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期间,福安市社口镇坦洋村游客络绎不绝。游客们在这看历史、学制茶、品香茗……感受着别样的茶文化。
坦洋村是历史名茶“坦洋工夫”发祥地。近年来,坦洋村认真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打造“富裕、文明、生态、和谐、宜居”可持续发展的新坦洋为目标,通过党建引领、品牌重塑等举措,充分利用独特自然生态资源和人文历史资源优势,“村、人、茶、文、旅”五位一体有机结合,努力走出一条具有闽东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截至2020年底,该村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500元,村级集体经济收入52万元。
做优做好茶产业
茶产业是坦洋村主导产业、特色产业。近年来,坦洋村党支部抓住乡村振兴发展契机,大力实施茶产业良种工程、茶园生态工程、质量安全工程、龙头带动工程、品牌提升工程、市场营销工程“六大工程”。
“茶叶品质是茶产业的生命线,是产业化的核心问题。为此,坦洋村把提升茶叶品质,推动茶产业向无公害、绿色方向发展作为主攻方向,借助省茶科所设在社口镇的优势,引进了金观音、黄观音、丹桂、黄旦等优良品种,发展生态茶园4100多亩,有效改良了茶叶品种结构。”社口镇镇长陈惠明介绍。
福建俞思西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承包村集体茶园380亩,目前,已完成现代茶园改造290亩。“茶园改造后的茶叶品质很好,市场认可度很高。”公司负责人俞思西自豪地说。
该村以社口镇推进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建设为契机,推行生态立体种植模式,建设坦洋工夫红茶优质原材料基地。在实行机械化生产的同时,推广绿色防控技术、无公害管理和生物有机肥使用。
为提升茶叶品质,该村依托福安市茶业局在坦洋村开办的非遗技艺培训班,对100多名茶农和茶企工人进行培训。并每年组织茶农与茶企参加“坦洋工夫”杯斗茶赛,切磋茶技,创新工艺。在此带动下,该村红茶品种从单一的菜茶发展到现今有十几个“三香型”品种。
创新是推动茶产业提档升级的核心动力。目前,福安农垦集团与福建联通共同搭建的全国5G农业智慧茶园示范区已落户坦洋村,5G、物联网、区块链、云服务等智慧农业技术被广泛运用于当地茶园。
不仅如此,坦洋村还突出打造“坦洋工夫”红茶发祥地、二次荣获(1915年和2013年)巴拿马国际博览会金奖、“三个第一”(红茶领域第一个中国驰名商标,第一个中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第一个红茶国家标准)等“金字招牌”的含金量,促使品牌资源优势进一步凸显。并优化互联网营销等手段,让“坦洋工夫”再度“红”了起来。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坦洋工夫”专卖连锁加盟店网点有800多家。
运营优化新模式
好茶有了,如何做大做强茶产业,实现良性可持续发展?
“支部+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是坦洋村新兴的发展运营模式。
该运营模式围绕“党建引领产业振兴”的工作思路,充分发挥村党支部在企业、合作社、农户三者协作中的沟通协调作用。在该模式中,企业在资金、技术、管理、信息、营销、品牌等方面起到龙头带动作用;合作社把农户有效组织起来,实行联合作业、降低劳动成本;农户则根据企业的订单要求,与合作社的劳动组织分工,参与到生产、加工、销售各个环节。
“每年龙头企业根据企业产品需求将茶青收购订单分配到各农民经济合作社,再由各农民经济合作社组织社员按照企业对茶园种植管理与茶叶釆摘标准,制定茶青价格,实行标准化的严格管理。”社口镇党委书记钟玲玲介绍。
不仅如此,坦洋村党支部还以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为契机,按照“支部牵头,全民入股”的工作思路组建“全员股份经济合作社”,吸纳村民资金或土地与经济作物折价入股,由村经济合作社经营,每年收入扣除经营成本后由集体和村民按股份进行分红,有效盘活了土地资源、集体资产,助推了产业发展。
“全员股份经济合作社”成立后,坦洋村在“合作社”框架内成立了“福建福安坦洋工夫茶叶公司”,建立“红茶工坊”集体制茶厂,构建以统一规划、统一平台、统一品牌和共建共营、共营共享、共享共赢为核心的统分结合型的运营模式。现已整合村内35家茶叶加工厂及200多家农户家庭式小作坊,以统一的工艺标准、商标包装对外销售。
目前,坦洋村“全员股份经济合作社”入股资金达180多万元,村集体入股茶园100多亩,村民入股茶园500多亩,村集体经济增收30多万元,村民增收150多万元。
茶旅融合促振兴
走进坦洋村茶文化主题公园,“八大制茶工序”板画生动形象,坦洋村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展现眼前。随着老字号茶行一条街改造的稳步推进,茶文化的氛围在当地日益厚重。
坦洋村茶文化源远流长。近年来,坦洋村通过产业融合发展,力促美丽乡村建设与乡村“五个振兴”统筹推进,打造多元化的“中国福安坦洋情意村”,有效激活了“一池春水”。
谋定而动,规划先行。坦洋村结合当地资源、文化优势和产业特色,编制了《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中国传统村落坦洋村保护发展规划》和《中国福安·坦洋情意村策划方案》。围绕“情意坦洋、工夫坦洋、美丽坦洋”这一主题,致力打造集“党性教育、优势产业、美丽乡村”“三位一体”的中国工夫红茶文化生态村。
目前,该村已着手对极具茶文化特色和地域色彩的古码头、古茶行、古横楼等进行修复整理,并对历史上传统制茶古茶具、古法银票等进行陈列展示。同时,深度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坦洋村在十九世纪初期人口达8000余人,全村有50多个姓氏,清同治年间就出了4个举人,历史上遗留的商铺、钱庄、戏台、宗祠等旧址一应俱全、非物质文化遗产积淀丰富,这些都为茶旅融合发展提供了基础。”陈惠明介绍。
截至目前,该村已投入2000多万元建起了“坦洋工夫”文化产业园的牌坊楼、茶文化主题公园、横楼花圃、完成了缆线下地工程、古街改造、启动了老字号茶行一条街和古码头周边环境整治和情意公园建设。(张文奎 胡玲芳)
原标题丨社口坦洋:做强特色产业 茶旅融合振兴
注:内容来源闽东日报 ,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