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发展药茶产业助力脱贫攻坚新观察
茶友网首页 个人中心
下载APP 下载APP
手机访问 手机端二维码

山西发展药茶产业助力脱贫攻坚新观察

连翘、黄芪、沙棘、槐米……它们都是千年的植物,它们的叶、花、根、果最初是治病解毒的良药。如今,它们经过山西人的双手,变成一道道药茶,继续赐福于人类。

近年来山西在加快推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过程中,瞄准道地药材资源,把山西药茶作为重要突破口,大力发展中药材精深加工产业,助力农民增收,为破解深度贫困和农业转型发展探索新路径。

图来源网络

积蓄农业转型发展新动能

山西现有耕地面积6000多万亩,其中旱地占70%左右,水资源短缺近年来已经成为制约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而这样的自然条件却有利于中药材的生长。

山西北部盛产黄芪、款冬花等品种,中南部适宜黄芩、连翘等品种种植。据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初步统计,山西省现有1788种中药材,是全国中药材资源大省。

2019年7月,在山西省攻坚深度贫困推进乡村振兴现场会上,山西省委负责人提出,山西农业的出路在于“特”和“优”,可以把山西药茶作为转型发展的重要抓手,为中药材加工开辟新路径,为农业转型发展积蓄新动能。

在产业布局上,山西结合地理环境打造形成了药茶六大产区,即太行山、太岳山连翘叶茶基地,晋南边山丘陵区槐米茶、菊花茶基地,恒山黄芪茶、枸杞芽茶基地,吕梁山沙棘叶茶、红枣叶茶基地,晋东南桑叶茶、黄芩茶、党参茶基地,管涔山毛建草茶基地。

今年3月20日,山西正式发布了山西药茶省级区域公用品牌,山西药茶产业进入发展的快车道。目前,全省已有上百家药茶加工企业,开发出连翘叶、沙棘叶、桑叶、红枣叶、毛建草等单品茶和黄芪普洱、枸杞菊花等拼配茶200余款产品,在产品研发、市场推广、品牌创建等方面初具规模和影响力。

打造农民脱贫增收新名片

位于太行山腹地的陵川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当地有着丰富的中药材资源,仅野生连翘分布就有80多万亩。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陵川县依托这一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又在大田种植连翘30万亩。

在过去,由于只采收连翘果,叶子就是废弃物,一旦遇到倒春寒,果实几乎绝收,损失严重。陵川县乡土人家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近年来利用连翘叶开发出绿茶、红茶、黑茶等系列产品,并在全县布局20个从事连翘茶加工的扶贫车间,每年带动5000个贫困户人均增收1万元。

“我一上午能采摘5斤多,一斤按20元算,三四个小时能挣100元,农闲时采连翘叶,农忙时下地干活,挣钱、种地‘两不误’。”陵川县古郊乡贫困户李秀琴今年靠采摘连翘叶两个月收入近6000元。

在吕梁山集中连片特困区,红枣被称作“铁杆庄稼”,但近几年当地秋天雨水较多,造成大量裂果烂果,严重制约了枣农种枣的积极性。

为了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吕梁市临县茗玥茶叶有限公司投入资金试产枣芽茶,经过多次失败后终于获得成功,今年开始在临县打造10万亩枣芽茶采摘基地。

“按照人均日采摘30至40公斤嫩枣芽(叶),每公斤5到6元的价格,老百姓每天可收入200元左右,户均年增收超过5000元。”茗玥茶叶有限公司负责人王祥说。

山西省农业农村厅厅长鞠振说,不只连翘叶和枣芽,每一种可制茶的药食同源新材料,都可以变“废”为宝,帮助贫困群众致富增收。同时,药茶融农业、文旅、健康等不同产业于一体,对贯通全产业链、形成产业集群、促进农民增收具有强劲的“火车头”效应。

合力共建做大做强新产业

作为一个新型产业,山西药茶没有可借鉴可复制的道路,只能在探索中前行。

围绕山西药茶科研攻关、成果转化等核心问题,依托山西农业大学(省农科院)、山西中医药大学等科研院所,山西省组织力量开展相关产品开发、配方及生产工艺研究,支持山西振东集团等龙头企业的研发团队研究系列药茶浓缩、冻干、萃取等工艺,加快药茶科技成果转化。

牵头成立山西药茶产业联盟的山西振东集团董事长李安平说,发展药茶产业,需要精准引进人才,建立人才数据库,通过项目合作、联合攻关等不同方式,加快药茶科技研发,把山西药茶产业做强做大。同时希望尽早成立山西药茶产业发展基金,解决产业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资金、市场、技术等瓶颈,最大限度支持山西药茶产业创新发展。

鞠振表示,在做好山西药茶区域公用品牌的同时,还要建立健全山西药茶经纪人队伍,培养一批有经营头脑、善于推介和开拓市场的饮品产业人才。同时,利用农博会、茶博会等展销平台,不断扩大“山西药茶”的品牌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

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农业大学教授刘仲华表示,要围绕品牌、质量和标准三个关键环节,坚持全产业链开发、全价值链提升、全政策链扶持,真正把山西药茶产业发展成为健康产业、支柱产业、富民产业。(完)

原标题:为脱贫“造血” 让致富“生根”——山西发展药茶产业助力脱贫攻坚新观察

注:内容来源新华社,记者王飞航、魏飚。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