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退役军人与汶川“放牛娃”再牵手 助其来皖学技术推进当地乡村振兴
“我们舒城的小兰花,一般不采单叶。清明前后开采,一芽一叶,或者一芽两叶。特级品一芽一叶要达到70%~80%。”6月22日上午,来自四川省汶川县的朱远志不远千里,在合肥市肥西县退役军人李志的帮助下,赶到舒城县的茶园。安徽农业大学茶叶系研究生导师、茶学(茶文化与经济)博士章传政,省级非遗传承人李贤葆向他讲授舒城小兰花的种植、管理等技术。
2008年5月,军人李志在汶川地震救灾中将自己的全部干粮送给了受灾的20岁小伙朱远志;13年后,朱远志通过央视寻亲栏目,跨越千山万水找到了“亲人”李志。如今,李志竭尽全力帮助朱远志来安徽学习茶叶种植技术,助力其在汶川老家乡村振兴中尽一份力……
相隔13年央视牵线相认
记忆回溯到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当时24岁的李志所在部队作为突击队第一个进入灾区,全力抢救伤员。
5月下旬,李志所在部队进村入户,帮助村民重建家园。“有一天,在路上远远地看到一个小伙,牵着一头牛,一看就知道是受灾的村民。”小伙就是当年年仅20岁的朱远志。他说,家里房子全塌了,所幸家人没有受伤,但粮食没有抢出来。于是,李志把压缩饼干、方便面等车上备的几天口粮全部给了朱远志。
正在复读备战高考的朱远志突然遭遇地震,对前景很迷茫。于是,李志鼓励他:“一定要上大学,学好知识才能做更多有意义的事。分别时,李志在纸条上留下姓名和电话号码,告诉朱远志有困难可以去县城的驻地找他。
然而,朱远志不小心将纸条遗失了,而且还将李志错记成“王志”。后来,他在成都、洛阳等地媒体上寻人,但一直没找到。直到今年1月央视《等着我》栏目牵线,两人才再度在节目现场相认。
受助小伙毕业后返乡扶贫
“他还是当年那个样子,一眼就认出来了。”李志回忆两人再度见面时的场景。朱远志也没有辜负李志的鼓励,在2009年考上了西华师范大学。毕业后,朱远志回到家乡,在汶川县灞州镇周达村成为一名驻村扶贫干部,带着村民建设基础设施,发展致富项目。2018年,汶川县全面脱贫。2019年10月,朱远志获得阿坝州颁发的记功证书,并获得奖章。“在我最迷茫的时候,他穿着一身军装,把全部的干粮塞给我,鼓励我学习,给了我勇气和力量。如今,作为一名预备党员的我,也在尽自己的力量,为家乡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朱远志说。
退役军人再帮汶川小伙结“茶亲”
李志说,当年身为一名军人,向群众伸出援手是应有的担当与责任。“看到汶川县脱贫后正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理应伸出援手帮助朱远志,让他在家乡建设、百姓致富上多尽一份力,提高当地农户的经济收益。”
在听说汶川当地原有的一些茶叶品种较差、管理欠缺、茶园废弃等情况后,李志邀请朱远志来到安徽合肥,并通过退役军人的“朋友圈”找到了合肥市退役军人就业培训基地孵化项目——位于舒城县的小兵茶名优茶基地。6月22日,朱远志不远千里,来到舒城县茶园,考察茶叶品种、学习栽培技术及茶园管理等。章传政、李贤葆不仅毫无保留地向朱远志教授茶叶种植方面的知识。同时,根据汶川县山地多、景色美的优势,章传政还就如何发展乡村旅游向朱远志交流了自己多年来的研究心得。
“真的是大开眼界,小小的茶叶让我长了大见识。”朱远志在连续几天的学习后对记者说。“非常感谢李志大哥,今天为了我的家乡发展,牺牲自己的时间,利用自己的人脉,千方百计帮我学习茶叶种植管理技术,感激之情无以言表,唯有利用自己学到的知识,更好地服务乡亲,才能对得起李大哥的一片心。”
在离开舒城县的时候,朱远志还作为汶川县雁门乡的代表与舒城县晓天镇结成“茶亲”,以此加强文化交流,促进产业发展。“如果有可能,以后我会带着当地的茶农来安徽学习取经。”
来源/安徽商报
如有侵权 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