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鼎“白琳工夫”:借势东风起 又闻茶飘香
茶友网首页 个人中心
下载APP 下载APP
手机访问 手机端二维码

福鼎“白琳工夫”:借势东风起 又闻茶飘香

“白琳工夫”红茶作为“闽红三大工夫茶”之一,以主产地福鼎市白琳镇而命名,迄今约有250多年的历史。多年来,“白琳工夫”历经茶海浮沉、岁月洗礼,而今,在福鼎茶产业兴盛的大环境下,在政企和老茶人的携手推进下,逐渐焕发新生机、增添新光彩。

近段时间,春茶生产已临近尾声,而福鼎市白琳镇的多家茶企正抢抓时间节点,紧锣密鼓地进行“白琳工夫”茶的生产。日前,记者走进福鼎大廷茶仓,只见流水线一片忙碌,车间内茶香扑鼻。萎凋、揉捻、发酵、干燥,从一篓茶到一捧茶,从茶树到茶杯,“白琳工夫”的制作工艺寻常中又蕴藏着独到之处。

“原料需精选本地优质品种茶树的鲜叶,在加工过程中通过一些特殊手艺,让茶叶发酵,充分激发内含物,让茶喝起来自带毫香、花果香、高糖香等三种独特的品种香、地域香和工艺香,且回味鲜爽甘甜。”白琳茶业协会首席专家顾问陈敏介绍说,“白琳工夫”的外形细长弯曲,茸毫多呈颗粒绒球状,色泽黄黑;内质汤色浅亮,香气鲜纯有毫香,味清鲜甜,叶底鲜红带黄,其主要原料为福鼎群体种小叶茶和福鼎大白茶。“白琳工夫”在初制加工时,注重管控温度、湿度、供氧等,在精细制作时,又讲究“嫩叶重萎凋,老叶轻萎凋”,揉捻“轻、重、轻”等,各工序环环相扣、相辅相成,从而达到外形、风味、口感俱佳。

一腔情怀、匠心传承,致力续写“白琳工夫”新篇章。作为一名老茶人,陈敏与“白琳工夫”的情缘牵扯延续了40多年。上世纪80年代,白琳因优渥的茶叶资源被选址设立国营茶厂,主要生产白茶、红茶等。彼时,陈敏作为质检科一员,便与“白琳工夫”结了缘。甄选原料、研习工艺、检测品质,全心投入、精益求精,陈敏逐渐成为一名茶叶“行家”,尤其对“白琳工夫”有着深入研究。而后,随着国营茶厂停止经营,“白琳工夫”也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被市场“尘封”,让陈敏等老茶人倍感惋惜。

近年来,福鼎白茶强势崛起,让福鼎的茶产业发展风生水起、方兴未艾,也让“白琳工夫”迎来“复出”的曙光,奋力在偌大的茶叶市场谋得一席之地。乘势而上、借势而为,陈敏在潜心做好做优福鼎白茶的同时,着手制作“白琳工夫”,将消失许久的茶香、茶味重新带回,吸引诸多闽红工夫茶爱好者争相购买品尝。“这几年,不断有茶客来白琳品尝‘白琳工夫’,对它独特的茶香、甘甜的口感赞不绝口,对这款红茶的回归大为欢迎。”陈敏颇感自豪地说。“白琳工夫”的回归,与白琳镇党委政府的决心与努力息息相关——在重建白琳老街时融入“白琳工夫”元素、把握契机宣传推介、加大对茶企生产扶持力度等,一项项务实举措,给予企业信心、更让广大茶客欢心。

“政府支持、市场反响好、效益也不错。”福建省大廷工坊茶业有限公司负责人陈廷介绍说,近年来,公司每年生产近2吨“白琳工夫”,一方面是传承制茶工艺、茶文化,另一方面是为了试水市场接受度。实践证明,红茶爱好者对“白琳工夫”十分认可,市场需求量不少。今年春茶以来,公司已生产3000多斤“白琳工夫”,突破往年产量,重点销往浙江、江西、上海等地,销售价格按品级从100多元至1000多元不等。待到秋茶上市,公司将进一步加强生产,不断扩大“白琳工夫”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白+红”,助推茶叶重镇展新姿。乘福鼎白茶之东风,引领“白琳工夫”逐渐复兴,努力走上“白茶+红茶”双品牌共舞之路是白琳镇茶产业发展的理念所在。目前,白琳镇茶叶种植面积4.3万余亩,年产茶叶约5000吨,产值达6亿多元。其中,有12家茶企坚持生产和销售“白琳工夫”,年产成品茶超15吨。接下来,“白琳工夫”的产量将不断增加、市场份额将不断扩大,发展前景可期。

来源:闽东日报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