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书写茶文章 擦亮茶旅融合新招牌
茶友网首页 个人中心
下载APP 下载APP
手机访问 手机端二维码
一头大象-普洱茶

遵义:书写茶文章 擦亮茶旅融合新招牌

提到遵义你会想到什么?是赤水河畔的缕缕醇香,是荡气回肠的红色热土,还是连绵不绝的浩瀚茶海。遵义位于神奇的北纬27°绿飘带上,拥有“高海拔、低纬度、多云雾”等地理优势,是茶树生长的理想环境,具有悠久的茶叶生产历史传统。

遵义拥有200万亩茶叶种植面积,是贵州最大的产茶区。近年来,依托强有力的茶产业资源,遵义成功走出了一条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绿色发展之路,让一眼望不到尽头的片片翠绿成为集农业生产、自然风光和特色风物的大成者,实现了“茶区变景区、茶园变公园、茶山变金山”的茶旅融合之路。

而今,这片广袤大地正向世人描绘着一幅生态美、产业兴、村民富的浓郁画卷。

坚守底线 茶旅融合筑基石

遵义市湄潭县永兴镇境内,有一片国内目前连片面积最大的茶“海”——中国茶海景区,共6万余亩,核心区域1万余亩,因此也叫“万亩茶海”,是近年来遵义市重点打造的茶旅融合景区之一。

置身其中,绿浪翻腾、一碧万顷、远山如黛,令人爽身爽眼更爽心。眼前的这幅美景是政府、企业和村民多年来扎实践行生态理念结出的硕果。

近年来,中国茶海景区充分利用“茶海”这一特色,结合湄潭茶产业优势,加强业态改造升级,构建以茶旅融合为引领,具备康养、观光、休闲、度假、会议商务、研学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旅游示范区,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慕名而来赏景品茗。

“‘吃水不忘挖井人’,我们没有忘记良好生态环境的来之不易。景区始终将‘保护第一、开发第二’的生态旅游开发理念贯穿发展始终,在发展茶旅融合的同时没有对茶园的生态环境造成破坏。”据中国茶海景区副总经理肖晓介绍,为了保持产茶区良好的生态环境,拆除了茶海景区及周边违建项目、禁止开设重工厂,避免茶园遭受工业污染。同时,针对被破坏的茶园,景区采取补种茶树等方式,最大限度保护了景区生态,保留了原始风貌。

中国茶海 摄影/夏俊杰

此外,茶园实行标准化管理。为牢牢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让干净成为最亮的底色,让生态成为最坚实的屏障,让老百姓共享发展的红利,景区严格按照《关于禁止在茶园中使用违禁农药及产品的通告》等文件精神的要求,禁止在茶园使用国家规定以外的农药及肥料,牢牢守住茶叶质量安全,诠释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守住“绿水青山”赢得“金山银山”,像这样的案例在遵义比比皆是。正是有了这份初心与坚守,遵义市的“绿色”产业才能持续转化为“富民”产业,“生态价值”才能持续转化为“经济价值”。

创新模式 茶旅融合添活力

循着沁人心脾的茶香而去,一片翠绿的茶园紧挨着青瓦白墙,一座依山而建、依水而落的徽派院落掩映在山水之间,兰馨庄园坐落于此。

兰馨庄园

打造兰馨庄园,以庄园经济模式带动茶产业发展,是兰馨公司重点探索的创新之举。庄园位于湄潭县兴隆镇龙凤村坪上村民组,总面积2000亩,是兰馨公司精心打造的茶旅文一体化主题庄园,也是国内第一个集茶园定制与管理,茶文化体验与交流,吃住玩游购娱为一体的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平台。

湄潭的茶叶较分散,且茶叶种植以农民为主体,为重新建立企业与农民之间的关系,针对消费者的需求,打造公园化、规模化、在线可视化的集中连片茶园,2016年,兰馨公司联合当地村民推出了一种新型经济模式即“茶园私人定制”,即把茶园定制给刚需型茶玩家。该模式通过统一流转周边群众茶园,统一管护生态防护林,采取“反租倒包+统一生产资料+统一绿色防控体系+订单回购+茶旅一体化运营”五步联结法,开发茶园综合功能。

兰馨庄园

兰馨茶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琴告诉记者,通过这种形式,拓展了农庄发展空间,提升了茶园品质,筑牢了舌尖安全,带动了群众增收致富,激活了茶旅融合活力,助推了茶旅文一体化发展,“消费者在定制茶园购买茶叶的同时,还能走进茶山,体验茶文化活动”。

这种“私人定制”的茶园产销对接经济模式,让兰馨庄园一跃成为贵州最具代表性的茶旅融合成功典范。

延伸链条 茶旅融合助振兴

“核桃坝,几大湾,十年就有九年干;顿顿红苕包谷饭,吃水要翻几匹山;不少男的往外走,姑娘不愿嫁进山,一年辛苦无收成,大田变成放牛山。”这首流传在核桃坝村的经典民谣描述了中国西部生态茶叶第一村曾今的贫困落后。

核桃坝村种茶历史不久,起源于1979年,从已故核桃坝村老支书何殿伦带头示范种植2.5亩茶叶开始,历经43年的发展,如今的核桃坝村的茶园面积达到了1.2万亩,户均茶园面积13亩,茶叶加工企业62家,人均收入超2万元。茶见证了核桃坝村的发展。

核桃坝村

围绕“茶”产业,做好茶文章,核桃坝村搞起了乡村旅游,人气逐渐旺了起来。“最高的时候一个月接待游客达2万余人次。”核桃坝村村委会主任、支部副书记罗桂林不无自豪地告诉记者。

“近年来,在保护好赖以生存的茶产业生态环境的同时,核桃坝村也延伸拓展以茶为主的产业链条,走出了一条以茶兴旅、以旅促茶的乡村旅游发展道路。游客来到核桃坝村,可以在村里休闲玩乐一整天,村里能吃、能住、能购、能玩,能参观,能体验丰富的乡村生活”。

核桃坝村茶园

据悉,核桃坝村以观茶、采茶、制茶、品茶和茶艺表演为主的茶旅文一体化产业已成型。此外,致力于向游客提供“吃住行游娱购产学研”为一体的全链条服务,民宿、老年公寓、百茶广场、垂钓竞技场、观光亭、接待中心、培训基地等公共服务设施持续建设,公共服务功能不断完善,前来游玩的游客有了更好的游玩环境和游玩体验。

漫山茶园青翠,小楼错落有致,满目诗情画意,林茶之间、山水之中,一条条休闲步道、木栈道穿越其中,生态美环境优、生产美产业强、生活美百姓富的乡村面貌不断形成。

昔日的小山村,如今成了远近闻名的乡村休闲旅游目的地。

顶层设计 茶旅融合绘新篇

天下第一壶中华茶文化博览园位于湄潭县城中心火焰山山顶,以耸立云天的大茶壶形象而闻名,最初以经营酒店业务为主,历经茶文化展陈馆发展阶段,现如今已成为全国第一家集茶文化博物馆、茶文化特色旅游、茶文化特色酒店、茶知识科普、茶艺表演、茶酒文化、茶园观赏、茶产品展销、茶文化展示及水上娱乐等为一体的综合性茶文化主题公园,完成了向品牌优势、产业融合的转型跨越。

“湄潭茶文化历史底蕴丰富,有很多关于茶的故事,还是应该从酒店业回归到‘茶壶’本身。在全国各地考察后我们发现,很少有地方能把中华茶文化讲清楚,因此我们建中华茶道馆的初衷就是希望以简单的、大众能接受的方式,把我们的茶文化传承和弘扬下去。” 贵州天下第一壶茶文化博览园有限公司总经理谭选霞说。

湄潭县城市景观

为确保景区建设更具专业性、科学性、差异性与普及性,建设筹备组先后邀请建设与规划专家、遵湄两地相关领导专家进行深入探讨。同时组织创意、设计、策划专家赴全国各地知名景区参观、学习、考察,最终确定天下第一壶中华茶文化博览园茶文化生态旅游观光规划与打造项目。

“作为传统型景区,原来仅仅依靠门票收入维持经营。为推动旅游产业化发展,后面就做了很多项目,包括旅游商品开发、茶文化课程开设等,从更多维度去深入挖掘茶文化。”

作为遵义茶旅线上的重要一环,天下第一壶中华茶文化博览园还针对茶旅爱好者,开发定制游产品,打造茶文化体验精品线路,串联起周边其它景区景点,让游客有一个完整的茶文化体验。“如果要体验茶文化,是一定要来天壶的。而以天壶为核心,又能将其它景区串联起来。对于推介优质茶旅资源起到带动作用,因此对于茶旅融合来说,我们是起到引领作用的。”谭选霞表示。

天下第一壶中华茶文化博览园

近年来,为加快推进旅游产业化,推动传统业态转型升级,突出茶叶资源优势,深入挖掘茶文化内涵,把旅游要素植入茶叶生产、加工、体验、销售等各环节,遵义市打造了翠芽27°景区、天下第一壶中华茶文化博览园、七彩部落、关子山茶山等一批茶旅新景区,重点建成了湄潭核桃坝、凤冈永安镇、长碛古寨等贵州最美茶乡,兰馨、沁园春、芸香等一批精品茶庄园,完善了中国茶海、贵州省茶文化生态博物馆、中国茶工业博物馆、茶海之心、二龙茶旅骑游小镇等茶旅景区基础设施建设,统筹建设了一批乡村旅馆、农家小屋、精品茶庄、主题民宿,推出了一批茶旅融合精品旅游线路,构建起集“一山、一海、一城、一壶、一馆、一村” 的茶旅融合新名片,形成集“吃、住、游、玩”于一体的精品茶旅体验产品。

不断整合的茶旅资源,延伸了产业链条,丰富了旅游业态,扩大了消费途径,也助推了茶旅融合迈向纵深发展,进一步擦亮了遵义茶旅融合的招牌。

(本稿图片除署名外,所有图片均由景区提供)

(来源:多彩贵州网)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