝,酒淋羊脊骨,糟蒸蟹大螯……盘点下来,现今有66道菜和东坡有关。

这确实是一位极致的生活大家,他活出了中国人理想中田园牧歌的样子,自己栽种、酿酒、修建鱼塘水坝,就连吃个野菜,也能品出“人间有味是清欢”。

难怪余光中会说,如果让他找一名古人和自己一起去旅行,他不会找不现实的李白,也不会找过于严肃的杜甫,他想找苏东坡,因为这是一个有趣的人,会让旅程保持新鲜感。

对“鲜”有深刻理解的,不只有东坡。

每年春天,一场有关鲜的盛宴,就会在峨眉高山云雾之间准时拉开序幕。

高山云雾出好茶,山高一丈,茶好一分。

峨眉山的茶树,地处黄金产茶带北纬30度附近,生长于海拔600到1500米之间的高山地区,每年有323.4天云雾笼罩,一年不足950个小时日照,气温低,湿度高,强度低,漫射光多,正是这样的天气地理和日照条件,让唐代《昭明文选注》特别记载:“岷山多药草,茶尤好,异于天下。”

为了“鲜”与“嫩”两个字,竹叶青的采摘时间,更是特别——比明前更“鲜”,最早2月就能开始采摘,是每年最早上市的春茶。同一茶园仅会有3-5天时间适宜采摘竹叶青原料。

采摘过程中,更是坚持“高山、明前、茶芽”的三大标准,只取精选茶芽,优中选优,为了最大程度的保留住茶芽“鲜”和“嫩”,只采鳞片舒展后的饱满茶芽,此时的茶树经过秋冬蛰伏、积蓄能量,不仅鲜而且营养丰富,健康价值更高。

其中,“论道”级竹叶青,平均每1000颗茶芽中只能精选出1克。

诗里会有回甘,茶中亦有妙手。一片小小茶叶上体现出的鲜嫩,事实上承载着一整套完整价值观和方法论。

在诸多历史巨匠中,苏东坡在国人心中依然有着极为特殊的位置。

论诗,苏东坡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论书,被尊为“宋四家”之首;论画,与文同并称苏文;论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论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诗书画文词”,可以说是东坡“五绝”。

但普罗大众对苏东坡的热忱与推崇,似乎不仅仅是因为其才情,而更关乎在他身上由性格、审美和生平合力生成的一种特殊磁场。

美学大家李泽厚,曾评苏轼其诗“行云流水,初无定质,嬉笑怒骂,皆成文章”,其人“在美学上追求的是一种朴质无华、平淡自然的情趣韵味,一种退避社会、厌弃世间的人生理想和生活态度,反对矫揉造作和装饰雕琢,并把这一切提到某种透彻了悟的哲理高度。”

字里行间,透露出一个“真”字。

苏东坡是个求真的人,正是因为这个“真”,才有了后续政见不合、乌台诗案,以及被放逐3700公里的一连串故事。

42岁被贬黄州,57岁被贬惠州,60岁再被贬儋州,即便半生时间是偏安一隅,苏东坡依然是一种“江海寄余生”的超然态度,被贬到哪里就一路为哪里的乡民,建医馆、修水利、办学堂。

这种真性情,让不少文人对苏东坡十分推崇,林语堂就完全不掩饰自己对苏东坡的偏爱,在《苏东坡传》里,赞赏其“是个秉性难改的乐天派,是悲天悯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是月下的漫步者。”

持续地追求真,实际上要付出极大的时间和心力成本,而竹叶青峨眉高山绿茶已经在求真之路上经历了漫长的二十多年。

1998年,从唐先洪接管竹叶青开始,他就意识到,要想带领“竹叶青”真正破局、擦亮这块金字招牌,就必须得下真功夫。

对于制茶,竹叶青也更愿意用有严苛指标的“科学”,来取代玄虚不透明的“玄学”。

为了追求产品力极致,竹叶青投入了亿元打造业界领先的绿茶精制生产线,建设了全国最大名优绿茶保鲜库,制定38道加工工序、106项检测标准,在此基础上研发并使用高效快速杀青、低温冷冻保鲜、高温快速提香、精准水分控制、独立充氮保鲜五重锁鲜科技。

竹叶青率先联合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建立企业鲜茶标准,“五重锁鲜科技”从杀青、提香、品控到保鲜,将高质量原料的鲜爽,精准转变成高端绿茶的鲜爽,最大程度雕琢更鲜爽品质。

中国工程院院士刘仲华在其发布的《峨眉高山绿茶竹叶青品质化学与营养健康价值分析》报告提到,竹叶青茶水浸出物含量高达42%,其中儿茶素的含量为11.8% ,各项指标可以说是恰到好处。

对于产品力打造而言,“真”就是奥义,捷径其实是另一种弯路,在竹叶青茶看来,唯有在各个维度上归真,才是真正的破局之道。

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里,描绘了当时汴京的都城面貌与烟火市井,八百余位鲜活人物跃然纸上。

画里细看,会发现在一家“久住王员外家”客栈门口,一个小摊撑着遮阳伞,上面悬着一块招牌“香饮子”,这正是宋朝的“外摆茶饮店”。

唐宋以来,茶饮之风日盛。苏东坡身处其中更是极为爱茶,写了几十首咏茶诗,还提炼了“静中无求,虚中不留”的苏氏饮茶哲学。

在宜兴时,甚至还亲手设计了一种提梁式紫砂壶,后人将其列入了“东坡宇宙”、称之为“东坡壶”。

西湖种柳、赤壁泛舟的苏东坡是个奇人,他所处的那个茶事盛行、才情似锦的时代也是个奇世, 但与此同时却带出了一个疑问——为什么茶文化最为正统的中国,却没有向世界输出更有力的高品质茶叶品牌?

中国不仅是茶的发源地,茶园面积更是占世界的60%,且产量占世界的40%以上,依然是茶叶第一出口大国,但扮演的角色却一直身处价值链的低处。

行业里甚至有一句自嘲,“七万茶企不抵一个立顿”,这种文化与品牌的不对等,确实对行业来说有些许微妙。

有品类、无品牌,是中国茶一直以来的痛点。要找到突破口,中国品牌必须守正,且出奇。

在竹叶青茶看来,中国有着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拥有世界上最完善的行业产业链集群,这些都是中国品牌守正出奇的关键竞争力要素。

而竹叶青茶一直以来所引领和致力推动的中国茶标准化、以科技和创新不断提高产品力,更是对中国茶企和整个行业都有着深远意义。

2020年疫情期间,唐先洪发表公开信,做出三大承诺:对茶农不压价、不欠款;对员工不裁员、不减薪;对消费者保证春茶按时上市,另外还要向整个社会回馈价值2000万元的竹叶青峨眉高山绿茶。

随后,整个绿茶行业重整旗鼓再出发,带着“没有冬天不可逾越”的信念,那一年的“春茶保卫战”就此迎来转折点。

正是带着这份责任感和使命感,做好中国茶的竹叶青,自知代表着东方美学的“中国叙事”,讲好中国故事, 传递东方意蕴,对中国茶企来说,是奇招,更是妙手。

这两年,以竹叶青茶代表的中国茶站到了应有的位置上。

作为中国唯一受邀品牌登上摩纳哥世界顶级奢侈品展,到入选“迪拜世博会中国馆礼宾绿茶”、“第二十一届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礼宾用茶”,再到作为中国唯一茶品牌登上“全球十大高端名茶”榜,竹叶青早已在大众心中根植下“国礼茶”的认知。

“天涯同饮一杯中国茶”,这一杯茶的背后,是一个开放包容、宽广博大的中国。

林语堂评价苏东坡的笔法时写道:“不知何故,苏诗的韵,总比别人的用韵自然。”

有一天,这句评价或许也可以用在国际市场中大放光彩的中国茶身上。


文章来源于财经无忌 ,作者岛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